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楠
信息技術課程理念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課堂教學中應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利用主題活動及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實踐操作,通過完成單元任務或者主題活動,主動地完成知識的建構,同時提高信息處理能力。
那么,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新性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擴充課堂容量,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探究精神,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呢?為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設計。
一、選擇任務,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信息課堂教學多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其中任務設置前要做學情分析,任務要與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感到任務的內容學有所用。當學生們感到完成任務、學成知識對學習和日常生活有用的時候,就會從內心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例如在講授Excel單元“函數的運用”一課時,筆者首先做了學情分析。在課堂教學時筆者設計了一個“阿基米德擺米”的任務:首先講述說有一年古希臘旱情嚴重,但是王宮內卻歌舞升平。在同年的某一天,國王找阿基米德下象棋,結果阿基米德贏了,國王要獎勵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對國王說:“希臘現在由于旱災,莊稼不好,我經常餓著肚子,想向您討要一些糧食,只需要在國際象棋的棋盤第一格上放一粒米,第二個格子上放進前一個格子的一倍,其余每個棋盤格子中糧食的數量都是前面一個格子數量的一倍。”國王聽了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富有四海,只要拿出一個糧倉的米就可以滿足阿基米德的要求了。可是,令國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別說一個糧倉了,就是把整個古希臘所有糧倉里的米都拿出來還擺不完一半的棋盤格子。最后,阿基米德將糧食分給了窮苦的百姓!下面請同學們猜猜:“國王到底輸給阿基米德多少粒糧食?你能運用電子表格里的‘函數的運用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通過一個古老傳說,設計吸引學生求知欲的任務,能夠極大的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創設情境,注重激發學生興趣
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因此,筆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愛好,每節課都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畫圖”單元時,在“線條工具的使用”一課中,筆者設置了“線條走迷宮”的情境,考慮到個體差異的問題,筆者分別設置了高、中、低三個層次的迷宮闖關,學生在進行迷宮闖關的同時也能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畫圖軟件中的“線條”工具。
在講授Flash動畫軟件“形變動畫”一課時,筆者設置了“象形字的演變”和“大黃蜂的變形”等任務,同時結合一些視頻動畫,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完成任務,從而掌握圖形變化、文字變化以及圖形到文字互變的知識。
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活潑、融洽和諧的師生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引導學生去探究和創新,從而主動建構知識。
三、拓展空間,適時展示學生個性
信息技術學科的實踐性非常強,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提高,需要實踐操作計算機來完成。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創新和實踐,鼓勵學生在“做中學”和“學中做”。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綱要里明確提出要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就是要求學生應具備搜集、加工和處理信息、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和學生選擇并確定任務后,要引導學生構思完成任務所需要的知識、創意和資源。
例如在“畫圖”一課的學習中,筆者是這樣設計任務的:教師拿出一個充氣的黃色氣球,問:“同學們可以用畫圖中的哪些工具畫出這樣的黃色氣球?”有的學生說可以用“形狀”工具欄里的“畫橢圓”工具畫圓或者用“工具”里的“鉛筆”工具畫一個封閉圓,然后用“油漆桶”填滿黃色;有的學生說可以用“刷子”工具里的“噴槍”或者粗一點的“刷子”畫氣球……看到調動了學生們設計的積極性后,筆者又適時的提問:“畫面上如果只有氣球就有些單調,再搭配一些什么能使畫面更加豐富多彩?”有的學生說可以多畫一些氣球,有放飛的感覺;有的學生說畫一些白云,讓氣球在云中起舞。這樣一節開放性課堂教學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另外,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國家和地方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本校情況開發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校本教材,以促進教師專業化和學生個性化發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開放性思維。
四、師生合作,創設學科融合環境
現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整合性和綜合性很強,課堂的教學內容往往涉及很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因此,信息技術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更應該培養學生搜集和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具備綜合學科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駕馭好現代信息技術課堂。
例如在講授文字處理軟件Word中“繪制自選圖形”一課時,第一位教師只是按教材內容將繪制自選圖形的方法講授給學生,而第二位教師則在課堂中導入一些數學學科知識,引導學生用自選圖形繪制諸如:立方體、球體、梯形等數學圖形。顯然,第二位教師深悟現代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內涵,科學而恰當地將其他學科知識應用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使學生在獲取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也能加深對其他學科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各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教師的教學目標一定要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在充分認識學生、研究學生,做好學情分析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