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繼芳
摘要:保育工作是幼兒園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同于幼兒教師的工作,保育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直接關系著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保育教師需要嚴格的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規范的開展各項工作,并與時俱進的提升自身的專業化能力,從而提高保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促使幼兒健康、快樂、安全的全面成長。基于此,本文就幼兒園保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策略進行探討,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希望能有效的提升保育教師的職業素質。
關鍵詞:幼兒園;保育教師;專業化成長;策略
引言:
專業化成長就是指工作人員經過專業的培訓和不斷的學習,提升自身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并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從而更好的適應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高素質人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幼兒園保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幼兒園認識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升保育教師的專業化能力和職業素養,打造高素質的保育隊伍,進而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推動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1、保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意義
1.1、是學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向后出臺了各項學前教育政策,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三到六歲兒童發展指南》等等,都對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保育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教育工作同等重要,幼兒園不僅要在新課改下開展有效的教育工作,還需要對幼兒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育,要求保育教師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更新保育工作內容,從而才能滿足學前教育發展的需求,促使幼兒教育水平的提升。
1.2、是社會分工精細化的表現
精細化管理已經廣泛的融入到了各行各業之中,在幼兒教育中也同樣如此,精細化分工能使各項工作職責更加明確,有利于檢查和評估。長期以來,人們對保育工作的理解上都存在著誤區,認識保育工作可有可無,更加重視對幼兒的教育工作,這樣的觀念使得保育人員在工作待遇上相對較差,并且在保育人員的選聘上也缺乏重視,并沒有考慮保育教師的學歷、背景及能力素質,嚴重的限制了幼兒園自身的發展[1]。因此,保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社會精細化分工的必然趨勢,對提升幼兒園服務質量有著積極地作用。
1.3、是其推進自身素質的重要路徑
專業化成長是一個自我不斷發展的過程,能提升自身在社會上的尊重和認可。因此,保育教師為了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就必須要不斷的強化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發揮自身的價值。所以,專業化成長有效的推進了保育教師職業素質的提升,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推進保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
保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一個周期性較長的過程,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訓學習制度和管理制度,對保育教師專業化成長進行合理的規劃,從而有效的提升保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2.1、規范保育教師聘任制度,提升保育教師整體素質
幼兒園在進行保育教師選聘時,需要制定合理的聘任制度,對應聘保育教師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嚴格的審查,并就權責關系及薪資待遇進行明確。這樣能有效的實現公平、公正、公開,實現人員的優勝劣汰,從而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保育教師隊伍[2]。同時推動了保育教師的合理流動,提高了保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不斷的進行學習和培訓,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為幼兒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推動整體保育教師素質的提升。
2.2、完善園本培訓體系,提高保育教師的業務素質
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思想,領會自身職業理念。在幼兒園中,無論是教育工作還是保育工作,都需要以幼兒發展為基礎,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理念開展工作。因此,保育教師需要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幼兒創設輕松、愉悅的幼兒園環境,注重幼兒的內心情感,不斷提高幼兒的生活體驗和學習體驗。保育教師需要融入到幼兒之中,用心的去觀察幼兒,明白當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理解幼兒的各項行為,并學會尊重幼兒,學會站在幼兒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與幼兒形成良好的師幼關系,發自內心的熱愛幼兒,熱愛幼兒教育工作,加強高尚師德的建設。對于幼兒存在錯誤的行為習慣,保育教師需要耐心、細心的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開啟“美好人生”
其次,加強保育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一名優秀的保育教師不僅要掌握必備的良好的職業操守和文化知識,同時還需要掌握幼兒的發展規律,了解幼兒的心理和生理變化,并且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了解幼兒常見的疾病和預防措施,具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等等。保育教師還需要對幼兒的日常表現給予合理的評價,與幼兒家長積極的進行溝通,不斷的對保育工作進行反思,彌補存在的不足[3]。因此,要實現多方面的滲透,不斷的加強保育人員的學習,從而有效的提高保育工作的有效性。
2.3、建立健全評估體系,促進保育工作規范發展
科學、健全的評估體系對保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規范保育教師的行為,提升保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幼兒園必須要建立完善的教師評估體系,促進保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明確評估內容和標準。對保育教師的評估主要體現在每日的各個細節之中,如保育操作的規范性、班級衛生消毒、與家長的互動等等,每項工作都需要量化條件及標準,從而對保育教師的工作給予正確的評價。評價時要結合工作過程和工作成果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要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其次,構建自我評價。幼兒園要讓保育教師學會正確的對工作進行自我評價,提升保育教師的自主性,要求保育教育遵照相關的規章制度來反思自身的工作,不斷的調整工作模式,進而實現保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保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保育教師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實現自身的專業化成長,從而幫助幼兒身心健康的快樂成長,推進幼兒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榮.淺析幼兒園保育員專業化成長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40):182
[2] 郭茜.幼兒園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4(11):70-72
[3] 林少玲.幼兒園保育員專業化成長的策略淺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7(Z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