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程 謝興年 楊志堅 歐光鑫 劉肇華 陳敏堅
前列腺癌在臨床中屬于一種發生于男性生殖器上的惡性腫瘤類型,中老年男性為該疾病的多發人群,前列腺癌的主要發病部位為前列腺上皮[1]。受我國老年化問題日趨嚴重、人們生活水平以及飲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的影響,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呈現出不斷增高的發展趨勢,對男性健康產生了嚴重威脅[2]。目前,治療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措施主要為手術治療,但傳統手術方法卻極易導致并發癥的出現,比如吻合口狹窄、持續性尿失禁等。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進步,臨床中應用腹腔鏡實施手術治療的情況越來越常見[3,4]。因此,本文于2013年1月~2019年9月從本院選取50例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治療效果予以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4~80 歲,平均年齡(58.27±7.44)歲。觀察組患者年齡46~81 歲,平均年齡(58.50±7.6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所選研究對象均經病理證實診斷;②不存在手術禁忌證;③簽署知情同意書且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認可。
1.2.2 排除標準 ①伴隨存在局部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②屬于良性前列腺增生;③機體狀況較差難以耐受手術;④伴隨存在心腦血管疾病與其他臟器疾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行傳統開腹經恥骨后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①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此后輔助患者取仰臥位,在臍下恥骨上縱向切口,在將腹直肌分離后將腹橫筋膜切開,對盆腔淋巴結予以處理,同時進行病理檢查。②在將恥骨前肋下韌帶切斷后對恥骨后陰莖背深血管復合體予以縫扎,此后將尿道前壁與后壁剪斷,對精囊予以游離,將膀胱頸前壁切開,在將膀胱后壁橫斷后對前列腺裝袋予以游離。③重建膀胱頸后吻合膀胱及殘余尿道,依次縫合各層切口組織。
1.3.2 觀察組 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①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此后輔助患者取頭高腳低仰臥位,在臍下做長度約為2 cm 的切口,將腹膜外間隙鈍性分離,此后置入氣囊,在將800 ml 氣體注入后將腹膜外間隙擴張分離,將套管置入后形成人工氣腹,維持氣壓13 mm Hg(1 mm Hg=0.133 kPa),對盆腔淋巴結予以處理,同時進行病理檢查。②在將膀胱前間隙分離后將兩側盆筋膜切開,并將恥骨前肋下韌帶切斷后對恥骨后陰莖背深血管復合體予以縫扎,分別于分離后將兩側輸精管切斷,并將精囊提起。在完成前列腺血管束處理工作后對前列腺予以暴露,分別剪斷尿道前壁與后壁。③對前列腺袋予以游離,重建膀胱頸后吻合膀胱及殘余尿道,依次縫合各層切口組織[5,6]。
完成手術后,兩組患者均應用抗生素實施治療,引流管和導尿管處于暢通狀態,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時機將腹腔引流管和導尿管拔出。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引流管拔除以及住院時間)、并發癥(切口感染、尿失禁、膀胱痙攣、吻合口瘺、膀胱頸狹窄以及盆腔感染)發生情況、尿流動力學指標[7,8]。尿流動力學指標包含PVR、BC、Qmax、Pdet at Qmax。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8.00%低于對照組的3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尿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VR、BC、Qmax、Pdet at Qmax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n(%)]
表3 兩組患者尿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尿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通常情況下,早期前列腺癌并不存在特異性臨床癥狀,但早期及時發現并采用有效的治療措施則直接決定了患者的治療效果、預后情況以及生存時間[9]。近年來,隨著檢驗技術的持續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早期前列腺癌被發現,而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則主要指癌灶仍然沒有將包膜浸透,同時沒有轉移至區域淋巴結和遠處[10,11]。
大量臨床實踐證實,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可實現根治效果。目前,臨床中應用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范圍較為廣泛,因為該手術方式具備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優點而得到了臨床醫師和患者青睞[12-14]。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該手術方式符合微創外科理念。
實施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過程中,能夠創造較大的操作空間,有利于分離前列腺癌和直腸粘連[15]。同時,在手術過程中通過運用可吸收線對血管進行結扎或通過套管針置入小紗布塊進行止血,并通過與吸引器電凝相配合,可進一步控制患者術中出血量,同時在腹腔鏡清晰術野的幫助下避免了誤傷事件的發生[16-18]。此外,在手術開始時就放置套管針,可減少游離膀胱和尿疲乏吻合張力,降低切口感染、尿失禁、膀胱痙攣、吻合口瘺、膀胱頸狹窄以及盆腔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19,2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8.00%低于對照組的3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良好作用價值。
綜上所述,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的效果突出,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引流管拔除以及住院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較少,尿流動力學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