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伴隨綠色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對建筑工程動工階段環境方面的務求越來越高。作為修筑工程基礎動工環節的重要構成部分,連續墻施工技術的應用,不但保證了工程質量,也減低了對建設周邊環境的影響。本章簡單介紹了建筑工程中連續墻施工的優勢,結合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給相應的工作人員提供參考憑據。
關鍵詞:建筑工程;連續墻施工技術;應用分析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基坑很多施工工作異常重要,可以對建筑結構的安全、動工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高層建筑體工程開挖需要結合地下連續施工,處理好周邊的土體支護作業。接著使用連續墻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借此發揮其最大價值。
一、地下連續墻技術優缺點
1.優勢
第一,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必然會影響周邊的環境,而使用連續墻動工,能夠降低修筑工程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比如:連續墻動工能夠降低振動與噪音污染,有效減弱對居民的干擾。另外,采用連續墻施工技術,能夠提高建筑工程的空間使用效率,不但有利于緩解都市土地資源緊張問題,還能減低工程施工成本。第二,作為基礎工程的關鍵,地基作業質量直接關聯著工程質量,若是地基修筑中出現了問題,必然導致建筑體傾斜、坍塌等安全事故。而采取連續墻技術,能增強剛度,防止地基出現下沉問題。第三,適應強,能夠適應多種底層條件,不管是軟弱沖擊層、中等硬度土層,或是密實砂卵石,都能夠使用連續墻技術。
2.缺點
在地下連續墻的準備和施工階段,需要使用到大量中心設備,在占用有效的場地的同時,也將工作效率減低了。當一些連續墻體工程量很小時,就很難發揮所節約成本的優勢。相較與復雜的區域使用全方位地質勘探,也很難防止有意外出現。地下連續墻的質量關系到整個樓層的質量和使用過期限,應該嚴格處置。
3.使用連續墻技術的必要性
運用地下墻動工所占用的場地面積小,即便在作業范圍有限的區域,也可以工作,并且不會產生太大的振動,對周邊環境造成干擾,因此有很好的經濟性與可靠性的特點。
在這一技術使用進展中,接頭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優化,動工工藝在不停更新,因此,連續墻的防滲透性變得更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具備防水性。
二、連續墻施工技術分析
1.導墻、道路使用
綜合本工程真實狀況,在設計導墻過程中,采取深度為2.5m的“L”型鋼筋導墻。為避免在施工完成后受力后斷裂問題,應該在導墻的混凝土養護中,使用高重量的機械設備在導墻附近作業或是停留。本工程的連續墻施工道路設置在基坑內,若是出現了位移,使得連續墻的動工有垂直偏差,為防止上述狀況產生,在對導墻進行施工時,應該讓導墻中心線在基坑外放大80mm。另外,施工會讓導墻發生形變,不能將鋼筋籠放入,給后續工作帶來麻煩。其主要原因在于縱向支撐沒有做好,進而讓墻體失衡所產生的變形。對此,在導墻全部拆模完畢后,必須在其周圍設置好支撐點,并盡可能不讓重型機械接近。
2.地下連續成墻
依據本工程真實狀況,采用槽段三抓成槽,在動工過程中,保證泥漿的高度高過導墻面300mm,并將可能有的塌方,采用有效的處理辦法,需要時刻采用回填處理措施。為確保連續墻的成槽動工,本工程在作業時現場必須有專業技術人員在場,對抓斗平面部位和垂直度進行及時測量,若是出現了異常狀況,可以及時改正,防止成槽動工整體的精準度。在動工完畢后,要在半小時后,依靠抓斗對現場進行二次清底,完成后對成槽有關指標進行監測,包括槽深、泥漿技術指標,若是有關指標不符合設計需要,應該更換泥漿,保證都滿足技術和規范要求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
3.泥漿系統和外運
為保證成槽過沉重、槽壁更加穩定,需要采用質量高的膨潤土泥漿,并調整好泥漿比重。本工程在使用泥漿時,需嚴格各指標,保證達到要求后,才能運用到工程中。另外,對正在進行的混凝土澆筑施工,回收泥漿應該經由沉淀、調配等多項操作后,保證合格才可使用到工程中去。對受到污染的泥漿,應及時當做廢氣處置,不能用到工程中去,以規避對別的泥漿造成污染。
4.水下混凝土澆筑
此工程在進行連續混凝土澆筑中,使用的是水下C30/S8混凝土。在澆筑時,為保證頂面的一致,要在導管設置過程中,把相鄰導管間的間距保持在不超3m,并且埋深要控制在2-6m,禁止有導管拔出的情況。在澆筑中應保證混凝土澆筑高出不低于設計標準的高度的300—500mm,同時掌握好各階段混凝土的塌落度,保值處在18~12厘米[1]。
三、地下連續墻施工質量保證
1.保證成槽質量
安排專人負責連續墻施工,在動工中關注到成槽的垂直度,現場要設有專門人員對垂直度進行實地測量,若是發現了偏差應該立即糾正處置。在成槽作業中,要關注到護臂泥漿的質量,及時檢驗泥漿的各項技術指標是否符合設計指標,禁止有未達到標準的泥漿。
2.確保鋼筋籠制作和吊放質量
為保證鋼筋籠不出現形變,要嚴格制定鋼筋籠的焊接施工,保證焊點質量符合有關技術規范。在鋼筋籠起吊過程中,要注意起吊點選用的恰當,防止對鋼筋籠的整體結構產生干擾。
3.保證水下混凝土澆筑質量
確保二次清底與刷壁質量,以避免墻體和接頭間有泥夾渣,從而引發漏水。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讓其保持在18—22厘米。澆筑完成后,應對于采用一定的保護措施,確保混泥土澆筑動工質量[2]。
四、結論
在社會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如今,建筑工程領域中相對原基礎有了很大的改變,連續墻動工技術是目前階段建筑工程所運用最廣的一種,并且發揮著極為重要的用處,在確保工程整體質量上連續墻技術不可或缺,推動了建筑工程的順利開展,動工作業目的。因此,需要各方提高對連續墻動工技術的關注程度,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以推動建筑行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兵,李鑫奎,趙一嗚,et al.鬧市區歷史保護建筑改建工程中的等厚度水泥土地下連續墻全過程施工監控與分析[J].建筑施工,2018(9):1582-1584.
[2]張海龍.建筑地基下連續墻施工技術研究[J].全文版:工程技術,2016,000(006):P.77-77.
作者簡介:楊吉林(1991-07),男,漢族,大專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