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豐
(江蘇省人民醫院句容分院重癥醫學科綜合性ICU,江蘇 句容 212400)
連續性血液凈化是侵入性治療方式之一,已經廣泛應用于重癥監護病房,取得了認可的治療效果[1],是臨床重要的一種治療手段,治療過程主要是將患者的血液體內體外不斷的血液循環,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如若護理不得當,患者極易發生安全問題[2],所以在重癥監護病房行連續血液凈化的護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說明見下文所示。
從我院選取30例重癥監護患者作為觀察組進行研究,另外選取30例重癥監護患者作為對照組,以上兩組研究人員的選取時間均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其中對照組包括急性腎衰竭6例、腎病綜合征7例,重癥肺部感染10例,溶血性尿毒癥4例,藥物中毒3例,其中男:女=11:19;年齡從35~75歲,平均年齡:(45.2±2.2)歲,CBP治療時間為6~350小時,平均為118.45±3.45小時。觀察組急性腎衰竭4例、腎病綜合征6例,重癥肺部感染9例,溶血性尿毒癥6例,藥物中毒5例,其中男:女=16:14;年齡從36~78歲,平均年齡:(46.3±2.1)歲,CBP治療時間為8~360小時,平均為120.15±2.34小時,在患者離開重癥監護病房后均獲得患者及家屬同意此次研究。
兩組資料比較,P>0.05。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血液凈化護理。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血液凈化護理基礎上,增加連續性血液凈化的護理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制定標準化流程:獲得患者同意后進行血液凈化,檢查和評估患者穿刺部位,穿刺前行備皮術,對患者皮膚周圍進行清洗,用2%的肥皂水,備血液凈化機器,對管路進行預先沖洗用0.9%的生理鹽水。嚴格執行配方方案,在治療期間,配置溶液行無菌操作方式,預留一袋置換液,妥善保管以備不時之需。及時沖水,設置鬧鐘提醒護理人員,及時通知血液凈化室的護士,2分鐘內為處理好機器報警器。根據電解質的變化,及時調整配方。第二天為患者稱體重,密切觀察患者體重變化,24小時液體的出入量準確記錄下來。在停止血液凈化治療時,用枸鹽酸B液封管對于治療時間小于72小時,留導管內的血液進行培養,同時進行血栓彈力圖檢測,使用5%的碘伏消毒管口,對穿刺部位皮膚行無菌敷料進行覆蓋。治療時間大于72小時的患者,將管路內的血液回流到人體內,留取導管內血液進行培養和監測血栓彈力圖,拔除導管后,按壓穿刺部位30分鐘,消毒管口,無菌敷料覆蓋穿刺部位皮膚。
②液體治療項目管理。用評估、計劃、執行以及控制一系列手段進行連續性血液凈化管理,根據病情狀況評估液體需求量,計劃患者當天液體需求量,制定第二天液體治療目標,以治療計劃為標準為患者提供所輸注的液體。
③制定不安全因素干預措施。非計劃拔管:8~10Glasgow的患者,約束肢體,有煩躁癥狀的患者,提供有效的鎮靜。為患者制定目標血糖管理方案:監測血糖變化,慎用胰島素泵。預防濾器凝血,加強通過管路給藥管理,禁止給藥在濾器前。預防血栓形成:提高技術,降低對血管內膜的損傷,采取壓力梯度治療儀器治療雙下肢間斷。預防低血壓:在上機前,必須用0.9%生理鹽水或者10%人血當白蛋白沖洗管路,避免出現血容量改變,導致低血壓。保溫工作:凈化器溫度達到37°C,在進行血液凈化過程,如若患者仍然感覺寒冷,給予加毛毯或者其他的保溫措施。
①對比兩組患者死亡率比較。
②對比兩組患者連續血液凈化前后的體溫、血尿素氮(BUN)以及氧合指數。
本文對兩組患者死亡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進行統計學分析,研究結束之后,應用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表示計量資料。當P小于0.05時,表示存在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為1例,3.33%,對照組的死亡率為5例,16.67%,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凈化后,觀察組體溫、血尿素氮以及氧合指數改善均優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下表。

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連續性血液凈化是重癥監護病房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由于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自身的免疫系統低下,同時進行很多操作,提高患者合并感染發生率,因此,連續性血液凈化的護理安全管理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討論關于重癥監護病房行連續性血液凈化的護理安全管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患者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凈化后,觀察組體溫、血尿素氮以及氧合指數改善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重癥監護病房行連續性血液凈化的護理安全管理具有積極重要影響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對重癥監護患者采取連續性血液凈化的護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不良事件反應率,具有重大的臨床廣泛應用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