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 宋揚 郝麗
膽囊息肉樣病變是一類起源于膽囊壁,向腔內突出呈息肉樣的非結石性病變的總稱。膽囊息肉樣病變從病理學上分為非腫瘤性和腫瘤性[1]。臨床上對于≥1.0 cm 的膽囊息肉樣病變建議手術切除,但臨床發現≥1.0 cm 的膽囊息肉樣病變大多為膽固醇性息肉[2]。目前,對于膽囊息肉樣病變的主要診斷手段為B 超檢查,B 超可顯示息肉的大小、形狀、數量,但對息肉的良惡性很難確定[3]。膽囊息肉樣病變中膽囊癌早期無特殊表現,大多發現時已處于疾病晚期,錯失治療時機。因此,如能對膽囊息肉樣病變及早進行良惡性鑒別,對患者治療及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探討螺旋CT 增強掃描與超聲檢查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效果,本文選取本院近期手術后經病理診斷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70例患者術前螺旋CT 增強掃描影像資料及超聲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9年4月本院70例經手術后病理診斷為膽囊息肉樣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24~79 歲,平均年齡(59.1±10.3)歲;70例患者中有上腹飽脹感、不適感、輕微疼痛感患者55例,其余15例患者無任何癥狀。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螺旋CT 增強掃描影像資料及超聲檢查資料,螺旋CT 增強掃描與超聲檢查均與手術時間間隔在1 個月內。
1.2 方法
1.2.1 超聲檢查 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弧形探頭,頻率為3.5~6.0 MHz,檢查前患者禁食>8 h,對肋間及肋緣下區域認真掃描,而后應用PACS 工作站觀察所有圖像。
1.2.2 螺旋CT 增強掃描 應用128 排螺旋CT 進行薄層掃描,患者應空腹>8 h,掃描前飲水500 ml 充盈胃腸,掃描范圍為膈頂部到髂前上棘,窗寬250~300 Hu,窗位50 Hu。應用顯影劑碘普羅胺注射液(商品名:優維顯)80 ml,以2~3 ml/s 的速度靜脈注射。留取動脈期、靜脈期以及延遲期的圖像資料,由2 位經驗豐富的閱片醫師進行診斷與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螺旋CT 增強掃描與超聲檢查及病理檢查結果分析 70例患者中,15例病灶直徑4~10 mm,呈乳頭狀或者結節狀向膽囊腔突起;36例病灶直徑11~15 mm,呈結節狀或桑葚狀向膽囊腔內突起;19例病灶直徑16~22 mm,呈菜花樣或者團塊狀向膽囊腔內突起。病理診斷膽囊息肉樣良性病變55例,分別為膽固醇性及炎性息肉46例(膽固醇性息肉41例,炎性息肉5例),腺瘤4例,腺肌增生癥5例;病理診斷膽囊息肉樣惡性病變15例,分別為膽囊癌13例,膽囊管狀腺癌2例。膽囊息肉樣良性病變:①螺旋CT 增強掃描診斷結果:膽固醇性及炎性息肉42例,腺瘤8例,腺肌增生癥4例,膽囊癌1例,螺旋CT 增強掃描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符合42例,診斷符合率為76.4%。其中有6例膽固醇性息肉誤診為腺瘤,1例膽固醇性息肉誤診為膽囊癌,2例腺瘤誤診為息肉,3例腺肌增生癥誤診為息肉,1例炎性息肉誤診為腺肌增生癥。②超聲檢查結果:膽固醇性及炎性息肉44例,腺瘤6例,腺肌增生癥4例,膽囊癌1例,超聲檢查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符合49例,診斷符合率為89.1%,其中有4例膽固醇性息肉誤診為腺瘤,1例膽固醇性息肉誤診為膽囊癌,1例腺肌增生癥誤診為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樣惡性病變:①螺旋CT增強掃描診斷結果:確診13例,診斷符合率為86.7%,2例膽囊癌誤診為息肉。②超聲檢查結果:確診11例,診斷符合率為73.3%,4例膽囊癌誤診為息肉。螺旋CT增強掃描及超聲檢查的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螺旋CT 增強掃描與超聲檢查及病理檢查結果分析(n)
2.2 膽囊息肉樣病變影像學表現特點 良性息肉樣病變動脈期大多強化不明顯,少數輕度強化表現,強化較均勻。門脈期及延遲期呈輕度或中度強化,膽囊壁多呈均勻線狀強化。惡性膽囊息肉樣病變動脈期多數強化,大的病灶強化密度不均勻,在門脈期及延遲期呈持續強化。
對于膽囊息肉樣病變應用螺旋CT 增強掃描,因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強化方式、程度不同,能對病變進行定性診斷,螺旋CT 增強后膽囊息肉樣病變強化與膽汁對比,病變顯示更清晰,可見膽囊壁隆起性病變呈現出乳頭狀,球形突入到膽囊腔,部分可有蒂[4-7]。良性病變靜脈期CT 值較平掃高10 Hu 左右,膽囊壁強化呈線狀,厚薄均勻一致,惡性病變動脈期明顯強化,靜脈期進一步強化,靜脈期CT 值較平均提高30 Hu 以上,基底寬,局部膽囊壁厚,個別蒂強化明顯[8,9]。本組15例惡性病變,螺旋CT 增強掃描確診13例。膽囊息肉樣病變應用超聲檢查良性病變長徑多<15 mm,呈結節狀、乳頭狀,呈中等強回聲或高回聲,位置固定,應用多普勒血流顯示膽固醇性息肉少見血流,少數炎性息肉,腺瘤可見條狀,點狀血流。惡性病灶長徑多>15 mm,呈菜花狀或閉塊狀,呈高回聲,少數低回聲,大病灶回聲不均,寬基底與臨近增厚膽囊壁相連,探測血流可見豐富動脈血流,R1 在0.5 以上,15例惡性病變確診11例。
綜上所述,對于膽囊息肉樣病變,螺旋CT 增強掃描與超聲檢查均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對于膽囊息肉樣病變良惡性鑒別螺旋CT 增強掃描具有優勢,超聲對良性病變、病理分型價值更高,兩種檢查綜合應用可增加確診率,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