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麗 馮燕 王金娜 齊瑾 李斌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加劇,老年人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采取化療是對絕大多數惡性腫瘤患者進行整體治療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化療前后惡性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況令人擔憂,營養不良的風險高達84%[2]。為探討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意義,對80例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在化療前進行常規篩查。將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不良事件(惡心呃逆、嘔吐和腹瀉、肝功能損害、周圍神經感覺障礙)發生情況、總蛋白濃度、前白蛋白濃度、白蛋白濃度、血紅蛋白濃度,分析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對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的價值和可信度。以此科研成果為基礎并結合患者需求來實施對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的營養支持措施,以此目標作者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大連市友誼醫院老年腫瘤科收治的80例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分析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采取腸內營養支持的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大連市友誼醫院老年腫瘤科收治的80例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20例;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2±1.46)年;年齡60~76 歲,平均年齡(70.0±6.9)歲;體質量指數(BMI)13.9~22.6 kg/m2;食管癌2例,胃癌15例,腸癌6例,肺癌11例,肝癌6例。試驗組中男21例,女19例;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0±1.40)年;年 齡61~77 歲,平 均年 齡(70.0±6.7) 歲;BMI 14.1~23.0 kg/m2;食管癌3例,胃癌14例,腸癌5例,肺癌12例,肝癌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大連市友誼醫院老年腫瘤科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指導。患者每天根據身體需要滿足熱量供應,熱量供應主要來自自食和靜脈注射葡萄糖或果糖。試驗組在傳統常規康復指導基礎上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患者從化療當天起在整個化療期間給予550 ml/D 腸內營養制劑(TPF)和0.6 g/kg 口服乳清蛋白粉。患者其余的能量供應來自食物和液體供應,如對患者靜脈給予葡萄糖。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抑酸、保胃以及止吐治療,且兩組患者均不補充腸外營養。化療后第8 天檢測血常規、生化、免疫功能、轉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事件(惡心呃逆、嘔吐和腹瀉、肝功能損害、周圍神經感覺障礙)發生情況、總蛋白濃度、前白蛋白濃度、白蛋白濃度、血紅蛋白濃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試驗組患者惡心呃逆、嘔吐和腹瀉、肝功能損害、周圍神經感覺障礙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總蛋白濃度、前白蛋白濃度、白蛋白濃度以及血紅蛋白濃度對比 試驗組患者總蛋白濃度、前白蛋白濃度、白蛋白濃度以及血紅蛋白濃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總蛋白濃度、前白蛋白濃度、白蛋白濃度以及血紅蛋白濃度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總蛋白濃度、前白蛋白濃度、白蛋白濃度以及血紅蛋白濃度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住院期間營養不良發生率高,總的營養支持率低。國內外專家開始呼吁對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實施標準化的營養風險篩查和營養支持計劃。82%的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存在潛在的營養不良或營養不良[3]。可見,患者患有營養不良的風險較高。化療是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然而,對老年患者化療往往會引起患者各種消化道不良事件,如老年患者發生惡心嘔吐,可能抑制老年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使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等[4]。這些不良事件的發生將極大地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總體預后。還可引起患者發生牙周炎、咽炎和胃腸黏膜損傷、肝腎功能不全等,并加重營養不良程度。化療期間腸內營養支持可改善老年患者的營養狀況,減少老年患者惡心嘔吐的發生,減少化療毒副作用,提高化療依從性和效率。在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惡心呃逆、嘔吐和腹瀉、肝功能損害、周圍神經感覺障礙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老年患者進行腸內營養可以顯著降低化療相關骨髓抑制的發生率,改善老年患者化療導致的不良事件。由于化療導致的許多不良事件,老年患者在化療期間少吃食物[5]。老年患者能量和營養的補充依賴于患者腸外營養,腸外營養可引起老年患者腸黏膜萎縮,機械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受損,使老年患者腸道菌群移位以及腸源性感染增加,增加化療期間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醫院感染的風險,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來說,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水平是綜合評價營養不良的血液學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總蛋白濃度、前白蛋白濃度、白蛋白濃度以及血紅蛋白濃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腸內營養支持化療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和轉鐵蛋白水平,防止化療期間老年患者營養狀況進一步惡化[6]。老年患者營養不良還會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并降低淋巴細胞對有絲分裂的反應,導致老年患者細胞免疫損傷,并發生吞噬功能缺陷,加劇炎癥反應,損傷并降低T 淋巴細胞的殺傷功能。據報道,老年患者采用腸內營養后患者血清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蘇氨酸、酪氨酸和組氨酸濃度也有升高。作者使用的腸內營養制劑是腸內營養液和乳清蛋白粉。腸內營養液和乳清蛋白粉口服方便且患者耐受性好,所有患者均容易得到這樣的營養支持。因此,腸內營養支持是對老年患者安全、簡便以及有效的選擇,腸內營養支持可減少老年患者的不良事件,改善老年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老年患者的免疫力。
綜上所述,對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意義顯著,采取腸內營養支持的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的總蛋白濃度、前白蛋白濃度、白蛋白濃度以及血紅蛋白濃度增高,且發生惡心呃逆、嘔吐和腹瀉、肝功能損害、周圍神經感覺障礙的幾率降低。故對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來說,行腸內營養支持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