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璇

(資料圖片)位于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的中石化(香港)海南石油儲備庫。攝影/本刊記者駱云飛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公布當天,一項海南自貿港政策中的船舶注冊登記制度同步落地。海南海事局給中遠海運旗下的一艘紙漿運輸船簽發了《船舶國籍證書》,“中遠海運興旺”成為第一艘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注冊的貨輪。
在《總體方案》中,包括建設“中國洋浦港”國際船籍港在內的多項政策先行和壓力測試,都落在了海南的老牌園區洋浦經濟開發區。“除全島普遍適用政策外,有7處單獨提到洋浦,主要有1項貿易自由政策、4項航運政策。”洋浦工委辦公室副主任池學勇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透露,為了推動有含金量的政策落地,洋浦正在配合省直各廳局與國家相關部委對接。
在自貿港建設分工上,重點園區是自貿港建設的樣板區和試驗區,共同承載政策“早期安排”的任務。池學勇細數了幾項洋浦正在落實的自貿港政策,包括“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注冊登記、內外貿同船運輸船舶加注保稅燃料油、從事國際運輸境內建造船舶出口退稅和啟運港退稅政策、在洋浦保稅港區率先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等等。
圍繞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大主導產業,海南各園區進行差異化定位,各有側重地孵化重點產業。從6月3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同步掛牌的11個重點園區來看,洋浦側重發展油氣產業、海口江東新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博鰲樂城發展醫療旅游、文昌定位發展國際航天……
對照新加坡、香港等較為成功的自由港經驗,海南自貿港的區別在于其產業內容和發展重點不同。海南自貿港建設不以轉口貿易和加工制造為重點,而是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作為主導,這既是突破,也面臨未有先例的挑戰。
“海南的選擇有其必然性。”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理事長王新奎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分析道,一方面當前以分層式生產和任務貿易為基本特征的全球價值鏈革命已經出現停滯趨勢,海南本身的勞動力、土地、自然環境等基礎條件,都不允許發展大規模的出口加工貿易;另一方面,中國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也必須考慮如何依托國內市場的問題。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觀察到海南在產業升級中的突破,但他擔憂的是,“一些傳統的招商引資手段在當前的海南并不具備優勢,比較難形成吸引力、拉來好項目。比如傳統的園區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分布,海南的優勢如何明確?特別是在外部環境變得更為復雜的情況下,園區招商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根據2019年最新數據,剔除房地產后,海南確立起包括互聯網、旅游、低碳制造、醫療健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現代金融服務、會展、油氣等產業在內的12個重點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65%。
《總體方案》公布后,海南在全島作為自貿區的基礎上直接升級為自貿港,這給海南提升國際開放度和產業顯示度帶來更好的機遇。零關稅、低稅率、封關運作、貿易自由、人員流動自由等政策安排,監管模式上堅持“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相較于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開展的自貿區嘗試,海南自貿港更加強調島內自由,更接近于自貿港境內關外的實質。
“現階段核心關注兩方面的政策,一項是對進口產品免關稅和附加稅,以及相對應的原產地規則;另一項是‘雙低稅率,即海南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稅率上限設置為15%。”王新奎從兩方面解釋現階段海南最先作出的制度安排。
選對關鍵產業和突破口,關乎海南能否在對標國際自貿港標準的新起點上建立起比較優勢。“不做房地產加工廠”“不允許通過貨物貿易走私”“不搞黃賭毒”,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明確了海南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幾條紅線。自1980年,中央明確要對海南島“放寬政策,把經濟搞活”,此后歷經“準特區”“特區”再到國際旅游島建設,海南的開發幾經起落,這其中既有政策對海南發展的推動,也有劉賜貴所提到的歷史教訓。
根據《總體方案》中的安排,圍繞自由貿易港的政策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高效的體系,其中包括管理體制、法律法規體系等。在完成搭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政策制度框架這項長期工程之前,海南的各項制度創新需要“成熟一項、推動一項”。而從長遠來看,自貿港立法問題的突破至關重要。在《總體方案》引來各行業搶灘海南的同時,各方期待更具體、更長期穩定的政策實施細則出臺。
王新奎分析自貿港單獨立法的機遇時說,“按目前憲法的規定,地方是沒有獨立立法權的。自貿試驗區是全國一盤棋,要求探索出的經驗可復制可推廣,但是自貿港的建設沒有這樣的要求,海南在體制改革上必須要有重大的創新,要通過立法給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權。”
實際上,無論自貿區和自貿港的探索都面臨這種“先行之困”,需要突破現有的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對高水平開放的制約。
今年4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相關決定草案,擬授權國務院在海南自由貿易區暫時調整相關法律的實施,將涉及游輪管理、土地征收、種子進出口的相關權限下放到海南自貿區,被視為自貿港立法的破冰之路。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也在近日呼吁,要盡快授權海南制定出臺自由貿易港的相關條例,加快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這是充分學習借鑒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式和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