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巴圖
【摘 要】蒙醫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蒙醫學以獨特的理論體系、獨到的臨床療效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醫學的沖擊,蒙醫學現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蒙醫學怎樣才能在新世紀的科技浪潮中逐步成長,如何面對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呢?這是我們蒙醫界迫切的、艱巨的一項任務。筆者認為,只有全面引入現代化的科技手段,蒙醫才能取得迅速發展;只有對蒙藥及療術器械進行改進,蒙醫才能在醫學界占據應有的陣地;只有不斷引入現代人文科學的成就,蒙醫才能不斷地完善,促進蒙醫藥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蒙醫藥;發展;認識
一、前言
蒙醫藥學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蒙古學的重要研究領域。其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蒙古族同疾病做斗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為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完善蒙醫藥學科專業體系,如何在不斷提高培養質量的過程中推動教育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是目前蒙醫藥學教育的一個主題。
二、蒙醫藥學教育發展思考
(一)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已培養的部分蒙醫專業畢業生臨床及科研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能令人滿意,與名蒙醫專家的水平尚有較大差距。蒙醫藥學研究生將是推動蒙醫藥發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在蒙醫藥教育中,尤其在蒙醫藥專業研究生教育中更要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蒙醫專業研究生教育培養情況可以分基礎文獻、臨床、蒙藥三個主要方向。基礎文獻方向研究生的培養以蒙醫藥文獻傳統整理及考證為主要內容,真正在蒙醫生理、病理學獨特理論的特點及規律方向發展研究極少。不重視理論的提高與創新,蒙醫學就不能發展。迫切解決蒙醫基礎研究方向的師資奇缺及改善科研條件已成為蒙醫學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問題,應充分發揮蒙醫學研究生教育的現代發展和基礎與臨床不可分割等特點,引進動物實驗與臨床試驗等方法,把現代醫學的檢測方法和指標用于蒙醫基礎研究方向研究生的課題研究。臨床方向研究生的培養以蒙醫治療某種疾病為主要內容,多采用臨床試驗方法,同西醫或中醫相近治療方法進行比較研究。蒙醫臨床方向研究生教育應注重培養臨床實用型人才,提高師資臨床帶教能力,以蒙醫的思維方式指導學生,改善醫院蒙醫臨床實習條件,切實強化蒙醫臨床方向研究生的蒙醫臨床能力及研究能力的訓練。蒙藥方向研究生的培養采用動物實驗方法進行蒙藥驗方藥理及工藝研究為主要內容,真正對臨床蒙藥“五元、六味、八性、十七效”特色理論及組方原則、傳統劑型、臨床應用特點等方面研究極少。蒙醫學的發展很多難題的解決要靠蒙藥的研究與開發,但蒙藥的研究一定要以蒙醫理論的指導為基礎,不能一味走分離、提取有效成分的植物化學研究道路。蒙醫學研究生教育蒙藥方向的培養應注重臨床蒙藥理論及應用規律的掌握與運用,把蒙藥復方“多因素、多環節調節”、“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特點和優勢方面研究與研究生的課題研究相結合,更有利于提高蒙醫臨床蒙藥方向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突出蒙醫藥學特色與優勢
蒙醫藥教育和人才培養問題是個敏感的問題,關鍵是要讓學生真正掌握正確的蒙醫藥思維方法。如何引導學生樹立對蒙醫藥的牢固信心,是蒙醫藥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衡量蒙醫藥教育成敗的標準。十幾年的現代蒙醫藥教育培養的蒙醫藥人才,為什么有人半途而廢,有人身為蒙醫卻在行西醫之道?就是因為缺乏信心。因此,信心是蒙醫藥入門的一個標志。只有樹立了信心,才能夠學好蒙醫藥。
(三)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醫學的發展與進步,不僅有賴于一大批高水平臨床職業醫師的培養,更有賴于醫學理論研究的突破及臨床應用理論、應用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兩者之間互為支撐、互為依托。近年來,蒙醫藥專業的擴招,有所忽視或淡化蒙醫藥學理論與臨床應用技術創新的科學研究,勢必弱化師資隊伍整體教學研究的水平與能力,自然影響了學科建設水平的提高。同理,對那些承擔科學研究課題的導師來說,如果沒有一定量的研究生的投入,其研究的順利進行及研究的進一步深化也將受到影響,并會制約蒙醫藥學研究后備隊伍的成長。從提高研究水平的角度看,蒙醫學專業老師必須有自己穩定學科研究與培養學生的方向,并承擔與自己培養方向一致的一定量的科學研究課題。
解決蒙醫藥學科發展上面臨的問題,也要在教育工作改革的過程中尋找辦法與途徑。學校與行業領導要根據蒙醫藥學科發展的需要以及臨床醫療的客觀需求,調整、優化甚至重組蒙醫藥學科,取得行業認同,確定符合蒙醫藥學科特點的分類與建設標準,而不是簡單套用現代醫藥學標準。教育和衛生主管部門,要鼓勵蒙醫藥專業學生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加快學科及專業方向調整及優化的步伐,面向國際教育和醫療市場,為實現蒙醫藥學教育國際化做好基礎工作。
總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蒙醫藥學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對滿足社會對蒙醫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起著重要作用。在深化蒙醫藥學教育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時,既要認真繼承蒙醫藥學特色和優勢,又要善于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和知識,努力培養高層次蒙醫藥人才,造就更多的名蒙醫,以推進蒙醫藥事業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畢力格.淺談蒙醫藥的走向.家庭醫藥.2011(6).
[2]牡丹.蒙醫藥事業的發展.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