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 楊鈞浩
摘 要:文章將一汽校車與宇通校車的懸架K特性試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兩款車操縱穩定性的差異,可為校車底盤設計提供參考。關鍵詞:懸架K特性;校車;K&C試驗中圖分類號:U4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08-162-02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results of the K-characteristic test of the suspension of the FAW school bus and the Yutong school bu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in handling stability between the two vehicles,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school bus chassis.Keywords: K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School bus; K&C testCLC NO.: U463.3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08-162-02
前言
校車交通安全事故的不斷發生,使社會和政府對校車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我國針對校車安全頒布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和《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該條例及技術條件自頒布之日起即被強制執行[1]。校車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安全第一”和“以人為本”,而對于校車的懸架并沒有相關標準,而懸架的設計決定操縱穩定性。本文對比一汽校車和宇通校車的懸架K特性試驗結果,分析K&C特性參數,評估操縱穩定性[2]。
1 車輛信息
一汽校車總質量5200kg,前軸質量2100kg,后軸質量3100kg。軸距4050mm,前輪距1775mm,后輪距1620mm。
宇通校車總質量5550kg,前軸質量2450kg,后軸質量3500kg。軸距4000mm,前輪距1900mm,后輪距1630mm。
兩款校車前后懸架都是鋼板彈簧非獨立懸架。
2 平行輪跳試驗
平行輪跳試驗主要評價參數有懸架剛度、跳動轉向、跳動外傾、跳動后傾、軸距變化、輪距變化,一汽校車和宇通校車平行輪跳試驗參數值如表1。
![]()
由表1可以看出懸架剛度、輪心側向位移差異較大,其他參數差異小,而這兩個參數都與鋼板彈簧的結構有關。圖1、圖2分別是前、后懸架剛度曲線,黑色曲線是一汽校車懸架剛度曲線,紅色曲線是宇通校車懸架剛度曲線,后懸架剛度略有差異,前懸架的剛度及限位塊位置差異很大[3]。
3 側傾試驗
3.1 側傾試驗(有穩定桿)
側傾試驗主要評價參數有側傾剛度、側傾轉向、側傾外傾、側傾中心高度,一汽校車和宇通校車側傾試驗參數值如表2。
側傾剛度對比曲線如圖3,左圖是前懸架側傾剛度曲線,右圖是后懸架側傾剛度對比曲線。前懸架側傾剛度差異性大,主要是因為鋼板彈簧剛度以及穩定桿剛度的差異。
側傾中心高度對比曲線如圖4、圖5,側傾中心高度差異與鋼板彈簧的姿態差異有關[4]。
3.2 側傾試驗(無穩定桿)
由于需要考慮穩定桿對整車側傾的影響,對無穩定桿的車身進行側傾試驗[5],參數如表3。
一汽校車和宇通校車穩定桿對前懸架側傾剛度的貢獻量分別是58.3%、58.7%,穩定桿對后懸架側傾剛度的貢獻量分別是18.4%、30.2%[6]。
4 結論
一汽校車和宇通校車的懸架特性參數大體一致,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剛度、輪心側向位移、后穩定桿貢獻量上,這主要由于鋼板彈簧的結構差異。兩款車設計都有利于不足轉向特性,前后側傾分配比約為40:60,有利于汽車側向加速度行駛時的瞬態響應[7]。
參考文獻
[1] 蔡衛江.某校車車身骨架應力應變分析與優化設計[D].揚州大學. 2017.
[2] 尹榮惠.KC特性在懸架設計及整車操穩性能開發中的運用與分析[D].清華大學車輛工程,2014.
[3] 陳海,陳正康,何維聰,胡禮,胥洪鑫,蔣碌權.某轎車后扭梁懸架的k&c仿真與實驗對比分析及ADAMS后扭梁自動建模[J].汽車實用技術.2011(07).
[4] Park J, Guenther DA, Heydinger GJ. Kinematic suspension model applicable to dynamic full vehicle simulation[J]. SAE Paper, 2003.
[5] 鄒亮.一款輕型卡車橫向穩定桿的設計選型[J].輕型汽車技術, 2016(05).
[6] 楊彩紅.基于ADAMS/Car的某微型車操縱穩定性研究[D].廣西工學院,2012.
[7] 劉紅領,張德超等.懸架側傾剛度分布對車輛瞬態響應的影響分析[J].機械設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