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華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2)
胃腸減壓管在近年來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主要作用在于幫助患者引流胃內的積液,并且通胃腸減壓管的作用,讓胃腸道積氣也得到排出[1]。但同時也要注意,胃腸減壓管使用過程中,患者也可能出現非計劃拔管的情況,不利于患者治療工作的開展[2]。此次研究,從2016年11月開始,隨機抽取普外科胃腸減壓管的患者142例作為觀察對象,通過持續一年的實驗,探究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胃腸減壓管非計劃拔管的影響,詳細如下。
此次研究觀察對象一共142例,為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期間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胃腸減壓管的患者。應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兩個小組,每組病例數71。基礎資料如下:觀察組男性與女性分別37例、34例,患者年齡最小和最大為72歲、89歲,平均(75.8±2.6)歲;對照組男性與女性分別36例、35例,患者年齡最小和最大為71歲、88歲,平均(75.2±2.7)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不大(P>0.05),研究可行。
對照組僅接受臨床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護理指導:使用胃腸減壓管期間,對患者做好病例知識宣教,讓患者配合胃腸減壓管的應用,并注意不可劇烈活動,保護好管道不受擠壓。同時,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胃腸減壓管固定情況,固定過程中可以在膠布貼的位置做好標記,有助于觀察患者是否有減壓管脫出的情況。同時,要注意對患者胃腸減壓管引流情況、負壓狀況的記錄。需要護理人員定期對胃腸減壓管進行擠壓,保證引流通暢。并且注意觀察胃腸減壓管的放置情況,不可有扭曲、受壓等。另外,如果患者的胃腸減壓管有不通暢的情況下,使用少量的生理鹽水來對其進行沖洗,沖洗過程中要注意調整壓力,控制壓力要較小,沖洗完成后及時將生理鹽水抽吸出來。對胃腸減壓管中引流液的顏色、引流量等進行詳細觀察,可以通過分析這些數據來了解患者的狀況,如果出現引流液>200ml/h的情況,患者此時很可能有活動性出血出現,要及時進行處理。此外還要注意,在胃腸減壓管使用過程中,患者不可口服藥物,并禁食,選擇從胃管注入藥物的方式。護理人員還要做好對患者的口腔護理,及時清理鼻腔、口腔、鼻部胃管等,讓患者的呼吸保持通暢。
統計兩組患者中非計劃拔管事件的發生率,并進行組間比較。
觀察組中2例患者有非計劃拔管的情況,對照組中一共14例,觀察組非計劃拔管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非計劃拔管發生率比較
普外科胃腸減壓管的應用,可以緩解普外科患者在手術后的疼痛,尤其是有縫合切口的患者,通過胃腸減壓管來減輕其腹脹情況,也可減輕縫合口的張力[3],對于患者身體恢復有重要意義,為患者提供了許多便利。但患者出現非計劃拔管的情況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導致非計劃拔管的因素也較多,比如對患者的宣教不到位、減壓管插管途徑不正確、缺乏對患者的有效約束等等[4]。如果患者在接受胃腸減壓管治療的過程中,沒有做好對胃腸減壓管的保護工作,反復翻身,并做一些擠壓胃腸減壓管的動作,可能導致非計劃拔管的情況。此次研究,隨機抽取普外科胃腸減壓管的患者142例作為觀察對象,通過持續一年的實驗,探究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胃腸減壓管非計劃拔管的影響。根據實驗的結果,在實施針對性護理指導后,觀察組患者出現非計劃拔管的僅有2例,有效降低了非計劃拔管的發生率,護理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對普外科胃腸減壓管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指導,可以有效降低非計劃拔管事件的出現,也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可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