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量潮流音樂元素的出現使學生對傳統單一的歌曲學唱缺少興趣,歌曲創作能使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歌唱,因此通過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成為了現階段小學音樂教學工作者應重點進行研究的課題。本文通過對小學音樂歌唱中的實踐教學進行總結得出以下幾種實踐操作。巧變音樂要素,豐富歌曲;巧添襯詞,點亮歌曲;優化二部合唱,豐富歌曲;多變演唱形式,裝扮歌曲。將使得音樂課堂更加有利于開展更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二度創作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應用將為小學歌唱教學及音樂課程的模塊創新積累提供參考。
【關鍵詞】二度創作;有效課堂;創造性 ; 歌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1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173-02
【本文著錄格式】胡小平.二度創作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北方音樂,2020,05(09):173-174.
一、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形態
歌唱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和提高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礎組成,歌唱教學也是小學生最易于接受和喜愛的音樂課程教學方式。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要求音樂學科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和運用能力的培養,因此,音樂教育工作者擔負起引領學生在音樂知識翱翔的重擔,以音樂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充分利用和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力。因此,為適應社會發展和新課改的需要,對已有的傳統歌曲進行二度創作,形成新的歌唱教學內容,從而讓歌唱教學變得鮮活靈動,讓學生喜歡唱、樂于唱,使音樂核心素養得到落實和發展。
二、歌曲二度創作的實踐操作
(一)巧變音樂要素,豐富歌曲
1.巧變速度,加深理解作品
速度是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決定著音樂作品的風格和特點。慢速可以更為抒情地、優美地、深情地、悲傷地、柔美地展現音樂作品,而快速則在表現中更為突出:歡快地、跳躍地、興奮地、歡樂地等變化。通過不同的速度來感受、體驗同一首歌曲,讓學生在速度變化中更好的理解作品。
如人音版二年級下冊第四課《我的家在日喀則》這一課的音樂教研活動中,我為了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速度演繹同一首歌曲時對音樂形象所產生的變化,第一遍演唱時,第一樂句采用慢速,第二樂句用了漸快速,第二遍演唱時第一樂句采用快速,第二樂句則用漸慢速。第一句慢速,表現了對家鄉深情熱愛的情感,第二句漸快則展現出快樂而自豪的情感。
這樣的速度變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更讓學生多層面地去理解、感悟歌曲,加深對歌曲的認識。
2.巧變節奏,詮釋歌曲內涵
節奏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不同的節奏在音樂作品中展現不同的形象,巧變音樂節奏展開教學,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歌曲、詮釋、表達歌曲內涵。
如一年級下冊第五課《閃爍的小星星》這一課,這首歌曲的節奏特點是× × | × × | ?× × | × — || 都由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組成的,學習起來較為容易,筆者嘗試著做了改變,把原來的兩個四分音符改成了一個附點四分音符加一個八分音符。當節奏改變,原本熟悉的歌曲以全新的旋律展示在他們面前時,學生們感受到小星星變得活潑調皮、變得那么的可愛。對這首歌的學習熱情頓時高漲,歌唱時認真、投入。節奏的改變化拓寬學生了的音樂視野,也培養提升了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3.巧變節拍,感受音樂表現力
節拍是音樂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不同的拍子在音樂表現方式上有所不同,拍子不同所產生出的特點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二拍具有方整、單一、對稱,旋律鮮明的特征,三拍則旋律流暢靈活,隱約、內在,具有蕩漾搖曳的回旋性。在同一首歌曲中通過運用不同節拍的拍子,所產生的音響效果和音樂形象也大不一樣。
如人音版第五冊《原諒我》這一課,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老師通過對課堂環境渲染出輕松的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導課部分編了一首二拍子簡單有趣的歌曲將學生引入課程教學之中,隨后老師再由一首短小的歌曲將二拍子過渡到本課的三拍子的歌曲學習中,老師在這首簡單的二拍子小歌曲中一定的創新改良實現了三拍子的轉變。在二拍子歌曲的時候音樂表現是活潑、可愛的,而當歌曲是三拍子歌曲的時候則是流暢的,起伏蕩漾的。通過這樣的變化讓學生充分了解拍子對音響效果產生的影響,使學生更加明確二拍子和三拍子的特點,從而音樂節拍學習中更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巧添襯詞,點亮歌曲
小學音樂課本中含有“襯詞”的歌曲較為豐富,當“襯詞”與正詞配合演唱時,歌曲就能表現出鮮明的情感。作為一種特殊的歌曲表現手段,通過模擬聲,語氣詞、形聲詞等渲染氣氛,給學生以一種線性的多聲音響,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渴望,為課堂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成效。
1.歌曲前添“襯詞”,吸引學生注意力
音樂課堂歌詞教學,經由音樂教師的課前氛圍的渲染,使得學生進入到歌曲意境之中。那么,歌曲前添加“襯詞”的方式,學生更容易對歌曲產生興趣。
例如在人音版第七冊《楊柳青》的歌曲學習中,我在一次公開課中采用了這獨特的方式來把學生帶進歌曲所呈現的意境之中,直接在歌曲前添加“唉呀,輕啊嘞,哎呀,輕啊嘞”的襯詞,我先使學生對《楊柳青》原歌曲進行試聽,然后再讓學生完整地去聽加了襯詞的歌曲演唱,進而讓前后歌曲進行對比,學生認為,加了襯詞的歌曲更加符合揚州歌曲風格。
添加歌曲中添加的“襯詞”,對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感受有著重要促進作用,為音樂課堂效率提升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式。
2.歌曲尾添“襯詞”,激起學生情感體驗
襯詞不僅能在歌曲開頭處進行添加使歌曲意境前后對比更加突出,同時襯詞添加在歌曲的結尾更能照應整首歌曲再次將歌曲氣氛拉向高潮,為歌曲的意境渲染和思想情緒烘托起到重要作用。
人音版第五冊《哦蘇珊娜》的歌曲學習中,歌曲歡快的鮮明的節奏能夠讓學生聆聽時感受到美國西部粗獷自由的氣氛,但歌曲結束時候缺少回味,戛然而止的音樂讓人感到美中不足,我在歌曲的結尾加上襯詞“歐嘞”后,將學生帶向新的感受。學生明確了襯詞對音樂形象的表現作用及對歌曲風格立體呈現作用,讓學生明白了正確襯詞的添加對歌曲氣氛調節及環境渲染的重要性。
(三)再創作二部合唱,促進學生音樂素養
《音樂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合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審美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因此,現階段的合唱歌曲教學,優化二部合唱,從學生已有的音樂專業素養實際出發,使學生既能了解合唱,又能在簡單的課堂環境中感受合唱中多聲部的和聲效果。
1.弱化低聲部,體驗合唱意境之美
二聲部合唱中,第二聲部音區則相對較低,曲調復雜,對于班級合唱好壞的評判通常取決于學生對第二聲部的歌唱情況。面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合唱歌曲時,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對音區進行修改,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去唱作。
比如人音版第九冊第一課《晚風》中,由于存在兩個聲部的教學,學生無法在一節課時中完成兩聲部的全面學習。因此,筆者根據班級學生的音樂基礎及合唱水平對合唱歌曲進行了大膽的再創作。我將第一聲部最前面兩個音作為與第二聲部的銜接點,這能極大的緩解學生找不到自己音高問題,此外這兩個音還具備一定的和聲效果,這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用“嗚嗚”作為風兒的歌唱部分。
通過對合唱歌曲的在創作不僅使學生參與其中感受到音樂獨特的魅力完成對學生二聲部的教學培養,同時又能讓音樂水平差的學生感受到二聲部合唱中的意境之美,體驗風兒呼嘯的樂趣。
2.增添低聲部,感受和聲效果之美
低聲部是合唱中重要的組成,而如果在一首單聲部的歌曲中添加一個低音二聲部則能使合唱歌曲更加豐富。
如人音版第七冊舒伯特的《搖籃曲》,這首家喻戶曉的童謠,進過簡單的課堂教學學生們就能熟練歌唱。但筆者通過引導學生對歌曲添加簡單的低聲部,用“wu—wu—……隨上面的旋律來唱,這樣就能用“嗚”來哼唱低聲部為歌曲渲染一種和平寧靜的氛圍,輕輕地哼唱聲仿佛慈祥母親對嬰兒的低于,一下就能將學生代入到搖籃的意境之中。
通過低音二聲部的變化,并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到聲部的添加工作之中,既能使學生完整體驗到二聲部和聲效果享受,又可以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對歌曲進行創作極大地促進學生音樂專業素養的提升。
(四)多變演唱形式,提升學生音樂學習自信
歌曲的演唱形式包括了獨唱、輪唱、重唱、合唱、齊唱等演唱方式,這些方式對于歌曲意境的呈現都有不同。通過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的創新,使歌曲唱作保持新鮮感,讓學生對歌唱學習更感興趣,讓學生開口歌唱還能對學生自信力提升有著重要幫助。
如人音版第九冊《外婆的澎湖灣》這一課,筆者第一部分采用個人領唱的形式,而在第二部分則采用班級合唱;而后又可以通過加進說唱,例如在第一部分最前面加進說唱的形式與第二部分用合唱進行銜接;此外還能在第一部分同時采用領唱與說唱兩種形式,而在第二部分時大家一同齊唱。在多樣變化的演唱下,使學生享受歌唱的同時還能獲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面對全新的唱作方法學生會對歌曲歌唱更加好奇,從而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程的歌唱活動之中。
通過對演唱形式進行多變化的創作,使學生深刻理解唱作方法改變歌曲的風格特點也將發生改變,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演唱形式變化的創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對學生音樂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來選擇對應的教學策略及歌曲二度創作方法。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才能讓學生在音樂課程中身心愉悅的感受音樂魅力在音樂實踐中發揮音樂感受、表現、創作能力實現更多優秀音樂作品的創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巫蓉.美的體驗:追尋音樂教學審美化的詩意[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1.
[3]彼得.基準.音樂體驗的哲學思考[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胡小平(1986—),女,浙江余杭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