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莉


[摘要] 目的 探討臨產孕婦凝血功能和血常規測定的臨床價值。 方法 便利選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該院收入的236名臨產孕婦納入實驗組,將同期207名健康未孕女性納入參比組,同時測定凝血常規及血常規。 結果 與參比組相比,實驗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濃度(FIB)、D二聚體(D-D)、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分布寬度(RDW)、結果(26.15±3.10)s、(11.62±1.30)s、(422.5±25.64)mg/dL、(3.40±0.22)mg/L、(11.7±2.34)×109/L、(3.97±0.20)×109/L、(114.20±8.61)g/L、(80.21±5.20)fL、(15.02±2.37)×109/L變化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811、1.999、22.736、74.326、14.235、6.806、7.279、5.803、6.332,P<0.05);凝血酶時間(TT)和血小板(PLT)結果(12.20±2.51)s、(211.54±25.70)×109/L變化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46、1.387,P>0.05)。 結論 臨產孕婦行凝血功能和血常規指標測定有助于診斷臨床疾病及盡早干預。
[關鍵詞] 臨產;孕婦;凝血;血常規
[中圖分類號] R714;R446.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4(c)-0177-03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Blood Routine of Pregnant Women in Labor
GUAN Li
Beijing Mentougou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Beijing, 10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blood routine measurement in laboring pregnant wome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from April 2017 to October 2019, 236 pregnant women who were in labor at the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07 healthy infertile women were included in the reference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nd the coagulation routine and blood routine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 (APTT), prothrombin time (PT),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 (FIB), D dimer (DD), white blood cell (WBC), red blood cells (RBC), hemoglobin (HGB), average red blood cell volume (MCV),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 results (26.15±3.10)s,(11.62±1.30)s,(422.5±25.64)mg/dL,(3.40±0.22)mg/L,(11.7±2.34)×109/L,(3.97±0.20)×109/L,(114.20±8.61)×109/L,(80.21±5.20)g/L,(15.02±2.37)×109/L,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4.811, 1.999, 22.736, 74.326, 14.235, 6.806, 7.279, 5.803, 6.332, P<0.05); thrombin time (TT) and platelet (PLT) results (12.20±2.51)s,(211.54±25.70)×109/L had little chang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0.346, 1.387, P>0.05). Conclusion Determina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blood routine indexes in pregnant women is helpful for diagnosis of clinical diseases and early intervention.
[Key words] Labor; Pregnant women; Coagulation; Blood routine
妊娠期婦女由于孕期血容量的增加,孕婦生理指標常出現比較大的改變,導致血液指標變化較大,容易發生貧血等其他并發癥[1-2]。另外,隨孕周加大,妊娠過程中孕婦血液處于高凝狀況,其機體抗凝系統、凝血系統、纖溶系統等都發生改變,特別是于機體血液系統方面的改變情況更為顯著[3-4]。所以,及時掌握臨產孕婦凝血系統、血液系統、纖溶系統等改變狀況,有助于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貧血疾病、血栓性疾病等予以臨床診斷,減少干擾臨產孕婦和胎兒健康的風險因素,進而充分保證臨產孕婦及胎兒機體健康和生命健康[5-6]。下面通過便利選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該院收入的236名臨產孕婦用作數據值指標資料,并和同期207名未懷孕女性實施相比,同時測定其凝血常規及血常規,并對比檢測結果,研究臨產孕婦凝血常規和血常規測定的臨床意義,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病例資料 ?回顧性便利篩選該院收入的236名正常臨產孕婦歸入實驗組統計樣本資料,將同期207名未懷孕健康女性歸入參比組統計樣本資料。參比組:年齡均數計算值是(28.39±4.12)歲;實驗組:年齡均數計算值是(28.41±4.23)歲。
1.1.2 ?納入標準 ?(1)參比組來源于體檢中心207名健康未孕女性,納入標準為:①血壓正常(舒張壓60~90 mm/Hg, 收縮壓100~140 mm/Hg);②無凝血及血液系統疾病;③排除腦、心、肝、肺部等疾病;④影像學檢查無異常。
(2)實驗組為臨產健康孕婦;納入標準為:①單胎妊娠女性;②妊娠期血壓正常(舒張壓60~90 mm/Hg, 收縮壓100~140 mm/Hg);③妊娠期無蛋白尿;④無凝血及血液系統疾病;⑤排除腦、心、肝、肺部等疾病;⑥影像學檢查無異常
1.1.3 ?項目內容經醫院醫學倫理會通過 ?患者以及其家屬都知情同意。
1.2 ?儀器與試劑
凝血檢測設備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試劑、質控品、校準品均來源于西門子公司;血常規檢測設備使用SYSMEX XNB1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試劑、質控品、校準品均來源于SYSMEX公司配套;操作人員嚴格執行標準操作規程;室內質控每天檢測正常和異常兩個水平,每年兩次北京市臨床檢驗中心室間質評,成績均合格。
1.3 ?標本采集
使用INSEPACK真空采血管同時空腹采集凝血常規標本和血常規標本各一管:凝血管內含3.2%檸檬酸鈉0.3 mL,采集靜脈血2.7 mL;血常規管抗凝劑為EDTA2K,采集靜脈血2 mL;采血后立即顛倒混勻8~10次,以保證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勻,避免凝集;凝血標本3000 r/min離心10 min,2 h內完成檢測,血常規標本混勻后,30min內完成檢測。
1.4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凝血5項測定結果
對實驗組236名臨產孕婦和參比組207名健康未孕女性的凝血5項結果進行分析,見表1。
通過對照實驗組236名臨產孕婦和參比組207名健康未孕女性的凝血結果顯示,與參比組相比,實驗組PT、APTT明顯下降,FIB、D-D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T結果未見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血常規測定結果
對實驗組236名臨產孕婦和參比組207名健康未孕女性的血常規結果進行分析,見表2。
與參比組相比,實驗組RBC、HGB、MCV、明顯下降,WBC、RDW、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PLT結果未見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凝血項目篩查是臨床診斷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參考指標[7]。臨床常用的凝血檢測指標主要包含PT、APTT、TT、FIB、D-D等。其中,PT主要是外源性凝血途徑的篩查指標,其反應的是體內Ⅱ、Ⅴ、Ⅶ、Ⅹ凝血因子的水平;APTT作為內源性凝血途徑的篩查實驗,可反應體內Ⅷ、Ⅸ、Ⅺ、Ⅻ凝血因子水平;FIB作為內源凝血系統與外源凝血系統的最終通路,能夠反映機體止血能力,在妊娠期可增高至4~6 g/L;TT主要用于血液中肝素等異??鼓餀z測;D-D可快速敏感的反映體內凝血和纖溶系統活性[8]。臨產孕婦處于高凝情況,這有助于產后胎盤剝離創面的盡早愈合,促使其分娩之后血液較快止住。是需注意的是,此種高凝情況也將同時增加臨產孕婦的血栓發生風險,如果合并其他誘因,將導致羊水栓塞、胎盤早剝狀況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危害孕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所以,觀察臨產孕婦凝血指標,對預防分娩過程中、分娩之后的異常出血現象和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9]。
近些年,有關臨產懷孕婦女凝血指標以及血常規指標檢測的有關研究報告逐漸增加。張松巖[10]的研究指標中,臨產懷孕婦女凝血酶原時間項目檢測數據、紅細胞數目項目檢測數據、凝血酶時間項目檢測數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項目檢測數據、血紅蛋白項目檢測數據與非懷孕健康婦女予以相比較更少一些,臨產懷孕婦女纖維蛋白原項目檢測數據、白細胞數目項目檢測數據與非懷孕健康婦女予以相比較更多一些。戴雋[11]相關研究指標中,臨產懷孕婦女血液內凝血酶原時間分析數據指標、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分析數據指標、凝血反應時間分析數據指標、凝血出現時間分析數據指標和沒有懷孕的健康婦女相比更小,臨產懷孕婦女血液內纖維蛋白原分析數據指標、最大振幅分析數據指標和沒有懷孕的健康婦女相比更大。能夠看出臨產懷孕婦女在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由于其機體凝血能力加大,抗凝能力和纖溶能力下降,引發臨產懷孕婦女血液存在較高凝聚特別,懷孕婦女臨產前由于凝血有關指標檢測及分析,有助于規避臨產懷孕婦女分娩的過程中和分娩之后有可能發生的大出血情況,并規避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情況的出現及盡快治療,有助于臨產懷孕婦女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情況的發病幾率及死亡幾率,有助于充分保證臨產懷孕婦女的機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孫秋瑾等[12]相關研究指標中,隨著妊娠早期(妊娠0~12周)至妊娠中期(妊娠13~27周)再至妊娠晚期(妊娠28~40周),健康妊娠婦女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數據值指標、凝血酶原時間數據值指標均漸漸減少,妊娠中期(妊娠13~27周)時健康妊娠婦女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數據值指標和健康非妊娠婦女實施對比差別不大,而妊娠早期(妊娠0~12周)、妊娠晚期(妊娠28~40周)時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數據值指標、凝血酶原時間數據值指標和健康非妊娠婦女實施對比差別較大;健康妊娠婦女纖維蛋白原濃度數據值指標隨著妊娠時間加長而漸漸增加,而且,隨著妊娠早期(妊娠0~12周)至妊娠中期(妊娠13~27周)再至妊娠晚期(妊娠28~40周),健康妊娠婦女纖維蛋白原濃度數據值指標和健康非妊娠婦女實施對比差別較大;健康妊娠婦女凝血酶時間數據值指標在妊娠中期(妊娠13~27周)和妊娠晚期(妊娠28~40周)實施對比差別不大,所以,建議將妊娠中期及妊娠晚期的凝血酶時間數據值指標參考范圍實施合并。以上所報告的研究結果均表明臨產懷孕婦女接受凝血指標檢測以及血常規指標檢測存在重要意義。
血常規是評估臨產孕婦機體健康情況的關鍵指標。孕婦懷孕期間為滿足胎兒正常發育及生長需求,血容量增加導致血液稀釋,易發生生理性貧血情況。該次研究數據發現,與參比組相比,實驗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濃度(FIB)、D二聚體(D-D)、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結果、紅細胞分布寬度(RDW)、(26.15±3.10)s、(11.62±1.30)s、(422.5±25.64)mg/dL、(3.40±0.22)mg/L、(11.7±2.34)×109/L、(3.97±0.20)×109/L、(114.20±8.61)g/L、(80.21±5.20)fL、(15.02±2.37)×109/L變化較大,凝血酶時間(TT)和血小板(PLT)結果(12.20±2.51)s、(211.54±25.70)×109/L變化不大。 胡志愿等[13]有關指標體現出,臨產孕婦PT、APTT、FBG、RBC、HGB、MCV、RDW、WBC(9.7±1.0)、(26.3±3.5)、(3.48±0.67)、(4.07±0.91)、(113±14)、(82.6±6.2)、(14.9±2.2)、(0.772±0.108)和健康對照組差別較大。和這次指標結果具有部分相似之處,代表這次數據指標科學性。一般情況下孕婦血液的生理性稀釋,導致孕婦血液中紅細胞總數、血紅蛋白水平以及平均紅細胞體積均呈下降趨勢,RDW體現紅細胞的分布寬度,能夠明顯看出,臨產孕婦為適應懷孕及生產需要體現的改變。臨產孕婦血液中WBC的提升有可能和其應激反應以及保護胎兒避免出現感染狀況等存在一定關系。如臨產孕婦機體血液內白細胞總數于產后還表現出增高的現象,同時伴有發熱等表現存在,則需警惕出現產后感染現象或其他產后并發癥的可能。研究顯示與未懷孕女性相比,臨產孕婦PLT結果未見明顯變化,若臨產孕婦機體血液內PLT結果顯著下降,需考慮是否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特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并發癥的可能。
綜上所述,對臨產孕婦及時進行凝血功能篩查和血常規指標測定有利于及時診斷并發現臨產期并發癥,有利于盡早實施干預手段,保障孕婦和胎兒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靈香.凝血四項和血常規在臨產孕婦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2):69-71.
[2] ?童偉.臨產孕婦凝血6項及血常規檢測的臨床意義[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13):49-52.
[3] ?馬芝金.臨產孕婦凝血四項及血常規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6):137-139.
[4] ?吳劍鋒,楊發達,朱麗敏,等.妊娠合并癥臨產孕婦凝血功能調查[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20):3116-3118.
[5] ?周梅琴.臨產孕婦凝血四項指標檢測的臨床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5):12-14.
[6] ?張長虹.臨產孕婦凝血四項指標檢測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3):118,120.
[7] ?劉鳳芝,麥富巨,歐陽嘉穎,等.臨產孕婦凝血四項及血常規檢測的臨床意義[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2):84-85.
[8] ?薛景秀.不同能級護士凝血四項采血過程的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2019,26(6上旬刊):20-21.
[9] ?舒放,呂海港,王海峰,等.凝血四項和血常規在臨產孕婦中的變化及臨床價值[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4):659-660,662.
[10] ?張松巖.臨產孕婦凝血四項及血常規檢測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1):117-119.
[11] ?戴雋.臨產孕婦凝血三項和血栓彈力圖檢測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7):965-967.
[12] ?孫秋瑾,岳育紅,王怡然,等.妊娠期凝血4項參考區間的建立與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174-176.
[13] ?胡志愿, 郭璐娣,劉俊峰,等. 臨產孕婦凝血四項及血常規檢測的臨床意義[J]. 現代醫院, 2013(1):46-48.
(收稿日期: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