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理依據和基本內涵,提出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現路徑: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凸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改革專業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和基地,營造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生態;構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學習能力;教學考核方式多樣化,真實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愿;建設多元化創新創業教學團隊,領航學生“雙創”道路。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 ?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學理依據 ?實現路徑 ?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4C-0117-03
隨著創新創業教育成為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組成,探索符合文旅融合需求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成為促進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路徑。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有利于優化高校旅游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綜合改革,同時也有利于高校進一步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培育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創新創業能力突出的旅游人才,為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推動文旅融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理依據與基本內涵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是“體驗式學習理論”的代表,他提出了“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美國教育家大衛·庫伯認為,學習是通過經驗的轉換而創造知識的過程等。這些理論為“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理論基礎支撐。基于旅游人才需求的新取向,高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仍需創新,以適應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要求。
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樹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整體明晰的價值導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構建專業素質教育與創新創業素質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和創新人才培養質量,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全面推進旅游教育綜合改革。
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即將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增加創新創業課程比重,在專業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以團隊為形式”,注重實踐教育與教學,通過旅游專業對接旅游產業發展、課程設置對接崗位能力培養、實踐教學對接經濟建設、教育服務對接社會需求等“四對接”的“專創融合”途徑,實現學生專業技術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雙目標。
二、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現路徑
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應構建普遍適用的“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模塊、考核評價體系等,并對其實踐成效進行評價。
(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凸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
按照“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旅游管理專業特點,調整專業素質教育與創新創業素質教育二者之間的學分比例。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納入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中,推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間的協同匹配。進一步完善包含學科大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跨學科人才培養等綜合構成的多樣性、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為創新創業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機制。
堅持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為核心,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教學體系建設為基礎,深化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改革,加強創新能力培養,進一步促進專業素質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在專業教育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目標,實現知識傳授、思維訓練、能力養成和品格培養的有機統一。
(二)改革專業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
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加強創新創業類課程建設,大一階段增加創新創業必修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為主;大二、大三階段增設創新創業選修課,以提升創新創業實踐技能為主。在開設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廣泛涵蓋、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群。
結合旅游管理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開發建設符合學生和社會需要、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積極建構必修課、選修課和培育課程有機銜接的創新創業課程群;在專業課程中積極融入創新創業元素,傳播創新創業理念、原則方法,促進旅游管理專業素質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三)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和基地,營造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生態
強化實踐環節要求,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特點,建立專業實踐平臺,充實實驗、實訓、實踐環節。強化校企、校地、校所的協同育人新機制,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研究資源和校友資源等各種資源,建設具有學校特色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立一批校外實踐教育、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業等實習實訓基地,鼓勵學生參與公益性創業,通過學生虛擬經營企業,熟悉創業流程,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加強建設校級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完善創新創業實踐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現有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使之具備項目評估服務、工商稅務服務、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服務、創新項目培育服務、創業項目運營指導服務、項目融資服務等。同時,配合旅游管理專業實踐平臺,協助其提升實踐平臺建設,做好項目對接、校企合作等。
(四)構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學習能力
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學校、企業雙方的作用,實現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內容,緊跟行業前沿編寫專業教材,將創新項目、創新方法與科研成果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構建融合課堂教學資源、實踐教學資源、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校企合作資源等為一體的資源共享平臺。
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學習能力。學會自主學習并進行自主探索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關鍵環節,也是促進學生創造性解決專業問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可通過創設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探索方法的教育與引導,讓學生能自主、自愿地探索旅游管理專業前沿問題,達到愿探索、能探索、會探索的培養目標。通過創設問題情景與自主探索,將專業教學與創新訓練、創業教育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與創業思維。
(五)教學考核方式多樣化,真實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
推進教學考核方式多樣化,建立過程評價、自評、他評、互評、結業考試等多樣化考核方式,并在考核評價上增加創新創業實踐的分值,通過考核真實反映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重視學生學習評價,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學習動機、過程和結果的評價??茖W的過程評價是實現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優化的本質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學習過程評價就是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過程評價的動態性,增加創新創業實踐分值,突出評價內容的豐富性,以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有效性。實施完善的過程評價,有助于實現學生學習過程管理,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推動旅游管理專業有效教學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六)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愿
將創新創業文化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創業熱情。進一步搭建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平臺、專業學科競賽平臺,廣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邀請優秀創業校友和企業家校友,定期組織創業論壇、沙龍、講座、訪談等活動;積極引導和支持學生創新創業類社團開展主題突出、豐富多彩的學科創新、藝術創意和創業實踐活動;總結推廣各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優秀經驗,表彰和樹立學生創新創業典型,豐富宣傳形式,增強感染效果,進一步營造敢為人先、敢于冒險、寬容失敗的校園氛圍和環境。
(七)建設多元化創新創業教學團隊,領航學生“雙創”道路
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原則,一方面選派優秀師資加強創新創業培訓或深造,另一方面聘請企業或校外創業導師加入創新創業教育團隊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質、多元化、專兼結合的一流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隊伍。依托各高校已有優勢學科和品牌專業,在學校內根據專任為主、專兼結合的原則,跨學院跨專業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團隊。這不僅有利于優化旅游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發揮旅游管理專業綜合優勢,為社會培育一支專業知識基礎扎實、創新創業素質突出的旅游人才隊伍。
三、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機制
(一)組織保障
首先,成立創新創業領導小組,如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領導小組,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一把手工程”,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作用,制定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戰略與目標,如貫徹國家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規劃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統籌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設發展。其次,根據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需要,成立創新創業獨立工作部門,統籌負責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具體落實。例如,設立旅游管理創新創業處,下設綜合科、理論研究科、項目培育科、活動科、公共服務科等5個科室。綜合科主要負責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管理、相關文件管理、工作協調與日常教學管理等;理論研究科主要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研究;項目培育科主要負責創新創業項目挖掘與培育、創業實踐類項目運營指導、組織人員進行項目評估等;活動科主要負責組織創業沙龍活動、創新創業競賽、學生外出參加培訓或雙創活動等;公共服務科主要負責項目工商注冊、稅務、學校與國家政策對接、創業項目融資、創新創業導師聘請、與企業深度合作、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等。
(二)制度保障
在創新創業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按照“全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專題會議”精神,修訂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盡快出臺《創新創業導師聘用制度》《創業基金管理辦法》《創新創業項目評估辦法》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將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重點,細化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任務目標、具體措施和時間進度,落實各項政策細則,保障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三)經費和場地保障
設立創新創業工作專項經費,加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經費投入,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和實踐。在經費投入上,用于支持學科建設、改進教學條件、建設實踐基地、支持學生科研訓練等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有效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和政府資源,建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業投資機制,推動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
總之,構建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增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高校應以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構建旅游管理專業素質教育與創新創業素質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旅游人才培養,探索并完善具有鮮明特色的旅游管理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和創新旅游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能力和水平,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理論指引與實踐指導,為構建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范琳.高職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8)
[2]李術蕊.專創融合 ?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訪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蔣麗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7)
[3]楊峰,楊新娟,王艷花.專創融合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基于綜合型人才培養的視角[J].高教學刊,2017(16)
[4]宣翠仙,陳海榮,王成福.專創融合視角下高職院校“學研創用”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6)
[5]陳壽燦,嚴毛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創業型人才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2017(8)
[6]顧繪.產教深度融合:學理依憑、機制內涵與實施尋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3)
[7]劉冬梅.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融合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7(17)
【作者簡介】孟秋莉(1982— ),女,漢族,山東聊城人,博士,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與培訓。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