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互聯網+”開始進入各個行業,教育行業也不例外,慕課開始興起。在音樂教學中,慕課成為了眾多教學者的追逐對象,慕課的興起使得原本平淡無奇的音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學習資源越來越多,高校音樂課教學改革變得勢在必行。本文以大學公選音樂欣賞課為例,研究了慕課的運用與實踐創新。?
【關鍵詞】音樂課程;慕課;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0-0191-02
【本文著錄格式】肖瑞. 探索慕課在大學公選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與實踐創新[J].北方音樂,2020,05(10):191-192.
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興起[1],傳統的大學音樂教學形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慕課[2]作為一種更為公開化的平臺,使現在局限性的學習空間擴大化,使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并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因此,通過網絡為平臺的慕課變成了音樂教育的熱門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影響了傳統的音樂教學,并將徹底改變目前的教學形式。
一、我國高校公共音樂鑒賞課現狀分析
音樂鑒賞課[3]是很多大學都會開設的一門選修科目,選課的學生群體主要是非本專業人員,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查分析了我國高校公共音樂鑒賞課的現狀。
(一)修課者自身基礎
本調查的主要方式是問卷調查,經研究表面,一半以上的同學不認識樂譜,三分之一的人了解一些簡譜,只有一小部分人學過一些專業知識,掌握一些五線譜[4]。很大一部分人都只是在中學時期接觸過音樂課,但無法獨立學習,即便是課上的演唱也是跟著老師的節奏進行,音樂知識實在過于匱乏。
(二)選課原因
經調查表明,二分之一的同學是為了能夠修滿學分才選擇了公共音樂鑒賞課,僅有很少數的同學是出于對音樂的喜歡,想以此來培養自己對音樂的興趣,著重發展對美學的研究。當然,目前這個就業困難的大環境,就促使學生必須德智體美全方面進步,多一個特長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在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學校之所以設置該學科,就是希望能通過對美學教育來使學生更全面、更自信地成長[5]。但是研究表明,這種課程的美學培育也只是體現在極少數學生的身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如今,高校教育已經脫離不開網絡,互聯網教學可以實現一對一教育,真正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提高其鑒賞能力,加快教學進程。
(三)教學模式和環境
目前,常用的教學方法仍然是傳統的講授法,即老師通過語言來向學生傳達課本內容,將學習內容直接告知學生,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老師講、學生聽,比較簡單直接,這個過程主要是以老師為教學的主角,學生要做的是復制式學習,學生通過記錄的方式獲得很多知識,但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主動思考,久而久之,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變弱,這種方式是不利于審美教育的。就現在的教學環境來說,很多學校的設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關于音樂學習、實踐的教具和場地仍然不多,而且開設的這種課程大都是在公共教室中,同學們還是以聽課為主,無法真正做到親自演示,不能通過操作體會到音樂的樂趣,由此可見,高校還需要繼續引進相應的教學器材,以提高教學水平。
二、慕課的特點
(一)教學理念—以人為本
通過慕課的形式教學,主要目的是給同學們提供更好的服務,能夠方便學生們的日常學習。這正是人本主義教學思想的主張,一切以學生為主[6]。這里所謂的學生并不只是面對面的學生,還包括在慕課平臺上注冊報名的學員,這恰恰體現出了慕課教學的特點之一,即開放性,能夠使不同的人獲得相同條件的教育資源。首先,系統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愛好、特長、專業、理論基礎等來進行劃分層次,向不同的學生推送適合其學習的課程,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其次,以學生自主選擇為主,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自身適合、需要的課程,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學習安排,還可以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學習,達到個性化學習的目的。慕課一直以來都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與傳統課堂中灌溉式學習不同,慕課是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框架,自己主動學習。
(二)課程內容精煉
在慕課平臺中,所有的課程資源都是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的課程。由于部分學生屬于非專業性需求,因此給他們開設的課程內容都是一些較為經典的通識類課程[7],學生可以根據音樂相關的創作背景、情感來解析作曲家當時創作時的音樂語言和作曲技藝,也能夠構建音樂形象與特定表現之間所存在的關系,對創作的音樂所包含的文化內涵產生深刻理解,對音樂發展史的理解也更為透徹。
(三)開放的教學內容
在信息技術落后時期,學生想要獲得知識必須要到學堂,同時以筆記的方式來保存所學到的知識,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發展。而如今慕課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限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學生、服務學生,其開放性的特點不僅能夠幫助人們平等的獲取教育教學的權利,還能接收世界各地的教學資源。慕課的開放性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教學內容的共享性,慕課大部分的課程都是在線開發的,所有學生都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等終端設備下載,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其次是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人們不再局限于課堂,可以隨時隨地隨意登錄進入慕課課堂,享受慕課提高的共享優質課程;最后,課堂中的互動在慕課中也有體現,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環節,使課堂變得活躍,也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能夠使教學更加透明。
三、慕課在大學公選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與實踐實例
(一)音樂欣賞課的新教法—“慕課+翻轉式”
1.結合地方傳統音樂的“慕課+翻轉式”教法的亮點
這種方式有別于以前老舊的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教育優點。一方面,這種教法有益于學生,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更高,要求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特點,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獨立學會知識,不再做學習的復制機,同時以最新的科技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大數據的方法使教學資源能夠共享于全國;另一方面,這種教法有益于教師,使老師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不再扮演主角,而更能夠深入學生中,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完成教師角色轉變,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另外,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調節教課時間,提高講課效率。
2.翻轉式教學模式運用要點
翻轉式教學課堂的優點還有很多,關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要求更為嚴格[8]。第一,改革創新精神對老師來說是必備的,教育中不能人云亦云、全盤照抄,要將學生作為本體,做到因材施教,著力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要將自己看做是知識與學生之間的樞紐,這是維系整個教學的關鍵一環。因此,在新方法踐行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第一位的;其次,教師也應具備接收新知識的能力,熟練運用信息化技術,除了掌握Word、ppt等常用辦公軟件外,也應不斷學習使用新的教學軟件,例如視頻、錄音的制作處理等,對一些公開學習的網絡教育平臺也要熟練使用;第二,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知識要有深入挖掘的興趣和毅力,不要只看到淺顯的知識,而要有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本領。另外,線下學習時要求學生具備自我約束力,不被外界誘惑吸引。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往往會反映線下學習的內容量大、無法按時完成等問題。為此,有人專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為,只要將看電影等娛樂時間拿出一部分進行學習,是完全可以按時完成線下學習的。因此,即便是教學方式開始轉變,能夠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但仍然有人會被惰性掣肘。翻轉式教學要求教師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自主空間,同時又要督促學生學會自我約束。
(二)結合地方傳統音樂社團線上線下建設
在鄂爾多斯當地有諸多的地方傳統音樂,對于地方公選音樂欣賞課程的建設可以結合諸多知名的地方傳統音樂社團,進行線上線下式的教學。如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有馬頭琴樂團、有HASER呼麥樂團。筆者嘗試對這兩個社團建立公眾號以及微博互動平臺,隨時發布相關演出排練的信息。另外,可以建立微博互動與公選課的學生有直接的交流,縮短距離感,讓大家共同參與到音樂的聽賞、創作中。
再如對于交響音樂的欣賞方面,也可以先通過慕課中大量關于如何賞析交響音樂,或是關注喜馬拉雅APP中的上海音樂學院田藝苗老師的相關高雅音樂欣賞入門的相關課程,如穿T恤聽古典音樂這樣的音樂頻道,先與學生拉近距離,再進行課堂討論和交流。就可以有效避免課堂中的氣氛沉悶、高雅音樂不好懂的怪相。
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慕課去了解選自己課的學生的專業知識背景,如建筑學、化學、機械物理學等方面的歷史、代表人物以及一些基本原理,從中找到與學生的共同語言,引導學生從音樂欣賞中獲取專業創新的靈感。這也是開設公選音樂欣賞課程的最高的美育價值所在。
四、結語
“慕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能夠給現代高校音樂課程的發展帶來生機,通過互聯網的作用對音樂課堂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這種方式對傳統音樂教學方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通過反思傳統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使互聯網技術給音樂課堂帶來發展與機遇。慕課成為全國高校音樂課程的改革突破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學生發展的個性需求,更能夠促進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楊曉夢.“互聯網+”下高校音樂學專業師生教學互動的有效探究[J].黃河之聲,2019(19):84-85.
[2]鞏學梅,陳振,張新光.慕課(MOOCs)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探討[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4,26(3):100-105.
[3]肖瑞.應用型高校公共音樂鑒賞課改革探索[J].黃河之聲,2019(14):92-93.
[4]僧文莉,王麗媛.試論慕課視野下地方高校公共音樂鑒賞課現狀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20):147-148.
[5]莫雨莎.音樂美學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J].智庫時代,2019(51):139-140.
[6]胡歆鈺.基于“慕課”背景的高校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藝術教育,2019(2):64-65.
[7]王光華.在高校非專業學生中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學法的探索[J].北方音樂,2015,35(17):117.
作者簡介:肖瑞(1985—),女,內蒙古烏海市,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鄂爾多斯民間音樂,交響管樂團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