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泉
(欽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廣西 欽州 535099)
產婦或人流術后分娩后子宮收縮過程中具有較為強烈的疼痛,如果不能緩解疼痛,對產婦或人流術后造成的影響是比較大的。[1]。所以在后期管理中需要對產婦或人流術后進行子宮收縮訓練以便于能夠改善子宮現有狀態,提高產婦或人流術后子宮收縮能力。一般情況下,子宮收縮指導中,可以通過艾灸和穴位貼敷進行處置,經該種處置后產婦或人流術后子宮收縮效果較好,且能夠緩解子宮疼痛,因而得到了很多產婦或人流術后的認可[2]。故而本研究選取100例產婦或人流術后為研究對象,研究艾灸配合穴位貼敷在產婦或人流術后產后子宮收縮護理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產婦或人流術后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實驗組平均年齡(25.32±3.21)歲。對照組平均年齡(24.21±2.12)歲。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簽署同意書,且患者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在產婦或人流術后產后護理中,幫助產婦或人流術后進行健康教育,從注意事項著手,完善相關護理指導,以此提高產婦或人流術后指導能力。實驗組采用艾灸配合穴位貼敷護理,方法如下:首先,艾灸護理,對產婦或人流術后氣海、關元、中極、神闕穴艾灸,每日1次,持續艾灸3天。其次,穴位貼敷護理,以蒲黃、炙甘草、炮姜、益母草、當歸、香附等,研制成粉末,米酒調和,敷在產婦或人流術后神闕穴位上,每日1次,持3天,敷藥前應先清潔臍部皮膚(神闕穴),以利于藥效發揮。最后,在產婦或人流術后護理過程中需要醫護人員指導產婦或人流術后進行宮底按摩訓練,以此促進子宮收縮,降低產婦或人流術后疼痛。
對比產婦或人流術后疼痛及護理滿意度。首先,產婦或人流術后疼痛對比中以VAS視覺評分法為主,分為輕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三個指標。其中,輕度疼痛評分范圍在1-2分,中度疼痛評分范圍在3-4分,重度疼痛評分為高于5分。其次,產婦或人流術后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ABC量化評分法,由產婦或人流術后及其家屬共同完成,A代表十分滿意、B代表滿意、C代表不滿意,待所有產婦或人流術后完成評價后對其總體評價結果進行分析,統計最終滿意度。其中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n*100%,也就是A+B/n*100%。
用SPSS22.0統計軟件作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x2)校驗;計量資料用(t)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產婦或人流術后輕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比例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產婦或人流術后疼痛對比【n(%)】
實驗組十分滿意人數21人,占比42.00%,滿意人數28人,占比56%,不滿意1人,占比2%,組內總滿意度98%。對照組十分滿意14人,占比28%,滿意人數24人,占比48%,不滿意人數12人,占比24%,組內總滿意度76%。相比之下,實驗組產婦或人流術后護理滿意度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產婦或人流術后分娩后子宮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收縮才能恢復正常大小,但是這個過程中能夠產婦或人流術后需要承受的疼痛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能有效緩解產婦或人流術后疼痛,對產婦或人流術后自身的生活是具有重要影響的。并且在產婦或人流術后產后管理中發現,產婦或人流術后產后縮宮過程中,護理方式會直接影響到產婦或人流術后縮宮效果,因而需要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通過臨床研究分析后得出,艾灸配合穴位貼敷在產婦或人流術后產后縮宮護理中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緩解產婦或人流術后產后縮宮疼痛,對產婦或人流術后自身護理工作實施具有重要幫助。張玉英等人通過研究指出,在現有臨床工作開展中,產婦或人流術后自身護理工作實施的要求和難度越來越大,所以這種情況下,需要就產婦或人流術后產后護理中的反復作出科學的分析,經艾灸配合穴位貼敷護理能夠滿足科室護理需求,因而得到了產婦或人流術后的認同[3]。本研究與上述學者研究相符,驗證了艾灸配合穴位貼敷在產婦或人流術后產后護理中的優勢,所以在臨床護理工作開展中,應該將該種護理方法應用到臨床護理中。同時,實驗組產婦或人流術后在中醫護理模式實施后,產婦或人流術后整體護理工作實施水平得到提升,這對于產婦或人流術后自身產后子宮收縮護理而言是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綜上所述,艾灸配合穴位貼敷在產婦或人流術后子宮收縮護理中效果顯著,能夠滿足產婦或人流術后護理需求,故而可以在臨床護理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