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南陽市中心醫院 手術二部,河南 南陽 473000)
巡回護士術中外出頻次是指患者進至手術間到手術結束,巡回護士由于多種原因離開手術室次數。巡回護士在術中外出主要原因為人員安排存在不合理性、業務熟練度較差、手術所需物品不足以及工作量大等[1]。巡回護士外出頻次過高可直接影響手術進程、安全性及醫患滿意度,降低巡回護士外出頻次對改善、提高服務質量有重要作用[2]。戴明環(PDCA)模式是一種具有標準化以及科學化的質量管理模式,通過檢查、處理、計劃、實施的循環運轉,利于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從而最終實現預期效果[3]。品管圈(QCC)活動是同一場所內為解決問題、增強效率所自發形成小團體,通過品管簡易統計方法來分析和解決遇到問題,以此最終完成預期效果[4]。本研究將PDCA 模式的QCC 活動運用至手術室中,減少巡回護士外出頻次,提高護理質量及醫生滿意度,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9月手術120 臺進行探究,手術室內手術間共20 間,手術室巡回護士共36 名,其中男性6 名,女性30 名,年齡22~38 歲,平均年齡(30.02±3.97)歲,護齡2~16年,平均(9.01±3.46)年,學歷:15 名大專,17 名本科,4 名碩士,職稱:4 名護士,10 名護師,20 名主管護師,2 名副主任護師。
二、方法 予以PDCA 模式的QCC 活動干預。1.計劃。a 成立品管圈小組:邀請36 名手術室巡回護士參加并組成品管圈小組,確定活動主題為“減少術中外出頻次”。b 調查現狀:小組自制調查記錄表記錄外出原因,結合經驗、頭腦風暴法對原因進行分析,其主要原因為物品配備不足、物品未定位放置、器械性能差、排班不合理等。c 目標制定:外出頻次由496 次/120 臺下降至122 次/120 臺。2.實施。a 管理因素:完善各崗位、各班的職責和質量標準;提高科內的質量檢查,并嚴格依照各項規章制度執行,實施護士長巡查制度;調整排班模式,運用彈性排班,提高班次,調整休息時間,爭取無縫隙手術配合;b 護士因素:按照手術床和護士1∶3 比例配制護士,因手術室工作特殊性運用彈性排班,以小時方式對上班時間進行計算;實施包干制,并實施獎懲機制,即將外出頻次和獎金掛鉤;實施績效考核的機制,依照優勞優得、多勞多得原則;實施手術配備專科分組,確保專科配合質量,落實各項的分層培訓;c 物品因素:設立專人對手術間進行管理,記錄好和做好日檢查、周檢查、月檢查;在手術間內粘貼物品的定位標識,實施分類放置;關于特殊手術用物例如體位架、體位墊等物品集中定位放置,用完后及時歸位;將無菌物品依據專科分類進行定位放置;將科室管理的內容精細化;將手術間進行分區分片管理,且責任到人,確保物品定位準確和及時予以補充,并相互監督;將晨會交班時間縮短,確保術前物品準備時間充足;將手術器械進行集中打包,對于敷料組設立供應班,便于及時傳送和供應;設置專科配合的記錄本,用來記錄各個醫生手術習慣及特殊物品需求,便于相互傳閱,確保物品充分準備、到位;對各個儀器設備進行維修保養,確保性能完好。3.檢查與處理。定期進行調查、反饋及改進。
四、觀察指標 1.活動目標實現狀況。2.利用自制外科醫生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干預前后滿意度,其包括業務熟練度、工作量、物品供應、排班情況,采用百分制進行評估,>85 分為非常滿意,70~85 分為滿意,<7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為非常滿意、滿意總和。3.采用我院自制護理人員素質問卷對于干預前后巡回人員素質進行評估,其內容包括工作熱情、自信心、責任心、問題解決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每項1~5 分,分值越高能力越強。
五、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活動目標實現狀況 外出頻次已由496 次/120 臺下降至122 次/120 臺,達到活動目標。
二、外科醫生滿意度 干預后外科醫生滿意度為90.83%,高于干預前80.00%(P<0.05),見表1。
三、巡回人員素質 干預后巡回人員工作熱情、自信心、責任心、問題解決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分值大于干預前(P<0.05),見表2。
討論 巡回護士貫穿于手術室內手術各個環節,其外出頻次增多對手術效果有一定影響。因此針對降低巡回護士術中外出頻次非常必要。
PDCA 模式強調的是全面、全員、全過程參與的模式,其通過原因尋找和分析,進行計劃制定,經計劃實施以及檢查、反思計劃等措施,不斷完善護理方案,從而不斷增強服務質量[5,6]。QCC 活動屬于全面質量管理活動重要一環,以相互、自我啟發為原則,通過不同統計方式,自主開展活動,最終完成質量提升[7]。本研究結果顯示,外出頻次已由496 次/120 臺下降至122 次/120 臺,干預后外科醫生滿意度90.83%高于干預前80.00%,巡回人員工作熱情、自信心、責任心、問題解決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分值大于干預前(P<0.05),充分說明PDCA 模式的QCC 活動可減少外出頻次,加強巡回護士素質,提高外科醫生滿意度。PDCA模式的QCC 活動主要成員為手術室巡回護士,更能準確了解外出原因,加之自制調查問卷更為明確外出原因,經過分析后確認主要原因為護士排班不合理、器械問題等,進行針對性干預措施,如彈性排班、專人器械看護、手術護士配備調整等均可節省人力資源,有助于人力資源配制合理性。PDCA 模式的QCC 活動實施績效制度,將被動轉為主動,提高巡回護士服務意識,利于習慣養成,進而提高素質。
綜上所述,PDCA 模式的QCC 活動運用于手術室術中,可減少外出頻次,加強巡回護士素質,提高外科醫生滿意度。PDCA 模式的QCC 活動屬于兩種護理模式,要求參與護士需熟練掌握兩種模式相關內容,且需有較豐富臨床經驗,可將兩種模式結合。

表1 干預前后外科醫生滿意度對比[n(%)]
表2 干預前后巡回人員素質對比(±s,分)

表2 干預前后巡回人員素質對比(±s,分)
注:與干預前對比,aP<0.05。
組別例數 工作熱情 自信心 責任心 問題解決能力 溝通協調能力36 2.91±0.40 2.82±0.24 2.82±0.36 2.81±0.45 2.28±0.30 36 4.09±0.30a 4.18±0.32a 4.17±0.40a 3.96±0.36a 4.26±0.25a干預前干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