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軍旗
摘 要: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最終應以維持水環境健康生命為總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流域水環境治理的各項工作,統籌協調社會、經濟、環境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等各方面的關系,使流域的社經濟發展與水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以供定需求,以水資源定發展,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規范人類各項活動,最大限度地適應自然生態規律,維持水環境健康生命,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實現流域社會經濟和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流域防洪安全、水資源安全,生態環境安全、飲水安全等。
關鍵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技術路線
1 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的現狀
1.1 環境調查工作不夠到位
流域生態系統是一個非常大的生態系統,其內部包括了原始的自然生態系統、農村生態系統以及城市人工生態系統三種,在這三種生態系統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夠形成一個功能完善的流域生態系統。因此加強對流域生態系統的綜合治理實質上就是對這三個系統進行進一步的治理。在流域生態系統的組成中,原始的自然生態系統一般保存的相對都比較完整;而農村生態系統相對來說比較的簡單,在對該生態系統進行綜合治理的過程中能夠對污染源進行有效的治理,能夠使該生態系統的功能得到恢復;城市人工生態系統是整個流域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現代化城市建設和發展來說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從現階段治理工作的實際發展來看,在對于流域水環境進行治理和調查的過程中,往往關注的只是流域生態系統的表象以及水質的本身,而對并沒有對造成污染的具體因素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我們需知道的是,水環境的污染問題并不只是水質本身的問題,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截污情況、城市污水的治理情況、城市的人工生態系統都是可能是造成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要想能夠對水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徹底的治理,就需要加強對這些污染源的研究,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所有的水環境治理問題,才能夠維持流域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
1.2 效果付費機制以及標準尚不清晰
在現階段的發展中,流域水環境項目的開展大多采用的都是PPP模式,流域水環境項目建設的周期一般在15-25年內,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目標考核收費方式以及回報機制。在工程項目開展的過程中,需要事先支付項目50%的項目費用,而剩下的50%則是通過效果的方式來進行付費。但是在水環境問題的解決中,采用什么標準來進行有效的付費,同時也是政府部門所認可的付費標準,并且也符合項目達標的要求,這些問題在現階段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開展中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當前參與到流域水環境治理項目的企業大多都是央企和國企,這些大企業雖然有著非常充足的建設資金、人脈并且在管理工作上也有著非常大的優勢,但是由于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項目,其本身的工程難度也非常的大,在對一些流域水環境進行治理的中,雖然投入了大量的建設資金,但是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采用效果付費的方式的話,就很可能給一些承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一旦項目后期完工后并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就不會得到后續的付費,所有的損失都需要企業一力承擔。流域治理有著非常大的市場前景,但是如果不能對效果付費機制進行詳細的明確,就會成為現階段阻礙流域治理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阻礙,而效果付費模式對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2 流域水環境治理技術路線的制定方法
2.1 技術路線以及制定方法
50%流域水環境治理技術路線可以通過數據表、文字報告等方式來進行展現,而在現階段的發展中,最常用的就是圖表表現形式。不管選擇哪種形式來表示技術路線,都需要對以下三個問題進行深度大的思考:①在充分考慮技術、產品以及市場因素發展的前提下,要將計劃中的任務路線制定到何處;②現在企業在該項目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什么階段;③如何采取相關的措施來使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面對這些問題,在技術路線確定的過程中,一般都會選擇多層結構格式為技術路線的主體結構形式,可以通過建立直角坐標的方式來將技術路線進行展示,橫坐標反映的是技術隨時間的變化,縱坐標反映的則是技術發展與研發活動、產業、基礎設施、市場前景等不同層面的社會條件的聯動關系。由于發展目標的不同,技術路線的制定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因此縱坐標上表示的內容層面也會有所不同。技術路線制定方法的基本框架如下所示:(1)建立時間軸:從本質上來說,技術路線就是一個建立在時間基礎上的規劃圖,其更注重的是重大需求、戰略任務極其目標的階段性,重大技術系統和關鍵技術實現的階段性以及它們之間存在的一些內在的有機聯系。(2)確定重大需求:技術路線的制定主要是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的,為了保證制定的質量以及線路的合理性,在技術路線制定工作開始之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文獻資料,要能夠對現階段的技術發展和市場情況有著大致的了解,最后可以通過愿景分析來確定各個階段的不同需求。(3)明確戰略任務:在確定戰略任務之前,需要對現階段的技術現狀以及各種社會條件以及未來發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和難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在此技術上來確定未來發展的大致目標和時間框架,并且能夠提出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發展任務,凝練關鍵的發展目標。(4)形成任務路線:將戰略任務從時間維度上的演變過程通過圖形的方式展現出來,就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任務路線。
2.2 河流治理技術路線的制定方法
(1)首先需要確定河流治理的總體戰略目標,在治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能夠優先恢復和保障河流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同時在此過程中還要能夠兼顧河流生物多樣性的恢復,要能夠最先確立水資源安全以及水生態健康兩大目標。與此同時,還需要結合當地的文獻資料和相關的監測數據,根據地表水的標準來對水功能區域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并且要能夠選擇相關的水質參數,對河流環境問題進行診斷和評估,要明確河流的難點問題和治理過程中的一些重大需求。(2)治理需求明確之后,需要在具體需求的基礎上建立河流化學完整性恢復、物理完整性恢復以及化學完整性恢復大的重大戰略任務。化學完整性恢復就是對河流水的污染進行進一步的控制,其中包括耗氧污染控制以及毒害污染控制;物理完整性恢復就是對河流生境進行恢復,包括水質水量的聯合調查等;生物完整性恢復就是對河流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進行恢復。
3 結語
在綜合整治城市流域水環境時,應結合當地的環境特點及現狀,對水環境污染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運用不同的手段來恢復已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以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該治理工程中以截污治污和為核心,以防洪排澇為基礎,以生態修復為目標,加強水源的綜合治理和保護,以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為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建設提供高質量的水環境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寒濤,李庶波.城鎮水環境治理國內外實踐對比研究[J].人民珠江,2018,39(11):146-156.
[2]彭文啟,劉曉波,王雨春,鄒曉雯.流域水環境與生態學研究回顧與展望[J].水利學報,2018,49(09):1055-1067.
[3]萬杰.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模式分析[J].低碳世界,2018(08):36-37.
[4]黃紹潔,張琳,趙馨.探討流域水環境保護管理現狀及對策[J].節能與環保,2018(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