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4-050-01
“優化課堂評價機制,激發內在學習動機的研究”,2019年1月通過評審,被立項為廣東教育學會2019年度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自立項后,課題組全體成員圍繞課題的研究目標,認真鉆研,大膽實踐,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評價機制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經過大家近一年來的研究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獲得了一些啟示,引發了一些思考,現總結報告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內容
(一)研究的意義
經調查統計,在實踐中我校課堂評價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盲目鼓勵。教師在課堂上堅持對學生進行“激勵”,但缺乏正誤、深淺之分。
2.注重考試結果,忽略過程。教師過于強調教學質量、考試分數,忽視知識以外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等其他目的。
3.只分對錯,不留余地。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停留在“對與錯”,缺乏對學生實質性的引導與鼓勵,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優化課堂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個別代表訪談,完成我校五、六年級現有課堂評價機制的調查及匯總;歸類分析,現有課堂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解決的方案。
2.在現有評價機制的基礎上,建立形式比較復雜的互動評價網絡一一多對多的雙向互動評價,增加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從而使課堂評價方式逐漸多樣化。
3.在課堂評價內容方面,增加以下幾個方面:①關注學生思想品德的呈現;②關注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③關注學生的小組團隊合作能力;④關注學生的課堂活動行為。教師不再過分強調知識的認知,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
4.教師在評價時,密切結合有深度的日常生活,深度挖掘教學資源、整合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做到及時發現問題,機智引導,細致點化瞬間生成的鮮活話題,為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與靈氣,為學生在不經意中打造一種感受頗深的靈動性課堂。
5.將新建立的課堂評價機制應用于五六年級的課堂評價中,不斷實踐,通過調查文件、個別訪談,收集學生在新的課堂評價機制中,自主學習能動性的情況。
6.進一步優化新的課堂評價機制,應用于課堂之中,最終形成結題報告。
二、課題研究過程
1.收集資料分析問題:
為了更好地了解現階段五年級學生課堂評價情況,我們對全級學生以抽查方式進行了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情況調查問卷,經對問卷調查的匯總分析如下:
老師在同學們回答完問題后馬上評價占五年級總人數46.2%,幾位同學都回答完后再評價占了48.5%,課堂上老師除了口頭評價外,老師通過眼神、手勢、表情暗示來評價占了44.2%,通過掌聲鼓勵評價占了30%,通過物質鼓勵來評價占了25.8%,表明老師鼓勵學生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眼神、表情和手勢,對學生的鼓勵力度還不夠。回答完問題后,老師只簡單地用“對”或者“錯”來評價占了51.9%,表明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過于簡單,語言不夠生動,不能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老師在課堂上對同學們的品德行為進行評價只占了21.2%,表明老師對學生的品德行為不夠關注,評價不夠完善甚至沒有評價。
2.學習研究解決問題
在課題研究中,為了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盡量掌握最真實的數據,以充分了解我校課堂評價的現狀,突破傳統的課堂評價存在的局限性,通過科學的課堂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促進教師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本課題組成員圍繞上述目標,全面鋪開課堂教學評價機制的研究。
(1)老師們參與蘇州市教育質量檢測有關理論學習,與學科主任一起探討檢測結果;
(2)老師們積極開展課堂評價指導,通過公開課、示范課把評價機制應用于教學中;
(3)老師們對課堂評價優化實施下的課堂教學進行反饋研討;
我校通過建立科學的課堂評價機制,讓課堂評價成為學生愛學、樂學的催化劑,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促進各學科學業水平的提升。
三、課題研究成果及成效
(一)研究的結論
1課堂評價方式逐漸多樣化。具體表現在:①學生自我評價;②學生之間相互評價;③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的學習自主權提高了,學習興趣提高了。
2.課堂評價內容逐漸多元化。課堂評價內容增加:①學生思想品德;②學生語言組織能力;③學生小組團隊合作能力;④學生課堂活動行為。教師不再過分強調知識的認知,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上課思維活躍程度明顯提高,老師在課堂上更加注重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3.課堂評價逐漸客觀化、具體化。具體表現在:①學生喜歡老師的評價方法;②學生更愿意參加課堂活動;③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更加積極主動;④學生學科的知識與成績相應提高了。表現出老師更加嚴謹的科學評價態度。
4課堂評價語言更加生動、幽默、富有感情。老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語言更加生動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具體表現在:我校整體上學生學習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更加積極主動了,課堂更加活躍了。
(二)研究的主要成果
(1)林貴璇.“你劃我猜”引發的思考與追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加點“味精”,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廣東教學報》[J].2019.12.09,第3284期。
(2)完成課堂評價機制的調查,撰寫“優化課堂評價機制,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研究報告。
四、研究的體會與思考
在為期一年的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從收集資料,建立評價機制,反饋修改,進一步實踐驗證,不斷循環。對于建立科學的課堂評價機制還需要不斷去探索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如何通過課題評價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還有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比如:通過課堂評價機制,(1)如何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這是學習基礎;(2)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受益終生;(3)使學生形成科學世界觀和良好個性品質,在課堂教授中滲透德育教學,使學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在研究課堂評價的同時還要衡量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達成度。
【本文是廣東教育學會2019年度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優化課堂評價機制,激發內在學習動機的研究》(課題編號:GDXKT20089)的結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