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曙霞?金竹?葛萃萃?陳芝晨
摘 要:食品安全抽檢服務招標采購已經成為政府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抽檢的最主要手段,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省政府招投標平臺建設逐漸完善,普通招標采購方式逐步與網絡融合,分化出更具競爭優勢和招標特點的網上招標體系,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好地詮釋了公正、公正、擇優的特性。
關鍵詞:食品安全;招標;對策
1 網上招標的優勢
1.1 網上招標采購公示更加透明
網上招標和傳統招標相比,信息公布面更廣,傳統招投標只在網上公布招標信息和開標結果,具體招標文件內容和項目詳細要求一般只向報名單位公布;而網上招標允許整個招標平臺的注冊用戶瀏覽項目要求和招標細節,這種公示為體現政府招投標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提供了一種新的形式。同時評標過程中專家不必直接面對供應商和其他專家,在獨立的評標室打分,可以避免各種主觀因素的影響,避免了專家評標有所偏頗現象的發生;同時使評分更為客觀。
1.2 網上招標應標單位更加廣泛
傳統招標由于地域性較強,一些較遠地區的供應商需要付出的交通和時間成本相對較高,給一些規模較小但服務質量優良的小微企業應標設置了無形的門檻。網上招標沒有地域上的限制,面向的招標單位更加廣泛,給采購單位提供了更多選擇。
1.3 網上招標評標方式更為方便快捷
網上投標可以給予固定的版本模式,將各個評分要點所需資料一一對應上傳,可以節約專家評標時翻閱查找紙質書的時間。食品檢測項目繁多,在資質對應上常常需要面對上千個項目,以往傳統投標采用供應商提供的U盤或光盤中的電子表格來提升效率。然而受現場評標環境限制,電腦設備等未必足夠供應所有專家同時審批;或者由于供應商文件格式版本的不同,無法打開的情況時有發生,而網上評標就可以完全避免這些情況。
網上招投標各供應商使用同種格式和模板上傳投標文件,專家在評標時無需在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切換上花費多余的時間,評標過程更加流暢便捷。
1.4 網上招投標成本更低更加環保
食品抽檢項目對供應商綜合實力要求較高,各方面參數要求較為詳細,浙江省內各次大小投標提交的投標文件基本在1 000以上,而且要求一正多副。投標單位的平均成本在700元以上,再加上需要做標書的人員打印、蓋章簽字和專門的授權代表現場參與,需要花費更多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
網上投標可以降低投標單位的標書制作成本和人力成本,為各個采購單位帶來一點讓利空間。同時每套標書動輒上千頁的紙張無法重復利用,每年全省僅食品抽檢項目都有近百項招投標項目,網上招標更符合環保理念。
2 網上招標采購的弊端
網上招標的優勢非常明顯,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弊端,這些弊端有些是技術尚未改進帶來的,有些是網上招標體系尚未成熟導致的。
2.1 網上招標采購的平臺技術門檻較高
各省網上招投標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但由于網絡平臺進行招投標的次數并不是很多,新的漏洞和界面問題時有發生,譬如無法上傳,或者上傳后開標時無法打開等情況均有發生,還需專業技術人員不斷完善。雖然網上招標從長遠來說必定對供應商產生有利影響,但從現當下來說,需要各機構標書制作人員學習新的技術。
2.2 網上招投標存在數據泄露風險
自世界互聯網誕生之日起,隨之而來的就是數據安全問題,網上招投標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這種風險。食品檢測機構競爭較為激烈,一旦各家核心優勢或價格泄密,將極大的影響招投標結果。雖然目前尚未出現招投標數據被黑的新聞報道,但招投標信息資料的安全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2.3 網上評標對人員和設備的要求更高
網上招投標的評標是依托相關單位評標室和供應商投標點來完成的。這就要求專家齊聚到位無遲到,各個評標室網絡無故障問題。專家對電腦操作較為熟練,而有些經驗豐富的老專家由于年齡原因,對電腦操作不熟練,反而不如紙質文件快速直接,這就造成了評標卡頓,從而極大影響了評標速度。
3 網上招投標的改進思路
為了改善和改善網絡投標的缺陷,更好地發揮網上投標的優勢,提出一些改進想法。
3.1 開發或改進交易平臺
完善標書制作軟件,依據傳統投標標書撰寫習慣,降低操作的復雜性,或者可以拋開標書制作軟件,直接使用常用的Office軟件進行編輯上傳;完善投標客戶端,簡化界面,增強各環節的關聯控制效果;增強客戶端兼容性,為后續提供更多的投標方式,比如不局限于圖片和文字,增加視頻資料的上傳功能。
3.2 開通實況直播功能
為了模擬現場招投標,應該允許投標人網上觀看評標過程。建立評標現場直播室和開標現場網上直播系統,通過視頻、音頻監控系統以及網上在線直播系統對開標、評標現場進行實況“直播”,實現開標、評標工作的陽光透明。如今現場評標監控形式已經非常完善,通過監控將評標過程直播到網絡平臺,將現場評標的優點完美復制到網上評標上來。
4 結論
政府招標采購作為一種常用的政府采購方式,要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和措施,既可以保證政府采購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也能夠保障采購需求方的實際利益,減輕基層單位的工作負擔和壓力,取得雙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