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霞,楊祖賢,徐 玲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 心胸外科,廣東 惠州 516000)
近年來,隨著傳染性疾病、營養不良和其他兒科常見疾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燒傷等意外傷害已經成為影響兒童生命安全、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兒童期燒傷已經被國際學術界列為21世紀兒童重要健康問題之一[1,2]。燒傷通常指由火焰、熱液、高溫氣體、激光、熾熱金屬液體或固體等引起的組織損害。此外,由電、化學物質等引起的組織損傷,也屬于燒傷[3]。燒傷,輕則傷及皮膚,重則危及生命[4]。在全球范圍內,目前燒傷的發病率、嚴重程度、住院時間和死亡率均逐漸下降[5],但是我國兒童燒傷的發生率仍遠高于發達國家,這不僅與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有關,更與人民群眾對燒傷預防知識和意識不足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在各種意外傷害中,燒傷最具破壞性[6]。兒童被燒傷不僅給孩子身心帶來巨大痛苦,更使其所在的家庭面臨經濟與精神的雙重壓力。為了降低兒童燒傷的發病率,尤其是預防農村兒童燒傷的發生,增強其看護人的燒傷預防意識必不可少。本研究通過對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惠州地區四家醫院燒傷科收治的兒童燒傷患者病例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分析影響燒傷患兒看護人燒傷預防意識的社會因素,探討針對性的護理對策,以期提高兒童的生存質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惠州地區的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惠東縣人民醫院、博羅縣人民醫院和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4 家醫院燒傷科在2014年1月-2017年12月的4年期間,一共收治0~14 歲燒傷患兒1 208例。燒傷患兒的人口學特征如下:其中女性的燒傷的患兒547(45.3%)例,男性的燒傷患兒661(54.7%)例;其中小于1 歲燒傷患兒326(27.0%)例,1 ~2 歲616(51.0%)例,3~6 歲229(19.0%)例,7~14 歲37(3.0%)例。
二、研究方法 對2014年1月-2017年12月惠州市4 家醫院燒傷科收治的1 208例燒傷患兒的病例資料進行采集和整理,主要包括患兒性別、年齡、看護人類型、看護人職業和看護人文化程度等信息。運用自擬問卷對患兒看護人燒傷基本知識和預防意識進行評價,共發放問卷1208 份,有效回收1 208 份,回收率為100%。
三、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數據通過Epidata3.1 軟件進行雙錄入,采用SPSS 22.0 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采用卡方檢驗,P<0.05 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燒傷患兒看護人類別與燒傷預防意識 1 208例燒傷患兒中,看護人主要為父母(47.85%)和(外)祖父母(51.32%)。與(外)祖父母相比,父母的燒傷預防意識更強(χ2=4.283,P=0.11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二、燒傷患兒看護人職業與燒傷預防意識 從職業類型來看,城市在職的看護人有預防意識的比例高于無預防意識的看護人,職業類型為城市無業和農村的看護人相對無預防意識的比例較高。不同職業的看護人相比,職業為城市在職的看護人燒傷預防意識明顯高于其余兩種職業類型,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5.923,P<0.001),見表2。
二、燒傷患兒看護人學歷與燒傷預防意識 從學歷水平來看,隨著看護人學歷水平的提高,其燒傷預防意識也隨之提高。學歷水平為大學及以上和高中的看護人其燒傷預防意識高于學歷水平為小學及以下和初中的看護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003,P<0.001),見表3。
討論 燒傷是兒童時期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其發病率居高不下與看護人對燒傷預防認識不足和缺乏燒傷相關的知識等因素密切相關。本研究顯示與(外)祖父母相比,父母的燒傷預防意識更強,無業或者在家務農的看護人其燒傷預防意識相對淡薄,這可能與城鄉生活習慣和不同看護人的知識文化水平有關,目前很多農村地區家庭仍使用煤爐、柴灶等傳統工具進行日常的烹飪,這些烹飪方式的熱源隨意暴露,沒有很好的防護措施,是兒童燒傷預防的不利因素[7]。(外)祖父母通常年齡較大,相關防范意識較差,看護孩子的同時兼做家務,疏忽大意容易導致兒童燒傷的發生。本研究還發現看護人的學歷水平與其燒傷預防意識的程度密切相關。學歷較高的看護人通常有一定的燒傷預防意識,看護人文化程度較低,對燃氣、電、化學物品等易引起燒傷的危險因素缺乏必要的基本科學知識,且對兒童的安全教育不足,更缺乏正確的急救知識[8]。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患兒看護人并不清楚燒傷的具體預防和處理措施,由此造成了兒童燒傷的高發率。
根據本研究結果,看護人燒傷預防意識的提高和兒童燒傷的護理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要繼續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尤其農村等經濟落后的地區,提高看護人的安全意識能從根本上減少兒童燒傷的發生。另一方面,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方式在全社會范圍內普及兒童燒傷預防和急救的知識:城市地區可利用電視、互聯網、戶外廣告和報紙等媒體,進行燒傷知識的普及;農村地區可因地制宜,應用廣播、標語和宣傳冊等形式進行宣傳;社區可定期舉辦燒傷知識講座和情景模擬演練,讓家長與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教育;托幼機構和小學可增設燒傷預防基礎知識課程,提高兒童的自身危險防范意識[9]。家庭是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的預防對于兒童燒傷的預防至關重要。看護人應加強對兒童的看護和照顧,注意家中危險物品的擺放位置,如熱鍋、熱碗、熱水壺、熱湯等容易導致兒童燒傷的器具要放置在兒童不能觸及的范圍,對火源、電源及化學物品應放置在安全的地方,或盡可能使用安全裝置,使兒童不能隨意開關[10]。此外,燒傷后應該立即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用自來水沖洗創面30min 左右,減少創面的致熱源,減輕患兒疼痛感,減少組織液的滲出和組織的腫脹。最后國家及相關部門可借鑒國外的經驗和兒童燒傷預防管理模式,出臺相關的兒童監護管理法律法規,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燒傷預防管理策略和流程,依法保障兒童的合法權益。

表1 不同類別看護人燒傷預防意識情況比較

表2 不同職業看護人燒傷預防意識情況比較

表3 不同學歷看護人燒傷預防意識情況比較
綜上所述,結合惠州地區影響燒傷患兒看護人燒傷預防意識的社會因素分析,應加強相關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提高看護人和兒童的相關意識,降低兒童燒傷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