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玉
(聯勤保障中心第904醫院體檢中心,江蘇 無錫 214000)
通過總結臨床病例發現,脂肪肝患者常見的疾病特征包括干細胞變性。并且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飲食中的糖類、油脂、酒精的攝入量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梨花脂肪肝的人群規模有著明顯的變大趨勢,一旦患上脂肪肝,患者肝硬化、肝癌的發生幾率就會有所提升,嚴重者還會發生功能衰竭并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行病學領域,脂肪肝已經成為廣大學者關注的問題之一。通過研究及臨床總結發現,護理干預手段的應用能夠通過校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的方式來達到改善、逆轉脂肪肝癥狀的目的。因此,本文通過對體檢人群中共268例脂肪肝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并對其進行定期的跟蹤隨訪,效果明顯,并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討論與闡述。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通過健康體檢篩選出的脂肪肝患者,這些患者均有超重、肥胖癥狀,并且體質指數(BMI)≥24.其中男性患者有98例,女性患者有7例,患者年齡范圍為25歲~65歲,平均年齡為(47.3±0.45)歲。通過針對發現輕癥、中度、重度患者數量分別為26、58、21。
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明確其健康狀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干預方案,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展開個別教育,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控[1]。
對酒精性脂肪胺、肥胖性脂肪肝、糖尿病型脂肪肝、高脂血癥性脂肪肝等不同種類的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將其營養攝入量控制在適合的范圍內。
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以及個人愛好制定運動行為干預計劃,將騎自行車、慢跑、打球、跳舞等活動作為患者的首選運動,并對運動的頻率、時間進行規劃。通過運用能夠有效減少肥胖行脂肪肝患者的內臟脂肪,同時起到減重的作用[2]。
對于體重過高的患者進行體重控制。
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從而讓患者能夠爭取看待脂肪肝,并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消除抑郁、焦慮的心理。
BMI≥24判定患者超重,檢測患者的肝B超、BMI、血脂等參數的變化情況。
運用SPSS20.0完成數據分析工作,采用x2檢驗,P<0.05時認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后患者脂肪肝病情變化情況如下表所示。經過干預護理發現,患者的病情均發生了明顯的好轉,因此我們可以判定脂肪肝是可逆的,病情干預護理模式的效果十分明顯。并且體重指數等數據在干預后有著明顯的下降趨勢,部分患者的相關指標恢復正常,中、重度脂肪肝患者數量也發生一定變化。整體變化趨勢往利好方向發展。
表1 干預前后患者病情變化情況一覽表(例,mmol/L,)

表1 干預前后患者病情變化情況一覽表(例,mmol/L,)
階段 例數 重度患者 中度患者 輕度患者 BMI TG TC LDL-C HDL-C干預前 105 10 168 90 28.58±4.52 2.5±0.89 6.9±0.28 3.57±0.25 1.33±0.25干預后 105 6 53 149 25.98±2.89 1.5±0.38 5.3±0.31 2.22±0.63 1.36±0.1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通過臨床研究發現,患者飲食中脂類來源過多,即大量攝入糖類、淀粉等食物;患者缺乏運動、過于肥胖等都會導致其肝內脂肪輸入過多。另外,如果患者患有肝炎、急慢性肝損害等病癥也會出現脂肪肝等問題[3]。
健康護理是提高患者預后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也能讓患者在康復后形成想好的生活習慣,并能夠主動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調整飲食結構。并且患者的護理知識儲備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并且,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有效降低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癌癥發病率也能控制在較低的水平上[4]。同時也需要控制患者的煙酒攝入情況,讓患者了解吸煙、飲酒對病情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心理干預也已經成為護理干預中的常用手段,對于緩解患者焦躁心情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同時能夠激發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從而為治療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并且,目前也有其他資料顯示患者的心理狀態會對最終的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在實際治療過程中,仍然有必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以保證其效果達到理想目標[5]。
通過對體檢人群中共268例脂肪肝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并對其進行定期的跟蹤隨訪發現,其體重。體重指數等數據在干預后有著明顯的下降趨勢,部分患者的相關指標恢復正常,中、重度脂肪肝患者數量也發生一定變化。可見護理干預模式的應用在脂肪肝患者治療上有著顯著的臨床效果,因此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護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