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玉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 方法 便利選取該院2017年11月—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雙頜前突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5例)和研究組(25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口腔正畸治療,給予研究組患者微型種植體支抗正畸治療,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結果 在給予兩組患者不同治療干預措施后,研究組患者的磨牙移位距離(3.75±0.28)mm、上中切牙凸距差(4.07±1.42)mm、上中切牙傾角差(26.45±4.32)°、等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6.14±0.59)mm、(2.18±1.01)mm、(12.58±2.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238、5.268、10.267,P<0.05);通過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37,P<0.05)。 結論 給予正畸治療患者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顯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磨牙移位距離、上中切牙傾角差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差,且微型種植體支抗穩定性高,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微型種植體支抗;口腔正畸治療;磨牙移位距離
[中圖分類號] R78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4(c)-0055-03
Application of Mini-implant Anchorage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LI Jing-yu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Quj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Qujing, Yunnan Province, 65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mini-implant anchorage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of fifty patients with bimaxillary procession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7 to Jul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25 cases)and a study group (25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micro-implant anchorage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were given to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molar displacement distance of the study group was(3.75±0.28)m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incisor crowns was (4.07±1.42)mm, and the inclination difference of the superior and incisors was (26.45±4.32)° in the control group(6.14±0.59)mm,(2.18±1.01)mm, (12.58±2.5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6.238, 5.268, 10.267,P<0.05).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8%;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0%;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6.537,P<0.05). Conclusion Mini-implant anchorage given to patients with orthodontic treatment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molar displacement distan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clination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incisors, and the convex crown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incisors,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ini-implant anchorage; Orthodontics treatment; Molar displacement distance
對于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齒形態異常、雙頜前突畸形的患者來說,口腔正畸治療是常用治療方法。在人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背景下,對于牙齒的美觀性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口腔正畸治療開始成為多數人美化牙齒的選擇,可以矯正牙齒畸形狀態[1]。導致正畸治療失敗的原因多為支抗控制失敗。傳統支抗方式的持續效果短,并且患者不適感強烈,以上問題都限制了支抗控制方式的應用。在醫學技術發展過程中,微型種植體正畸支抗系統被應用到口腔正畸治療中,此種治療方式可以負載正畸壓力,明顯提升生物力學水平,還能夠促進口腔內穩定。此次研究便利選取該院2017年11月—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療的患者,主要是探討分析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便利選取該院收治的50例雙頜前突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患者25例。其中,研究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最小年齡為11歲,最大年齡為21歲,平均年齡為(11.2±1.5)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最小年齡為12歲,最大年齡為23歲,平均年齡為(13.4±2.3)歲。該次研究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知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口腔正畸治療,在治療前使用X線檢查確診,印制壓模具,按照矯正計劃使用直絲弓矯正器矯正牙齒,并且給予相應的傳統支抗。囑咐患者定期來院復查。
給予研究組患者微型種植體支抗正畸治療,具體操作如下:①術前準備。使用自攻型微型鈦釘或者直絲弓矯正器進行牙齒矯正,按照患者牙齒情況,借助種植釘將牙弓排列整齊,改善前牙覆蓋[2]。并且給予患者觸診和放射性檢查,明確植入部位骨質量。②術中操作:給予患者口腔清潔消毒處理,并且進行局部麻醉,明確置入部位,之后標記具體的部位,拍攝全景片、根尖片和側位片,聯合手術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參考。按照患者牙齦情況,在骨內置入自攻型微型鈦釘,確保置入氣力的均勻性,避免影響種植體置入成功率[3]。在置入種植體之后,應當對種植體松動性進行檢查,使用鏈狀橡皮圈對牙齒施加壓力。③術后處理:手術完成后,拍攝根尖片,詳細分析微型種植體與牙根的關系,指導患者漱口,以此確保種植體區域清潔效果。患者復診時,需要定期更換鏈狀橡皮圈[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包括磨牙移位距離、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統計分析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包括軟組織水腫、炎癥、牙根損傷、不適感。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和分析所有患者數據資料,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并且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計量資料(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在給予兩組患者不同治療干預措施后,研究組患者在磨牙移位距離、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等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不良反應
通過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出現炎癥,有1例出現不適感,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對照組患者中,有3例出現炎癥,有2例出現軟組織水腫,有1例出現不適感,有2例出現牙根損傷,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37,P=0.024<0.05)。
3 ?討論
雙頜前突屬于口腔內常見疾病,發病率比較高。在治療該類患者時多以牙齒精確移動以及穩定支抗為主。由于傳統支抗治療方式的穩定性不足,極易導致支抗牙扭轉傾斜問題,無法確保治療效果,少數患者還會出現嚴重意外傷害問題[5]。采用鈦材料制作的固定釘,支抗裝置的支抗作用顯著,按照尺寸多應用微型鈦釘。此種鈦釘的應用優勢在于骨結合需求度比較低,并且不會受到骨結合的影響,在應用原理上,可以采用自種植體穩定性,確保加力負載效果。當前,在口腔正畸治療中已經廣泛應用這種正畸方式。
應用微型鈦釘的直徑在1.2 mm,最大也不會超過2.2 mm。當種植體長度為6 mm、直徑為1.2 mm時,則可以放置于患者中切牙根尖牙槽骨當中,并且從垂直方向產生支抗力,以此處理露齦笑和深覆合問題。部分學者應用雙期手術治療牙齒錯合患者,術中實施支抗植入操縱,術后愈合恢復時間比較長。還有一種種植體為長度9 mm、直徑2 mm,此種種植體不需要考慮牙齦翻瓣問題。部分學者認為,當種植體受到扭矩力影響,則會降低穩定性[6]。從整體上看,當種植體規格和類型不同時,應用效果的差別比較大,在實際選擇時,應當全面考慮到患者正畸治療的需求,合理選擇種植體。由于微型種植體的體積比較小,且便于操作,因此治療效果比較顯著,所以被廣泛應用到臨床治療中[7-8]。從上述分析能夠看出,微型種植體正畸支抗系統便于置入,雙頜前突患者,使用經濟性比較高。按照此次研究結果也能夠看出,給予兩組患者不同治療干預措施后,研究組患者在磨牙移位距離、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等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通過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0%。程傳花等[9]學者在其研究中,給予口腔正畸患者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0%。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給予正畸治療患者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顯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磨牙移位距離、上中切牙傾角差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差,且微型種植體支抗穩定性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婷,劉林,陳薈憶,等.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9,29(7):746-748.
[2] ?李國薇,牛犇.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1):123-124.
[3] ?鄭奎海.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 應用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8,24(36):145-147.
[4] ?岳莉,梁曉偉,李陽飛, 等.探討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對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8, 16(21):45-46.
[5] ?楊夢楠.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不良反應率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8,25(15):272.
[6] ?張永紅.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成功率的影響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8,15(7):193.
[7] ?李智.微型種植體支抗控制技術在對替牙期兒童進行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4):44-45.
[8] ?周婷.58例微型種植體支抗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效果[J].四川醫學,2019,40(6):614-616.
[9] ?程傳花,吳馨怡.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4):39-40.
(收稿日期: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