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威 劉海婷 陳蓉燕 石紅豆
摘要: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各種就業形式層出不窮,大學生走出校門從事兼職工作成為常態。但是,隨之而來衍生出許多問題。本文對南寧市大學生校外兼職勞動權益保障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探究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保障的法律路徑: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完善國家現行勞動法律法規,加強政府部門監管,規范高校管理和服務,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等。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校外兼職;勞動權益保障
當前,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為緩解家庭對自身教育費用支出的負擔和實現自身社會化,為將來就業積累一定工作經驗,而走出校門,從事種類繁多的兼職工作。與此同時,大學生合法權益遭到侵害現象也頻頻發生,集中體現在大學生兼職期間的工資低于地方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報酬被惡意拖欠甚至克扣、出現意外事故難以被認定為工傷等現象。因此,如何維護在校大學生校外兼職勞動權益成為社會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本文擬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對我國未來完善大學生校外兼職勞動權益保護制度盡一份微薄之力。
一、在校大學生校外兼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如今,在校大學生校外兼職已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兼職的原因各異,從事的兼職工作多種多樣,但大都是一些簡單易操作勞動量又較少的工作。正因為大學生本身有著這樣的需求,許多校外的商鋪或組織機構也樂于招聘大學生從事兼職工作。大學生兼職會遇到不少問題,主要的問題包括以下:
(一)付出的勞動與得到的報酬不對等
大學生大多兼職的是一些規模較小的用工單位,外界對其沒有起到有效的監督,這正是用工單位存在很多用工不規范的原因之一。其中不乏存在一些用工單位為了自身利益,不顧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以各種理由要求大學生加班完成工作任務,但對于加班付出的勞動沒有給予相應的報酬。
(二)無故被拖欠工資或扣發工資
在一些經營不善的用工單位,還存在無故拖欠工資或扣發工資的情況。在雙方勞動關系中,用工單位占據著極大優勢,當用工方有意拖欠工資不發抑或克扣工資時,大學生也無可奈何,多數情況下只能被迫忍受。
(三)兼職工資低于法定最低工資
以南寧市為例,南寧是屬于廣西最低工資標準的一類城市,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為每小時16元。然而,在調查中,大學生兼職一個小時所得的工資在16元以下的比例為73.68%,占調查人數的絕大部分,少部分人工資在16元以上。反映了一些商家招用兼職工時,利用大學生對工資標準不熟悉的情況欺騙大學生換取廉價勞動力。
(四)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一些環境條件較差的兼職單位,甚至為了節約成本,寧愿讓大學生冒著生命危險去為自己賺取利益,也不肯提供必要的安全衛生保障。或是明知工作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意外,但還抱著僥幸的心理,不主動告訴大學生相關情況,讓兼職大學生在危險的環境中工作。即使發生了安全事故,有些用工單位還推卸責任,借著法律的漏洞為自己開脫,拒不承擔賠償費用。種種此類情況,都會嚴重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在校大學生校外兼職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以法規形式確保大學生兼職的勞動權益
1.建立并完善大學生兼職薪酬、工時制度
由于大學生兼職這種特殊的用工形式,《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規范對其界定模糊不清,因此應針對這類群體建立專門的薪酬、工時制度,用工單位對大學生的勞動雇用可根據當地的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制度的一定比例進行制度設計(如可以按當地水平的80%N100%之間浮動),一方面,給大學生相對較多的鍛煉及積累實踐經驗的機會;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用人成本,減輕其成本壓力。
2.建立保險和勞動保護制度
一般來說,大學生兼職這種用工方式相對靈活,用工成本相對于全日制用工而言相對較低。作為一種特殊勞動關系來設計,我們需要考慮用工單位意愿以及大學生的兼職機會等多方面因素,要有利于平衡發展。在學生人身保障這方面,依靠高校的醫療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這兩種人身保險來保護兼職大學生的勞動權益。對于勞動保護設施,應由勞動行政部門統一制定并定期抽查。
(二)加強高校對大學生校外兼職的指導,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
1.高校加強大學生校外兼職的管理
高校加大力度組織實習兼職的調研,高校服務部門不斷加深學生兼職的深度和廣度,為學生社會實踐搭建更寬廣的平臺,促使大學生在多樣化的選擇中成長成才,學校的學生工作部門可以建立大學生兼職市場,組織雙向交流會,如舉辦家教雙選會,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讓大學生盡快熟悉招聘市場,提高畢業求職成功率。
2.高校加強維權力度,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
現實生活中,大學生在兼職中遭受權益侵害時很少通過法律的途徑來保護自己。高校可根據自身情況,加強維權力量,成立維權機構,時刻了解大學生兼職的動向,如出現問題及時向本地的勞動部門、工商部門、公安及有關行政職能部門舉報申訴,學校應當鼓勵并幫助兼職大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其法律意識。當權益受到侵害,兼職的大學生可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勞動權益。
(三)強化用工單位責任意識,注重大學生校外兼職勞動保護的社會化
1.用工單位承擔相應的用工風險和責任
作為用工單位,雖然目前法律對于兼職大學生勞動關系的界定尚不明確,但還仍需承擔相應責任,建議用工單位為兼職大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雖會增加用工單位的成本,但可降低用工單位的風險,這對雙方是有益的。因此,用工單位要善待兼職的大學生,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儲備未來發展的人力資源,將有利于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2.注重大學生兼職勞動保護的社會化
首先,要強化用工單位的社會責任,用工單位的行為必須在法律法規規范之下;其次,以強大的社會輿論引導企業關注自身道德,輿論媒體應當對大學生給予關注,進行積極正面的宣傳;最后,對于經常對兼職大學生不利的用工單位進行曝光。
參考文獻
[1]申子嬌, 劉芳南, 姜波.大學生兼職受騙情況及其原因調查研究[J].北京教育 (德育) , 2015.
[2]曹玉錦.大學生兼職現狀的調查分析--以合肥市部分高校為例[J].科教文匯 (中旬刊) , 2015.
[3]張磊, 費江波.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報告[J].讀書文摘, 2015.
[4]顧韻嘉, 錢夢雯.大學生兼職行為的現狀調查、問題分析和對策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 2014.
[5]高曉菲.大學生兼職中的權益保護問題探究[J].法制與經濟,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