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李 兵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 麻醉科,云南 昆明 650011)
臨床醫學技術飛速發展勢態下,肝病治療支持手段隨之日益精進,肝移植術發展至今已趨于成熟,配套管理方案也逐漸納入了更多人性化要素[1]。如考慮到肝移植手術可能引發的生理紊亂狀態,醫學研究者結合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控制需求,擬定了用于維持氧供需平衡的管理模式[2]。鑒于不同的血流動力學管理模式所產生的氧代謝維穩效果各不相同,現通過不同管理模式下的肝移植患者氧代謝指標對比,評估氧供(DO)2導向作用在血流動力學管理中的意義,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2019年1月作為研究對象篩選的時間范圍,以隨機性為原則,抽選此期間內于我院肝移植術共50例患者,以回顧性眼光觀察不同患者所用血流動力學管理模式,并以此為依據劃分組別,其中25例實施常規血流動力學管理,劃為對照組;25例實施以氧供為導向的血流動力學管理,劃為觀察組。2 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
二、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不給術前用藥,全麻誘導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后,行右頸內靜脈穿刺置漂浮導管,連接連續心排量監測儀,獲取血流動力學參數。行左橈動脈穿刺留置BD 針,連接壓力傳感器,連續監測有創動脈壓。術中,對照組以常規管理模式進行血流動力學維護,主要包括控制術中DO2參數[約保持在(350 ~500)mL/min 之間]、根據患者情況調節PaO2等,同時Hb 維持在高于70g/L 的數值標準,CI 維持在2.5L/min 左右。觀察組則以氧供為導向進行血流動力學管理,首先,PEEP(呼氣末正壓)維持在3~10cmH2O 之間,使患者PaO2始終保持在高于300mmHg 的狀態,同時Hb 保持在高于或等于90g/L 的狀態。在此過程中,由醫護人員對患者循環狀態保持實時評估,并結合評估結果,對液體注入速率進行適當控制,以配合機體需求。另外,以頸內靜脈泵注血管活性藥物,如腎上腺素、多巴胺等,使患者CI 值始終不低于3.5L/min,DO2注入量始終不低于500mL/min,確保機體基本氧供需求得以滿足。
三、觀察指標 設置如下觀察時段:麻醉誘導后-T1、無肝期30min-T2、新肝期30min-T3、術后30min-T4,記錄4 個時段內的血氣分析數值,包括SvO2(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DO2(氧供),VO(2氧耗),C(I心臟指數),并對比2 組平均數值。
四、統計學分析 研究相關數據以SPSS18.0軟件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s)表示,P<0.05 表示數值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觀察2 組患者T1時段的指標對比結果 2 組相較,觀察組各項數值偏高,管理成效更優,P<0.05,見表2。
二、觀察2 組患者T2時段的指標對比結果 2組相較,觀察組各項數值偏高,管理成效更優,P<0.05,見表3。
三、觀察2 組患者T3時段的指標對比結果 2組相較,觀察組各項數值偏高,管理成效更優,P<0.05,表4。
四、觀察2 組患者T4時段的指標對比結果 2組相較,觀察組各項數值偏高,管理成效更優,P<0.05,見表5。
討論 肝移植術作為終末期肝病患者的用于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的主要手段,臨床價值已在無數次應用中得以論證。但由肝移植所引發氧代謝紊亂、血流動力學受阻等情況仍缺乏有效的解決途徑,且構成因素復雜,可引發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變化[3]。目前,受肝移植術式限制影響,行術時需對機體靜脈做阻斷處理,此過程可致使血液淤積現象難以控制,后期再次開放靜脈時,淤積血液中的有害物質隨之進入循環,與無肝期產生的缺血影響相疊加,引發循環波動后造成氧代謝功能紊亂[4]。因此,對于肝移植患者而言,氧供需求平衡是改善氧代謝異常的主要途徑,而常規血流動力學管理模式下,醫護人員對于患者的氧供需求難以及時把握,存在一定盲目性,無法及時根據患者氧代謝狀態加以調整,發揮的氧供支持價值仍有著較大改善空間。以氧供為導向的血流動力學管理模式則針對這一弊端做出了改進,透過對患者氧代謝狀態進行密切觀測,有針對性且精準地控制氧供數據,同時結合藥物應用達到降低微血栓數量、優化氧攝取效果的目的[5]。利用氧供導向作用,機體微循環狀態將得以改善,DO2與VO2之間的比值數據趨于正常,意味著人體氧代謝狀況得以調節,血流動力學管理效應進一步強化。
本研究通過對麻醉后術前、無肝期30min、新肝期min 及術后4 個時段的氧代謝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得知2 組管理模式不一的患者在不同階段中,SvO2,DO2,VO2,CI 四項指標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對氧供導向下的血流動力學管理效應具有論證價值。
綜上所述,人體氧代謝的維穩需求對于肝移植患者而言有著較大的供給難度,需要以輔助手段提供支持,以氧供為導向的血流動力學管理模式對于提高氧利用效率、調節氧攝取能力具有重要輔助意義,對于患者預后影響良好,推廣前景廣闊。
表1 組間資料比較(±s)
注:2 組研究對象存在可比性,P>0.05,符合研究對比標準。
組別年齡(歲)體重(kg)手術時間(h)無肝期時長(min)觀察組(n=38)60.49±9.46 64.38±11.27 8.83±0.97 46.78±8.11對照組(n=38)59.58±9.11 63.97±11.42 9.02±0.91 46.25±8.07 t 0.16 0.06 0.33 0.11 P >0.05 >0.05 >0.05 >0.05
表2 T1時段指標對比結果(±s)

表2 T1時段指標對比結果(±s)
組別 SvO2 DO2(mL/min)VO2(mLl/min)CI(L/min)觀察組(n=38)0.85±0.04 626.37±87.49 130.47±20.65 6.47±1.73對照組(n=38)0.76±0.04 451.28±90.17 104.69±19.46 4.11±2.05 t 3.75 3.33 2.09 2.25 P <0.05 <0.05 <0.05 <0.05
表3 T2時段指標對比結果(±s)

表3 T2時段指標對比結果(±s)
組別 SvO2 DO2(ml/min)VO2(ml/min)CI(L/min)觀察組(n=38)0.77±0.05 583.96±71.85 112.49±16.76 4.69±1.58對照組(n=38)0.65±0.04 423.75±75.66 90.04±15.83 2.31±1.93 t 4.04 3.71 2.24 2.48 P <0.05 <0.05 <0.05 <0.05
表4 T3時段指標對比結果(±s)

表4 T3時段指標對比結果(±s)
組別 SvO2 DO2(ml/min)VO2(ml/min)CI(L/min)觀察組(n=38)0.82±0.04 598.94±80.25 123.28±17.41 5.71±1.69對照組(n=38)0.77±0.05 461.79±78.11 101.78±17.46 3.55±2.11 t 2.05 2.85 2.06 2.10 P <0.05 <0.05 <0.05 <0.05
表5 T4時段指標對比結果(±s)

表5 T4時段指標對比結果(±s)
組別 SvO2 DO2(ml/min)VO2(ml/min)CI(L/min)觀察組(n=38)0.88±0.05 607.69±90.77 128.84±19.18 6.38±1.81對照組(n=38)0.81±0.04 448.35±84.62 105.17±17.27 4.11±2.05 t 2.35 2.94 2.07 2.08 P <0.05 <0.05 <0.05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