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琴琴:秉承
“做學生喜愛的好 ? 老師”的信念,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十幾年,堅持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發展為目標,立足課堂教學,獨創“六步法”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參與多項國家、省級課題研究,所撰寫的教育教學類論文、教學設計在國家、省市各級多次獲獎。“做學生心中的一扇窗,通過我感知世界的豐富多彩與美好。”
和爸爸媽媽要說的話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不缺乏民間故事的文學滋養。
一只小兔偶然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質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來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發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筋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跟從。
巧讀課文
《咕咚》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內容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學起來特別感興趣。爸爸媽媽在家里輔導時,應該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課文以及明白課文中所講的道理上。識字,先由學生自主認字,自己想辦法記字,再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讓他們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另外,要通過多種方法指導朗讀,以讀促講,讓孩子們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領悟。由扶到放,注重教孩子們模仿課文進行語言遷移運用,從而完成由書本語言到自我語言的讀書內化的過程。
此外,爸爸媽媽還可以重點讓學生弄明白“遇事不要盲目跟從,而應該先問為什么,這樣才能弄清事實真相”的深刻道理,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積極主動思考的好習慣,讓學生做一個能分辨是非的好孩子。
情景課堂
A:識字
1.借助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來記形、猜義。如:咕 ?咚 ?嚇 ?攔 ?領
2.與熟字比較。如:逃—桃 ?熟—熱 ?命—傘
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來識記。如,“掉下來”中的“掉”,“攔住問”中的“攔”,“逃命”中的“逃”,都可以結合語境和生活經驗,猜測它們的大致意思。
4.有的生字,如,“野牛”的“野”,“逃命”的“命”,適宜組成詞語讓學生識記,不要孤立地去認。如,“野鴨、野草、野花”“救命、活命、生命”。
B:模仿
提示學生模仿:
狐貍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
山羊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 ):“________!”
小鹿一聽,就_______。他( ):“_________!”
大象一聽,就______。他( ):“_______!”
爸爸媽媽在家和孩子一起做角色演出,對孩子增強語文學習非常有益。
C:理解
1.“熱鬧”這個詞是本課文章“意境”最為突出的表現。想象這種“熱鬧”場面,讓孩子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么多動物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咕咚”是誰,“咕咚”為什么可怕?只是看到別人要逃命,就認為一定非常危險,從而慌成一團的樣子。
2.為什么只有野牛有疑問?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拔腿就跑,其他動物也都跟著逃跑,只有野牛問“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里發出的聲音。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分析一下,野牛的性格、體型、語氣等,從而理解文章各角色的設定。
書寫重點
象:11畫,上下結構。上收下放,一捺最舒展。重心要對正,形體偏長。下部三個撇有長短,間距勻稱。第六撇是從扁扁的“口”中斜出。
書寫:“家”“象”
指導書寫“家”,步驟同“象”。
寫一寫:家里、大家、家長、大象、象牙、氣象。
父母的作業
1.請讓孩子把這些字組成詞語,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詞語接龍游戲,擴大孩子們的詞匯量從平時的點點滴滴開始。
2.請和孩子們一起分角色朗讀這篇文章。
3.推薦孩子看看動畫片《咕咚來了》。
(掃描二維碼,觀看課程)
溫馨提醒:
寫字習慣非常重要。坐姿和握筆姿勢要正確,胸離桌子一拳,頭與桌子一尺,手與筆尖一寸,這樣才能寫出美觀的字,保護好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