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泳兒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教師節的寄語之一是“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黨的教育方針強調立德樹人,身為教師,不僅體現在自身的道德水平和行為,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日常教育教學的活動中,此文,以結合學校區級科研課題“競秀文化的實踐研究”,闡述在教育教學中,妙用“競秀”活動,讓學生競出能力,秀出品格;競出品行,秀出品味。
俗話說:學以致用。日本小山龍介對于學習過的內容能夠理解吸收多少,曾經做過調查,結果是這樣的:對于聽到的內容,我們能夠吸收10%;如果是看,我們可以吸收15%;聽到又看到,是20%;和別人交談時,是40%;親身體驗時,是80%;而教別人時,我們能夠吸收90%。所以想要把知識學得更牢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所學當知識與他人分享,秀給同伴看,教給別人。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而語文是一種交際工具,是一門最接近生活的學科,它內容豐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設計相應的作業,向學生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F把我們試驗的幾種作業形式簡述于下:
一、設置自助型作業,讓學生樂在自主競秀學習中
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各種水平的學生在遇到對自己有意義的、恰當的問題時,必然會進行自我主動地學習。自主作業顧名思義,我的作業我做主,從而讓學生清楚認識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自己每走一步都要為在自己負責,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為社會負責,從小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我們應樹立“彈性”意識,充分考慮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差異,為各類學生設計難易適度的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及興趣,自由地選擇,從而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故此自助型的作業像吃自助餐一樣,將作業分成ABCD等若干類,體現作業的層次性和彈性化,為學生量身度造作業,把作業的選擇權教給學生。例如,A類作業為根據掌握目標設計的鞏固性作業;B類作業的題型比A類的較高一層次;C類作業的題型偏重于理解、想象、運用等;D類作業偏向于課外延伸補充或動手融合藝術的作品。學生可以判斷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類別。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致力挖掘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元素,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
二、設置合作型作業,讓學生樂在競秀共進中
常有人說:中國的孩子較美國的孩子起步早,卻常常輸在終點,為什么呢?我想這與規定內容、統一模式、固定答案的作業內容的設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新課標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研究性學習,作業設計也應與這種學習方式相匹配。我推崇探究性作業,因為這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培養形式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合作型探究性作業就是要求學生將不同的作業在小組合作中有目的有步驟地完成,在親子互動中、或小組合作中完成,還可以是師生合作完成。
創新合作型探究作業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體現自我的創造力,將知識向深層次挖掘,讓愛好表演的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編課本劇延伸,在練習口語的同時發展其表演能力,激發創造力;讓喜歡音樂的學生根據所喜歡的流行曲進行歌曲的簡單創作或套用(把要背文段用唱的形式背出來),利用音樂的特質和自己的音樂特長鞏固和促進學習;讓有美術特長的學生編制班級小報、當班級形象顧問等;讓沒有特長的學生在練習中培養特長……教師拋出的是探究的源,學生得到的是起于源頭而流向不同的水,從而賦予了作業內容的創新性。合作型創新作業培養了團結合作、寬容忍讓的美德及創新意識,還起到溝通親子關系,架起師生之間的互信互任、互愛、共同進步的橋梁作用,迸發智慧之光,樂在競秀共進中。
三、設計“接地氣的”作業,讓學生樂在競秀交流中
人們一有空,就當“低頭族”,為何?網絡,信息量大,交互性強,更新快,趣味性強,因此,我們就要跟上時代步伐,讓學習也追得上時髦,把有利于我們學習的資源為我所用。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優秀語文學習網站和學習論壇,讓學生收集學習資料和信息。引社會生活的活水澆灌課堂,引導學生關心國家的建設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采的社會文化生活,在切身的感受中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比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社會調查”等欄目的很多內容,是我們關心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神十的成功發射和回收,變形記等是我們必看的;“朗讀者”、“最強大腦”等綜藝節目是我們所需要的社會營養品。之后讓學生把真切的感受寫在QQ日志或微信群或微博上記錄并發表,讓每位親朋好友來互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對某一現象有自己的見解或想法,也引導學生利用微信和微博平臺發表出來。這樣,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老師與外界的交流開辟一個新的窗口。在這里,學生們可以自由地交流,不受“時間”的限制,眾多的人可以在同時進行思考,同時回復,提高學習效率,如果對于別人的意見感興趣或是自己又有了新的發現,可以進入留言,強大的功能保證了學生的后繼學習。在交流討論時,學生能漸漸養成與他人競秀自己精神成果的習慣,樂于競秀,培養成無私的品格;慢慢地形成敢于表達的行為,養成敢說敢做的好品格。教師也可以利用校訊通的網上留言板,為在家中的學生做網上的指導。這樣,利用現代科技產物,將學生的探索成果做成學生作品集,發布到網上,激發學生強烈的表現欲及自我提高的動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和利用。學生在協作的過程中,相互啟發、提醒,形成一個較為成熟、全面的問題解決方案,博采眾長,使自己的思維和知識朝慎密發展,螺旋上升完成自己的知識建構過程,樂在交流中。
賦予小學語文作業幸福色彩,讓每位“雛鷹學子”從小“立德樹人”,在游歷浩瀚知識花園時,競秀同仁——遠看,百花依舊;細看,花香在心;心中有花香,年年有花紅,去年此時花正濃,今年花勝去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