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力韜
摘要:處于城鎮化轉型浪潮中的中國農村,在糾紛解決問題上表現出了十分明顯的多元性
和層次性。寧海縣的法治鄉村建設同時也是矛盾糾紛化解的探索,其四位一體的基層治理體系通過事前和事中、線上和線下、訴訟和非訟等方式構建起了一個全方位的矛盾糾紛化解方式。
關鍵詞:基層治理;法治鄉村;糾紛化解
浙江寧??h法治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日前入選了“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創新十大案例”,其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法治化新道路,從2014年開始在全國首創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36條”,以此為主抓手進行“四結合”,使之成為建設法治鄉村的有力支點。這樣一種鄉村治理體系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但是其矛盾糾紛化解的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一、“四位一體”的基層治理體系
明確權力來源。“36條”涵蓋了村級重大事項決策、項目招標投標管理等村級公共權力事項,以及村民宅基地審批、土地征用款分配等便民服務事項。在此基礎上,根據形勢變化不斷完善清單事項和辦事流程,基本實現對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小微權力內容的全覆蓋,并清晰劃出村級事務可為范疇的界限。此外,其在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農村實際,將農村的習俗并納入村規民約。
加強權力監督和管理。一是推行“合法性審核前置”。將“法議”作為村民代表會議決議前的必經程序,確保村級事務決議內容合法合規。二是推行“陽光化村務公開”。建成“陽光村務網”和數字電視公開平臺,在線提供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農村財務審計及村務等信息。三是推行“全過程立體監督”。建立健全村級重大事項報備、農村法律顧問等保障機制,在寧波率先構建起縣、鄉、村三級巡查和農村巡查三年全覆蓋制度。四是推行“不稱職責任追究”。詳細界定具體行為和責任追究標準。
提供鄉村法治服務。立足農村熟人社會的實際,引導群眾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F在寧海鄉村活躍著三支隊伍:一是“老何說和”。在全縣18個鄉鎮街道以及交通、醫療、勞動、校園、物業等9個重點行業建立“老何說和”專職人民調解室,。二是“法律顧問”。組織“法律坐診”活動,提供糾紛調處、文書代寫、法律咨詢等服務,實現“法律顧問”村村全覆蓋。三是“陽光義警”。去年在岔路鎮試點創建“陽光義警”志愿者隊伍。
開展鄉村普法活動。創設“智法達人”平臺,建立政府購買服務、社會參與、公益贊助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社會普法教育運作機制,特別是針對企業風險防范、安全生產等普法訴求,實現精準普法。結合三治融合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開展“百名執法干部講百堂法治課”“鄉村法律課堂”等普法活動,組織執法干部、專業律師、講師團成員、人民調解員進村入戶開展普法活動;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引導建立未成年人教育等9家社會普法工作室,根據自身專長服務不同對象,推進全民普法守法。
二、全方位的矛盾糾紛化解方式
寧海模式對于矛盾糾紛的化解是全方面的,并不同于傳統的在糾紛產生之后再去處理的方式,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該模式在事前進行了矛盾預防工作,在事中進行了矛盾化解工作。首先,在糾紛產生之前,明晰和細化公共權力的邊界以及村事務操作流程,將過去村干部模糊的權力和幾個村干部坐下來就能解決的事項向全體村民公開,有助于村民參與感和認同感的形成,從根本上預防矛盾的發生。其次,多樣化的普法宣傳活動有利于村干部和村民法治意識的提高,更進一步來說,這一方面有助于村干部理解其權力范圍和行使方式,另一方面有助于村民積極參與村事務,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最后,在糾紛產生之后,為村民提供了多元化的糾紛解決途徑。
第二,該模式發揮了“互聯網+法律”的優勢,不僅在線下為村民提供法律服務,在線上,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權力清單36條為準繩,開通運行“寧海e點通”APP,開展政策法規在線查詢,推動便民服務事項變“路上跑”為“網上跑”。運用“法律課堂”廣播、《法在身邊》電視專欄、樓宇廣告、“兩微一端”等平臺,構建普法宣傳網。
第三,該模式構建了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方式。基于鄉土文化等因素對農村矛盾糾紛解決影響的考量,訴訟不應成為農村矛盾糾紛化解的主要方式。因此寧海模式在糾紛解決過程中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按照“放管服”的要求,以法治規范促進服務增效,實現村民“辦事不費力、監督不受阻、求助不出村”。
三、寧海模式對于鄉村糾紛解決的啟示
注重事前預防。鄉村矛盾糾紛具有高發性、復雜性特點,且一旦處理方式不對,會留下長久的隱患。傳統做法是在糾紛發生后進行多方面的處理,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在多數情況下并不能徹底地定紛止爭。正確的做法是將糾紛化解的戰線前移,一方面通過普法宣傳、法治教育、法律咨詢等方式加強村民法治意識,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制度來規范集體權力的行使。在矛盾糾紛產生之前就將其扼殺于萌芽狀態,這是維護良好村際關系和避免浪費公共資源的必要做法。
加強村民參與。村民對于集體生活的參與度關系到其對決策的認可程度,也是貫徹農村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應有之義。提高村民的參與度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將關系到村民生活的法律法規或是村規民約予以公示,使其了解權利義務。二是使村民參與村集體管理活動,充分參與決策程序。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糾紛解決是關系到農村社會治理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寧??h委書記在全國法治鄉村建設工作會議發言時表示,將以“36條”為突破口和主抓手,進一步規范村干部依法履職、完善法律服務體系、健全配套機制、抓實普法宣傳、推進“三治融合”,努力把寧海由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的發源地,提升打造成全國法治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標桿地。寧海也將借此良機,邁向鄉村法治建設工作以及糾紛解決模式的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