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健 趙耐麗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十二五”時期,面對環境改變,我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及工業強國夢,則要求產業轉型升級,高技能人才則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1]。2019 年 1 月,國務院印發的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職業教育的改革拉開了序幕[2]。要實現開展以智能制造業為主體,從而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關鍵在于對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因此,要引領區域產業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則需擁有高級技能的復合型人才[3]。在此期間,柳州市產業結構進行了相應轉變,由勞動與資本密集型轉變為智力密集型,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為支撐,而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綠色體系。從總體上看,現有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并不能與柳州產業調整相適應,以創新能力和高技能為核心的高技能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成績比較突出,但總體看,我國高技能型人才存在區域分布不均,人才資源短缺,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無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的培養體系[1],使得高技能型人才占比率低。在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開展智能制造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將成為職業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產業轉型的實質就是以技術含量高、層次高的產業替代技術含量低、層次低的產業。其對技術人才的要求包含知識儲備,熟練的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因此,不僅要求升級的生產設施,還要求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層次和創新能力人才的儲備[5]。所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需求,在原基礎上需要及時調整結構,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產業轉型升級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以面向市場、服務需求為主,職業教育培養主要以技能培養為主,但卻忽視了對職業道德及職業專業知識的培養,因此,為避免該培養方式帶來的弊病,在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學生培養應以良好職業操守和職業精神為培養目標,需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使得學生上崗后能發現及解決問題以及具備在技術管理等創新能力。因此,職業人才培養目標需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主[6]。
職業教育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產業轉型具有更強敏感性,但職業教育體系,卻因為產業轉型升級速度過快,無法滿足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發展的需求。在此產業升級背景下,對職業教育體系進行進一步完善,從而適應產業轉型升級。
早期智能制造指人工智能技術植入傳統機器設備的人機一體化系統,后技術發展,將其定義為數字制造。智能制造主要以生產技術、產品、系統三個維度為主。
生產技術維度:智能制造業經歷手工→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過程,通過使用“四新”技術,制造技術的發展由自動化邁入數字化。
產品維度:實現智能產品制造,則要求智能制造業實現智能化,且要求與機器、工人、工企業、客戶四者之間實現無縫連接;系統維度:要實現制造環節的智能化,達到智能環節—智能環節相互限制的目的,則需要在制造系統中通過智能制造系統來實現。由此,我們得出智能制造的定義:先進制造、系統與模式的總稱,以最新的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深度自我感知、智慧優化自我決策、精準控制自我執行[4]。
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內涵要求:對接崗位職業標建設專業,對專業資源和優勢進行充分運用,為滿足區域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求,以專業人才培養的高教性、針對性、發展性培養高技能人才[9]。
1、培養目標不準確
智能制造業新興發展背景下,對集創新—管理—服務的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但由于對于企業崗位需求未進行深入了解,導致畢業人才不具備新興工作能力,培養目標需要進一步優化。
職業院校未進行充分調研,且對企業崗位及人才需求變化深度了解不全面,就實行特色專業建設,導致畢業學生無法適應企業對于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要求,缺乏專業崗位能力。
2、教學與崗位需求不匹配
高技能人才培養未能緊跟產業的升級和社會的發展,新信息化技術體系沒有融入到職業教育教學內容中。
高職院校對于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與產業的升級和社會的發展相比,職業教育教學缺乏新信息化技術。
面對學生畢業,企業產業轉型升級,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現有培養方式,人才的培養缺乏前瞻性,只適合急需人才,卻無法滿足人才的供給,教學與崗位需求無法實現統一。
3、教學方式落后
現有教學模式未注重能力培養,教學環境未能實現理論實踐相結合,實訓基地未落實,導致教育過程中傳授內容與方式無法適應現代教育。
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存在以下現象,具體如表一所示。

表1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現象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之下,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應不斷發展和升級,通過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6]。
1、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
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需要以學習制度構建為基礎,課程建設主要體現在內容的相互融通。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大部分為中職到育高職,層次結構上不完整,無本科及以上的層次體系。橫向上,從生源上來看,高等職業教育生源一部分來自單招考試,另一部分生源來自于統招考試未達到普通本科院校招收標準的學生。為滿足產業轉型升級,我國需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層次體系,促進學生進行職業轉變。
2、明確培養目標
在中高職人才專業培養目錄上,根據社會發展,制定有層次性符合當前形式的專業目錄,確保中高職人才培養體系的協調發展,培養目標確立需設置好專業培養目錄,同時設置以崗位職能為中心的銜接課程體系,把深化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專業發展明確到職業教育中。
1、教育信息系統構建
要實現教育信息系統構建,則需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變化和教育信息系統有效連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了解市場崗位需求,做到專業結構優化。
2、優勢專業體系構建
優勢專業體系構建,需依據崗位設置對應專業,開設特色專業,依據產業及就業結構的變化確定升級方向,以適應崗位需求。
構架崗位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需深化校企合作,構建實習基地,形成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在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推行校企訂單培養,實現崗位需求導向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智能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是必然趨勢,充分挖掘產業轉型升級的內涵,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與高技能人才的協調發展,促進高技能人才潛力的挖掘,深入分析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作用,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轉型升級機制互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