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排鍵電子琴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傳入中國,此后,全國各地多家高校都陸續開設了該專業,并已經形成了較為科學和完善的教學體系。新時期下,應對當下的教學體系進行更加深入的審視和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優化路徑,以培養出更加優秀、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實現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雙排鍵電子琴;高校教學;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J628.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0-0159-02
【本文著錄格式】王璐璐.新時期下高校雙排鍵電子琴教學優化路徑探究[J].北方音樂,2020,05(10):159-160.
一、高校雙排鍵電子琴教學發展回顧
1985年,日本雅馬哈公司與中國多家音樂院校聯合舉辦首屆培訓班,吸引了眾多師生參與,由此也開啟了這門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歷程。1990年,沈陽音樂學院則開全國之先河,開設了全國首個雙排鍵電子琴專業。在沈陽音樂學院的帶動下,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多家專業音樂院校,也紛紛開設了該專業。此后,又有諸多師范類院校、綜合類院校和職業院校也相繼開設,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內實現了專業建設的大發展。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院校都已經形成了較為科學和完善的教學體系。在教學目標上,要求學生既要掌握熟練的演奏技能,還應具有全面的綜合素質;在教學模式上,除了一對一模式外,集體課、小組課模式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教學內容上,除了傳統教材外,很多學校還主動開發了校本教材,并將一些新內容引入到教學中,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在教學實踐上,多數學校都認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從學校到教師,都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可以看出,總整體來看,高校雙排鍵電子琴教學是沿著科學方向發展的,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仍然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新時期下高校雙排鍵電子琴教學優化路徑
在充分肯定專業建設和教學成果的同時,也應該深刻認識到,當代社會發展是日新月異的,時代也對人才不斷提出著新的要求,所以,教學也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否則就會造成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偏差,這對于專業建設和學生的個人發展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應該也必須對當下的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與思考,并有針對性地補充和完善。
(一)樹立全新的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教學的總引領,也對專業建設和發展起到決定性影響。在以往的高校雙排鍵電子琴教學中,培養目標是較為明確的,即掌握相應的演奏技能并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但是從當下時代發展來看,這一目標的滯后性也得到了凸顯,所以,必須對目標進行革新,將復合型音樂人才作為全新目標。這一目標的提出并非是突發奇想,而是從雙排鍵電子琴的本質特征和現實需要出發的。首先,從雙排鍵電子琴本身來說,作為一種科學和藝術融合的產物,其功能強大,音樂表現豐富,由此也使得其教學內容是十分寬泛的,涉及音樂史、音樂分析、配器法等多方面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反之,如果缺少了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支撐,整個教學將難以為繼;其次,從現實需要來說,新世紀以來,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對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到音樂人才來說,一方面是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一方面還能夠適應多種相關工作的需要,如組織音樂活動、開展音樂教學等。如果學生不具備這些綜合素質,很快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雙排鍵電子琴本身學習的內容就是十分廣泛的,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將學生培養為一專多能的新型人才,便于他們的就業和發展;再次,從專業發展來說,任何一門專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始終走在探索和變革的道路上。具體到雙排鍵電子琴專業來說,早在2007年全國院校雙排鍵專業發展研討會上與會者們就達成了一致,確立了創作和演奏相結合的發展目標。而今天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則正是對這一發展目標的呼應。在這個目標的引領下,通過課程設置、師資建設等方面的不斷革新,推動專業的新發展,并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所以說,復合型人才正是新時期高校雙排鍵電子琴教學的全新目標。
(二)秉承科學的教學理念
在明確培養目標之后,則需要樹立起科學的教學理念,以保證各項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具體來說,整個理念體系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個性化教學理念。一方面,每一個學生的基礎水平、脾氣性格等都是不同的;另一方面,雙排鍵電子琴是一門個性化、創造化的藝術,這就決定了不能將所有學生都放在一個模子里統一培養,而是要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異。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全面的觀察和了解,力爭為每一個學生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使他們的個性閃光點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既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也是對雙排鍵電子琴這門藝術本質規律的回歸;其次是創造化教學理念。雙排鍵電子琴功能強大,有著極大的創造空間,不同演奏者的創造正是這門藝術發展的源動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創新,多給他們提供創新的平臺和機會,并給創造成果以鼓勵和肯定;最后是市場化教學理念。所謂市場化教學,就是學校和教師應該對這門藝術的市場需要保持及時的關注和了解,市場有怎樣的需要就要在教學中做出怎樣的調整,以保證教學與時俱進,避免所學與所需的脫節,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豐富現有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對培養目標具有決定性影響。自雙排鍵電子琴專業開設以來,很多院校都在教學內容方面進行了多元化的探索并獲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總整體上來看,教學內容仍然是以演奏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進行伴奏、音樂創作等方面的訓練,造成了學生所學與所需之間的差距,對此急需得到有針對性的補足和完善。首先,應該將即興伴奏訓練融入到獨奏和重奏課程中,要求學生先學習常規的獨奏和重奏技術,然后加入專門的即興伴奏課程并予以及時的指導和實踐,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其次,應該將和聲學、作曲等專業基礎課程適當增加和延長。可以將這幾門課程與日常的獨奏、重奏訓練同步進行,便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技能及時應用于實踐中,這樣就可以真正將音樂理論學習和雙排鍵電子琴練習有機結合起來;再次,應該將現代音樂引入到教學中來。長期以來,古典音樂、民族音樂都是雙排鍵電子琴學習的主要內容,但是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樂器而不接觸現代音樂,顯然是不夠全面的。特別是多數學生都喜歡的爵士樂、流行樂等,長期在教學中處于邊緣化地位,其特有的教學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以爵士樂為例,“節奏是音樂動力的源泉,是展現音樂表情基調的最基本元素。”[1]這種以切分節奏作為靈魂的音樂,尤其適合節奏感及雙手、雙腳協調能力的練習,而且即興炫技的演奏屬性,也給了學習者以廣闊的個性化表現空間。所以,不能忽視現代音樂在教學中的作用,只要其能夠有利于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都應該為我所用。
(四)革新傳統的教學方法
雙排鍵電子琴作為一門以技能為主的教學,主要沿用了傳統的器樂教學模式和方法,“常規的電子琴教學,不是在課堂上講解理論,就是讓學生在琴房進行練習。”[2]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保證教學沿著教師的計劃順利進行,但是也存在著明顯的弊端:第一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只能跟著教師的節奏按部就班地學習,學習興趣難以得到充分激發,學習意愿難以得到有效滿足;第二是不符合雙排鍵電子琴教學的實際特點。雙排鍵電子琴功能齊全,音樂表現力豐富,演奏時需要手腳并用,且動作要求迅速而準確,像是在琴上翩翩起舞一般,初學者很容易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教師示范的時間短、次數少,很難讓學生全部領會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學效果的提升。針對以上兩種情況,應該將一些更加科學和靈活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中,如“互聯網+”教學法。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也給教育界帶來了全面的變化,各種依托于互聯網的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如當下流行的慕課、微課等,都是十分適用于雙排鍵電子琴教學的。針對雙排鍵電子琴演奏較為復雜的情況,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好視頻,并對視頻素材進行加工,比如可以采用畫中畫的技術,在同一個畫面中同時播放手部和腳部的動作等,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更加全面和直觀的感受,而且還可以反復觀看,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有效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又如討論式教學法,教師可以拿出專門的時間與學生進行平等、真誠的溝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任何想法和感受都可以與教師進行對話和交流,并得到教師有針對性的幫助與指導,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一種被重視感,繼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
綜上所述,從1985年日本雅馬哈公司與中國多家音樂院校聯合舉辦的首屆培訓班算起,雙排鍵電子琴已經在中國走過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雙排鍵電子琴專業也從無到有,從優到精,走過了不平凡的三十年。新時期下,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也不斷對雙排鍵電子琴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應該也必須對當下的教學狀況進行審視和思考,趨利避害,揚長避短,不斷推動專業建設朝著科學化方向發展,使培養出的優秀人才成為當代中國音樂發展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馬駿.論高師鋼琴教學的橫向拓展[J].當代音樂, 2019(8):46.
[2]張穎.電子琴多元化教學風格模式研究[J].當代音樂, 2017(7):33.
作者簡介:王璐璐(1976—),女,漢族,遼寧建平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雙排鍵電子管風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