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坤
(珠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平沙醫院 病案室,廣東 珠海 519000)
臨床路徑護理作為一種整合醫護資源的工作模式,醫護人員結合患者患病情況以及與其診治結果,制定最佳的臨床方案,并通過規范醫療行為,確保醫療質量的同時,降低所需的醫療成本和資源[1]。近年來,伴隨我國醫療體制的發展不斷完善和成熟,采取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并未達到預期目標,但是伴隨醫保支付方法的改變,對于臨床路徑的優化已經勢在必得,本次研究于2017年1月-2020年2月期間內,對于我院所收治的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患者進行DRG 分組的優化管理,能夠達到更加理想的實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收治的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患者,共80例,患者接受治療時間在2017年1月-2020年2月,在此期間所有患者均接受臨床路徑護理,將其按照DRG 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組40例。對照組并未接受分組優化,實驗組接受分組優化。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②手術治療:開胸探查術、全肺切除術、肺局部切除術或者肺葉切除術;③并未伴明顯的、將會影響常規治療的其他類型疾病。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全;②精神異常;③并不配合研究。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為26~88 歲,平均年齡(63.21±9.47)歲;實驗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為26~90 歲,平均年齡(63.54±9.61)歲。2 組可比,P>0.05。
二、方法 回顧性分析接受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以及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并根據DRG 分組情況制定優化策略。
三、臨床觀察指標 對比2 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檢驗優化分組后的實施效果。
四、統計學方法 觀察指標確定后,將2 組研究對象的指標數據通過SPSS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進行測評,利用(±s)來表示計量數據,并用t值驗算。計算結果顯示P<0.05 則說明數據差異顯著至存在統計學意義。
結果 對比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按照DRG 分組后,實驗組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 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的對比(±s)

表1 2 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的對比(±s)
組別例數 住院時間(d)住院費用(元)實驗組 40 9.21±6.01 17253.21±14214.01對照組 40 12.54±7.54 24536.21±16258.23 t - 2.184 2.133 P - 0.032 0.036
討論 目前,部分發達國家利用規范化的診療模式開展臨床路徑的護理工作,并且已經開始施行DRG 的分組模式,充分證明了開展臨床路徑的模式,不僅可以減少醫療費用,同時,還能夠有效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改善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2]。
臨床認為,在開展臨床路徑的管理過程中,需要加強以下方面的管理力度,具體的優化對策如下:①分組管理疾病機制。癌癥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危重疾病,由于致病原因并不明確,一旦患病疾病的轉歸和進展十分復雜,預后的效果差異相對較大,作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患者來說,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來說,難以接受臨床路徑的護理管理,并不適合以臨床路徑為核心的常規治療。采取DRG 進行細化分組,不僅可以按照患者的患病程度進行明顯的劃分,同時,還能夠根據分布結果采取最佳的診療方法,基于規范而又系統的診療體系,醫護人員在開展臨床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獲取更多的自主選和選擇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于臨床路徑模式的支持和廣泛應用,更加利于擴大臨床路徑的管理和覆蓋范圍;②住院費用的加強管理[3]。醫院在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減少并不必須的診療以及藥品等,利用更加規范的手段和專業的技術,達到更加理想的臨床療效,進而確保醫療質量,更加嚴格的控制患者的治療費用。通過采取DRG 分組的優化管理后,遵循進一步細化和分組的原則,對于患者的住院所需的總治療費用、護理費用以及其他費用的花費均呈現降低的趨勢,醫務人員根據具體的細化進行管理,并且以此為基礎調整診療措施,在確保醫療質量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4]。因此可見,在進行臨床路徑診療的過程中,進行DRG 分組的管理模式,以此為基礎不斷調整臨床路徑模式和方案,不僅可以實時反饋具體的診療進度,同時,還可以以此為基礎及時調整并完善診療方案,進而充分發揮出臨床路徑的管理作用;③加強醫患、醫護人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患者在住院期間所需花費的診療費用與患病程度呈現正比關系,這就要求醫護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能和綜合素養,護理工作的權責分明更加重要,具備規范化和程序化的特點,更加符合臨床路徑管理模式的標準化流程,但是由于部分醫護人員的認知和專業存在差異,加之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醫護人員僅僅依靠自身的專業性難以達到患者要求,而是需要醫護人員以及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共同努力[5]。除此之外,臨床路徑管理模式的展開,還需要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好感和信任,在開展臨床路徑的過程中,提前告知患者的診療流程和方案,還能夠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配合度,更加利于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臨床路徑的實施效果和管理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復工作以及配合不當的情況,利于達到合理利用醫療資源的效果;④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臨床路徑的實施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書寫文書的工作量,包括:路徑的制定計劃、病歷以及數據等信息的統計等,為了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則需要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進而為臨床路徑工作的展開提供一個更具科學和有效的支撐,更加利于醫護人員順利、高效的開展臨床路徑的相關工作,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通過建立信息系統的建設工程,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將臨床路徑和DRG 分組方法與電子病歷整合,更加利于臨床路徑的監督和管理。⑤多部門合作。臨床路徑的診療模式主要是以改善流程作為工作核心,進一步規定了住院各個階段的具體流程和時間,這其中涉及到藥局、后勤、臨床以及管理等多個部門。因此,制定臨床路徑作為基礎和核心,而執行臨床路徑診療模式則是關鍵,臨床路徑的診療模式將會關系到醫院的多個部門,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和協作,任一部門出現問題將會直接影響最終的臨床結果,但是其中任何一個部門的提升和優化,將會直接提高整個臨床診療的水平和質量。例如:對比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時,按照DRG 分組后,實驗組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優于對照組,P<0.05,充分可見,通過簡化患者的化驗以及檢查項目,對于并不必須的檢查項目省略,不僅可以減少醫療技術和資源的浪費,同時,還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總花費[6-7]。
總而言之,在未來的臨床工作當中,需要加強對于臨床路徑的宣傳以及培訓,不斷提高醫護人員對于臨床路徑的認可和應用,并且利用DRG分組的方式,進一步優化臨床路徑的管理策略,更加利于醫療質量和水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