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實踐證明,一個企業要想不斷向前發展,除了必要的科技、制度和營銷手段外,人文管理在企業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所謂人文管理,就是用精神的、文化的、心里的無形資產和現代管理智慧,使我們的員工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從而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積累的聰明才智為企業的發展做出創造性的貢獻。
人文管理是針對嚴肅的制度化管理而言的。制度化管理是指按照公司既定的制度、規則來管理企業。制度化的管理大都比較機械化,機械化的管理是殘酷的,以績效論功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利益,容易引發不良后果。員工對企業并無太多感情和留戀,反正只是一份工作,覺得無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因此一旦遇到自認為不公平的待遇,付出沒能獲得相應的報酬,就會努力為自己的付出要一個說法,難免會故意制造一些麻煩,嚴重的甚至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作,甚至因此而倒閉。縱觀許多企業紛紛倒閉的原因,缺乏溫情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
一、人文管理的重要性
人文管理具體有哪些作用呢?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增強員工的責任感。通過人文關懷,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種家的氛圍,讓大家充分體會到家的溫暖,從而讓員工產生歸屬感,對企業產生休戚相共的感覺,自覺維護企業的發展和穩定。
2.提高員工的主動性。通過人文管理,激發員工自身的潛能,讓員工積極主動地獻身于企業的發展中,這其實就是體現企業對員工的關懷和尊重,無須其他成本投入,就可以提高工作積極性。
3.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通過人文管理,增加員工工作的穩定性,真正把企業當家,從不輕易離職辭職,讓上班成為一種良性氛圍,從而有助于企業取得更好的發展。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如果員工發自內心覺得企業好,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都不需要發布招聘公告,私下員工就會相互介紹的。良好的口碑有利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二、如何加強人文管理
既然人文管理如此重要,那么企業應該怎樣做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尊重員工。士為知己者死,給員工應有的尊重,他們會創造出你所需要的全部價值。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傾聽員工的意見,讓員工自覺主動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去。尤其對那些奮斗在一線的員工,企業利益的創造者,企業的尊重讓他們更有價值感,會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工作和奮斗。比如京東的劉強東,充分尊重每一位快遞員,如果收到不公正的待遇,他總會親自出面,處處維護大家的利益,他的行為充分體現了對快遞員的尊重和認可,傳達了他和快遞員“一條心”的思想,試想這樣的企業大家能不心生感激從而更加努力工作嗎?
2.舉辦員工集體活動。這主要體現在一些日常的具體細節中,比如邀請家屬參觀活動;舉辦員工生日會;逢年過節,走訪慰問困難員工等等。再比如組織大家一起旅游、聚餐等,通過集體活動凝聚員工情感,領導參與時請暫時忘記領導身份等等。這些事情雖然不大,但能夠讓員工從心里感受到企業的溫暖。所以有時并不是工資越高員工就越忠誠,讓員工有歸屬感才會更讓他們忠誠。
3.關注員工成長。作為有溫暖的企業,不僅僅是提供平臺讓員工發揮所長,還會提供機會讓員工提高能力,關注員工的成長,讓員工和企業一起長大。通過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精神素養,加強員工職業道德修養,使員工的思維方式與企業的思維保持高度一致,且在思維的深度能夠盡量統一,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共振、達成共識。統一了思想,才能夠統一行為。統一了行為,執行才有力度,企業才能成功。
三、注意事項
在加強人文管理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人文管理不能濫用。人文管理只是企業制度中的一種,并不是唯一的,因此,不能濫用、盲目用,從而導致上下一片表面的溫和,使大家感覺不到企業發展的壓力和面臨的現實問題,從而逐漸產生倦怠和慵懶。
2.正確處理好制度和人文管理的關系。人文管理是指企業在管理制度下,增加人性化、人情化的因素,讓員工對企業產生家庭般的認同感,而不是拋棄制度。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數現實讓人們明白:只有嚴格的制度而沒有溫情的企業會缺少親和力,員工對企業會缺少歸屬感,看待企業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有溫度,待遇不夠或者心情不好就會跳槽,導致員工隊伍流動性很大,非常不穩定;可只有溫情而沒有制度或制度不嚴格的企業,也容易因為各種“情”引發問題,導致企業陷入混亂,甚至出現重大危機。人文管理與制度管理是相輔相成的,人文管理是必須以制度管理為基礎、員工必須遵守企業的相關規定為提前的。要改變企業原本冷冰冰的照章辦事的風格,而非取消制度管理,用愛去感化。而是將人文管理貫穿制度管理之中,在堅持制度的同時靈活、有溫度地處理相關事件,比如某企業非病假請假將扣工資,但一位骨干員工父母生病,企業不但讓其請假照顧還不扣工資,領導還上門去看望,這凸顯了企業對員工的重視,也讓員工產生忠誠感和尊重感。但如果是員工無故請假,應通知員工并按章處理。只有這樣,才是溫情管理正確的打開方式,人文管理也才能被接受和發展。
以上就人文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簡單的論述,當然,現實中的企業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還要復雜的多,因此,作為企業管理者,要時刻想到企業的發展,隨時關注員工的思想動態,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主動性,讓員工最大限度地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