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各地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全國經濟社會生活逐步邁入正軌。一系列新出爐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蘇的腳步正在加快。進入5月以來,日電量水平明顯超過了去年同期的水平,全月增長率接近5%。其他經濟“風向標”也在釋放積極信號:5月,我國貨運指數由4月的下降1.2%轉為增長0.8%,實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正增長;工業生產也在恢復,5月挖掘機產量增長超過八成(82.3%);市場銷售也在逐步回暖,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973億元,同比下降2.8%,降幅繼續收窄。尼爾森近日的報告顯示,隨著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費心理也呈現明顯復蘇跡象,這將為國內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也為備受新冠病毒沖擊的全球經濟帶來一線曙光。
(上海 林森)
6月12日,證監會發布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創業板要在出口方面取得改革成果,關鍵還要處理好與重大重組、借殼上市的關系。
最近出現一個明顯的邏輯悖論:一方面創業板要完善退市制度,要將缺乏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公司、問題公司在市場出清;另一方面創業板殼公司、問題公司卻可通過重組或借殼繼續長存于市場,兩個制度明顯存在沖突。要消弭兩方面的制度沖突,就是對創業板上市公司實施重大重組、借殼上市設置較高門檻,只有財務等基本面尚可、規范經營的上市公司,才允許重大重組、借殼上市;對于重大違法、財務指標等嚴重惡化的上市公司,沒有資格實施重大重組、借殼上市,只能退市。總之,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實行寬進嚴出才能推動市場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
(天津 蕭颯)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健康碼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繼續發揮作用;但疫情終有結束的一天,疫情過后,健康碼該何去何從?健康碼功能的迭代升級需審慎評估,相關管理機制應不斷完善。其中,尤其要處理好保障公民隱私與加強精密智控的關系,把握好社會治理與數據安全的關系,讓健康碼處在可控可用的狀態。事實上,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健康碼的使用,是否需要延續?如何延續?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多方評估的問題。未來健康碼的采用,應符合管理需要、公眾允許的原則,更要符合法律規定。
(杭州 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