張輕霞,程麗方
(河北省趙縣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河北 趙縣)
臨床將缺血性腦卒中稱作是腦梗死,發病因素主要就是患者腦組織區域的正常供血發生障礙,導致其腦部缺血,所以神經功能就會有所損失[1-2]。一般來說,腦血栓是腦梗死發病的因素,患者動脈硬化以后,就容易引發其他并發癥,而且常在老年群體中發生[3]。尤其是近幾年來,腦梗死的發病率更是有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4-5]。要想真正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護理方式的選擇是十分關鍵的。有臨床研究表示,對腦梗死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更能改善其生活質量,而且還能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為了探究優質護理在應用于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于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216 例,分成兩組,所有被選入患者都有表示自愿參與本研究。其中男97 例,女119 例,年齡61~85 歲,平均(69.9±1.1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上無差異,P>0.05,可對比。
對照組患者在護理的時候僅采用常規護理,患者在安排住院以前,醫務人員要統一檢查每一名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將患者的基本情況做下記錄,統一規劃好患者的生活,然后向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一些關于預防疾病的基本常識,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一旦有異常發生,要及時對患者進行調解。如果臨床護理的時候,有醫務人員發現患者有出現異常情況的話,要立馬匯報給醫生,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將問題解決。實驗組患者在護理的時候,不但要采取以上措施,同時還要加用優質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如果患者的心理情況并不好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傾聽患者的想法如何,在為患者制定病房居住環境的時候,務必要按照患者的身體情況來。在整個護理期間,醫務人員要注意定時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測量,同時做好查房工作,即便是在夜間,也要注意關注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②保證患者的休息時間要足夠,而且病房要禁止大聲喧嘩,這樣才能讓患者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下養病。③注意將疾病發病原因以及預防方式一一教給患者及其家屬,在制定護理方案的時候也要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同時注意查看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此外,心理上的護理也必不可少,這樣才能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④將健康教育以及護理方面的知識普及給患者及其家屬,這樣對患者恢復健康會有所幫助。此外,還要注意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這也是能夠讓患者在治療期間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重要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讓患者早日恢復。
系統化地評估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運動功能等指標,總分值是100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恢復越差,同時讓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打分,滿分是10 分。
本次數據用統計學軟件SPSS 25.0 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并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護理結束以后,發現實驗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表現均要優于對照組,而且組間差異有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基本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基本情況比較
組別 n FMA MBI實驗組 108 43.1±22.9 68.1±24.9對照組 108 38.6±23.0 60.2±23.5 P<0.05 <0.05
實驗組在經過優質護理以后,其對護理滿意度明顯要高于僅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差異顯示有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組別 護理操作 護理程序 護理延續性 護理細致性實驗組 9.32±0.11 9.46±0.28 8.19±1.80 9.55±0.23對照組 7.08±1.09 7.45±1.37 7.44±1.68 7.41±1.29 P <0.05 <0.05 <0.05 <0.05
在引發腦梗死的幾種危險因素中,吸煙、飲食不當、長期的缺乏鍛煉以及精神壓力過大等也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病[6]。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血管壁發生了病變,一般都是動脈粥樣硬化,而且血液成分也會有一定的改變[7]。基本上腦梗死患者多發生于老年群體中,而且患者容易合并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所以對腦梗死患者而言,正確而有效的護理方式極為重要[8]。只有患者在受到細致而全面的護理時,才能改善其預后。
消毒供應中心在醫院的運行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復用器械的清洗消毒、交接與患者息息相關,對于控制院內感染有及其重大的意義。品管圈活動是由合作小組成員組成的特定團體,經過小組成員的團結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工作完成質量。本研究證實,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復用器械窗口交接完整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較品管圈活動未開展前,其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小組成員中協作配合能力及工作積極性均得到明顯提高,同時醫護人員對品管圈活動實施后的器械完整率滿意度也明顯提高。
消毒供應中心承擔了院內各科室臨床診治過程中使用的器械,并做到有效準確供應,間接參與臨床救治患者的工作,對醫院診療的順利進行發揮重要作用。消毒供應室在以往工作中存在一系列潛在問題,例如:器械供應室工作人員老齡化、業務水平及文化素養不高等,在工作中,工作人員懈怠,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等并與院內各科室配合不緊密,常常導致消毒供應室與院內臨床科室之間出現工作不協調、脫軌等狀況發生,基于上述情況,迫切需要采用品管圈活動提高工作效率及臨床科室滿意度。
正確識別任何增加的壓力傷害風險非常重要。在開展QCC 活動之前,根據有關預防壓力傷害措施的實施表的結果,一些護士對壓力傷害的嚴重性缺乏足夠的了解。他們對評估布雷登量表不熟悉;有些護士甚至不知道如何減輕壓力損害或遵守哪種程序。在QCC 活動之后,護士在患者入院后形成了標準化的思維評估習慣,并根據護理規范化程序,積極針對壓力應激風險較高的患者采取護理和預防措施,從而使預防措施的總體評估顯著提高。
在施行品管圈活動管理期間,每個部門都必須完成在醫院發布的各項規定,并報告給護士長及相關部門的主管護士,護理部門或指導小組組成品管圈活動小組。團隊還監督并督促有關部門改善護理措施并提供及時反饋。這些報告一式三份,提供給護理指導小組,護士長和各科室部門。在施行品管圈活動后,護士長每2 周向指導小組報告一次有關品管圈活動的最新情況,并根據情況進行調整。標準化過程不斷完善品管圈活動管理系統,并以可持續的方式更加注重護理質量的提高,將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預防醫院的院內感染及提高器械交接完整率等問題。此外,參與品管圈活動的標準化管理有助于促進各級護理人員的溝通協作,并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人員器械安全意識。在進行品管圈活動之前,工作人員對復用器械交接完整率的重要性有一個膚淺的了解,在實施品管圈活動之后,護士們有權根據自己部門的特點自行設計措施,以提高器械交接完整率。此外,臨床各科室的滿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不僅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依從性和理解度,從而在護士和醫師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該過程也可以增進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及責任心,預防了院內感染的發生,減少了醫患之間的糾紛,增強了他們工作的熱情和責任感。
通過品管圈活動規范器械交接完整的重要性,提高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及醫護人員對器械完整及無菌意識的重要性,根據器械大小更換合適的器械包裝,本研究中,在進行品管圈活動過程中,圈長及圈員與院內各部門護理及醫師等進行溝通,顯著提高了院內人員的意識。可以在品管圈活動中,由院內品管圈小組對醫護人員進行以PPT 方式匯報總結品管圈活動的階段性進展及成果,并對此進行不斷完善及改進,向護理人員強化器械交接過程順利進行的規范及重要性,使院內感染防治于未然。在交接過程中,嚴格執行器械交接消毒流程規范,從器械包裝效果、檢查器械性能、核對器械標簽等細節著手,制定標準化的流程規范,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并做到定期檢查[3]。
本研究發現在施行品管圈后器械交接的不合格率顯著降低,因此,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復用器械窗口交接完整率中得到了極好的應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