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陽
(天津外國語大學 求索榮譽學院,天津 300204)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服務業對維持國家金融體系穩定、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均衡發展具有支撐和導向作用。作為環渤海地區的核心,自“京津冀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京津冀一省兩市在各領域的戰略合作正助推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金融服務業是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立,京津冀三地的金融服務業,尤其是融資租賃、離岸金融等業態面臨著新一輪的發展機遇,金融服務業競爭力已成為京津冀區域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相比珠三角、長三角都市圈,京津冀的金融服務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何改進京津冀城市圈金融效率、提升金融服務業的競爭力,逐漸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內外學者對金融服務業競爭力的內涵和評價方法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使得對金融服務業競爭力的研究日益完善。
影響最廣泛的是世界經濟論壇關于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中給出了關于金融競爭力領域的評價指標[1],涵蓋了四大類要素和27 項具體測量指標;邁克爾·波特構建的關于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六因素“鉆石模型”則為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的評價提供了分析方法和工具[2];英國Z/Yen 智庫構建的包括配套設施和商業環境等多方面的金融中心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對全球金融中心進行權威排名的重要參考[3]。在國內,倪鵬飛(2003)[4]認為評價城市金融競爭力首先應關注其金融資源;周立群和潘宏勝(2003)[5]則把金融體系競爭力總結為涵蓋五方面的29 項具體操作指標;趙彥云(2005)[6]則認為金融競爭力評價應同時關注基礎、核心和環境競爭力;周孝坤和馮欽(2013)[7]則同時考慮城市金融發展狀況和影響其發展的生態環境。
里德(1980)[8]采用了聚類分析的方法對世界上相對較為發達的金融中心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周立群和潘宏勝(2003)[5]使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的方法對城市金融體系競爭力進行了測度;梁小珍等(2011)[9]采用三種不同方法對城市金融競爭力進行了評價,并對結果進行了一致性檢驗及組合評價;周孝坤和馮欽(2013)[7]使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對城市金融競爭力進行評估;張凡(2015)[10]構建了基于改進灰關聯度的金融服務業競爭力評價方法,并利用問卷調查法篩選出構成金融服務業競爭力評價的指標體系。
本文在已有的金融競爭力概念和評價指標的基礎上,使用熵權TOPSIS 方法對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進行評價,并使用障礙度模型對障礙指標進行診斷。
本文在選取指標時參考的原則包括全面、層次、可比及可操作性四原則,以確保對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的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廣度、口徑范圍一致,且所選指標方便操作,并保證所有的指標的數據是可獲取的并較容易量化。本文構建的關于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的具體指標體系及其層級關系如表1 所示。

表1 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TOPSIS 方法是一種逼近理想的排序評價法,首先找出最優目標(正理想解)和最劣目標(負理想解),然后算出各目標與正負理想解的接近度,最后可得出各評價單元的最終排名。但TOPSIS 方法需對各指標的權重進行打分,使評價結果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不夠客觀,為解決這個問題,在評價過程中引入了熵權的概念,使用熵值對指標進行加權,也就是熵權TOPSIS 的方法[11]。
設各省市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評價體系中,X 為原始數據矩陣,其中的元素Xij為第j 個評價單元在第i 個具體指標上的取值,其中i=1,2,…,7,而j=1,2,…,19 代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二級指標。原始數據矩陣為:

1.將各省市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評價的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相應的規范化矩陣:

2.計算各指標的熵值,得到各指標的權重,構建熵權規范化矩陣:

其中,k=1/ln(m),熵值ej的取值范圍是0≤ej≤1。
根據熵值進一步得到指標的差異系數,即gj=1-ej。在此基礎上,定義各指標的權重為:

則構建相應的熵權矩陣為:

將數據的規范化矩陣與得到的熵權矩陣W 相乘,得到熵權規范化矩陣:

3.計算正負理想解
4.計算各評價單元與正負理想解之間的距離
5.計算相對接近度并得到評價結果
設Ci為第i 個評價單元的相對接近度,則:

其中,C 值越大表示該評價單元越接近正理想解,則說明該省份的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越強。將相對接近度按大小進行排序就得到各省份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的排名。
為探索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競爭力的提升策略,本研究利用障礙度模型對各省市的金融服務業各維度的障礙因子進行診斷,以找到制約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發展的關鍵障礙因素,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模型中的因子貢獻度直接利用計算出的各指標對總目標的權重,指標偏離度是指單個指標與金融服務業競爭力目標之間的差距,障礙度指的是單個指標對金融服務業競爭力的影響程度[12]。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指標偏離度:Oij=1-pij
其中,Fj為因子貢獻度,Oij為指標偏離度,而Mij為各個指標相對于總目標的障礙度。
本研究選取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廣東7 省市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各省市2018 年統計年鑒及《中國金融年鑒2018》。
1.金融服務業各維度競爭力評價。以各省市金融規模競爭力評價為例,步驟如下:
(1)將各省市金融規模競爭力維度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對7 省市金融規模競爭力維度5 個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相應的規范化矩陣:

(2)計算各指標熵權值并構造出金融規模競爭力維度的加權規范化矩陣,得到的金融規模競爭力維度的熵權矩陣為:

將規范化矩陣與計算出的熵權矩陣相乘,可得熵權規范化矩陣:

(3)確定各指標的正負理想解,如表2 所示。

表2 金融規模競爭力維度各指標的正負理想解
(4)計算各評價對象與正負理想解的歐氏距離,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各省市金融規模競爭力指標的歐氏距離及相對接近度
(5)確定各評價單元的相對接近度并得出各評價單元金融規模競爭力的排名,如表4 所示。同理,可依次計算出其他3 個維度的相對接近度,并得出相應的排名,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各維度金融競爭力的相對接近度及排名
2.各省市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的整體評價。對各個維度指標的評價只能反映出各地區金融競爭力的單一方面,而缺少對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的評價,因此綜合4 個子維度的所有指標對各地區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進行評價,得到了總相對接近度及各地區的排名,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各省市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評價結果
3.各省市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指標障礙度分析。使用文中提出的障礙度模型,對7 省市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的所有指標的障礙度進行測算并列出障礙度排名前5 位的指標及對應的障礙度,具體結果如表6 所示。

表6 各省市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障礙因子及其障礙度
1.京津冀金融服務業各維度競爭力評價結果分析。在金融規模方面,北京的金融規模競爭力明顯要優于天津和河北。京津冀金融規模與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省市相比,整體仍然處于比較明顯的弱勢。相對金融規模,北京和天津具有更強的金融環境競爭力。在金融效率競爭力方面,北京表現出絕對的領先優勢,而天津作為直轄市在金融效率維度沒有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河北省仍然排名最末位。北上廣三地在金融效率方面顯示出了絕對的競爭優勢,完備的金融市場和體系、集中的金融資源使三地的金融服務業發展形成了明顯的馬太效應,金融業已經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金融發展競爭力方面,北京排在第一名,天津和河北仍處于絕對的劣勢。成熟的基礎設施及較強的科研實力為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的金融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而河北省在社會環境和基礎設施上的欠缺將成為制約其金融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整體評價結果分析。根據表5 所示的整體競爭力排名情況,北京以絕對的優勢排名第一,而天津和河北處于最后兩位,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呈現出極為不平衡的態勢。北京在4 個子維度上表現相對較為均衡,金融服務業整體競爭力體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優勢,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和絕對的競爭優勢。天津在金融環境和效率競爭力2 項上表現相對較好,分析發現天津在金融相關率和金融貢獻率2 個指標上表現不俗,這與天津近年來集中優勢力量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密不可分,而整體競爭力水平還相對落后,還需加大力度擴大金融產業規模,逐步促進金融改革分層次、分階段地有序推進。河北省在4 個子維度評價中都表現較差,從而整體競爭力呈現出絕對弱勢,金融規模較小、資本市場不完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社會環境和基礎設施方面相對欠缺是導致其金融服務業缺乏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3.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障礙因子分析。根據表6 障礙度的計算結果,阻礙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提升的主要障礙因子基本上都隸屬于金融規模維度。這與前文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北京雖然整體競爭力排名位列7 省市的首位,但是金融規模競爭力排名僅為第四位,也從側面說明該維度的指標對其整體競爭力排名有較大的障礙。對天津和河北來講,障礙因子除金融規模相關指標外,還分別涉及金融發展和金融環境維度的指標(即萬名就業人員專利授權數和萬元生產總值使用外資金額)。天津和河北兩省競爭力整體排名處于較明顯的弱勢,除金融規模的限制,還受到環境和發展2 維度中相關因素的影響。因此,提升京津冀尤其是津冀兩地金融服務業整體競爭力,首先要突破金融規模的制約。
本文運用經熵權改進的TOPSIS 方法對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進行評價,并對其障礙因子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一是京津冀在金融規模競爭力上存在較大的弱勢;北京在金融環境、效率和發展競爭力三方面都表現出絕對的優勢,而天津在金融環境方面表現相對較好,河北省4 個子維度的競爭力都處于絕對的劣勢;二是京津冀競爭力整體評價表現不均衡,北京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而天津和河北競爭力整體較弱;三是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競爭力的障礙因子主要集中于金融規模維度。基于上述實證分析的結果,提出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對策如下。
金融規模是影響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京津冀中金融服務業整體競爭力較低的天津和河北兩省市都存在金融規模較小、金融服務業結構不合理、新興金融機構發育不完善等問題,因此兩地應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不斷完善金融服務業運行機制,健全金融體系的核心功能,優化金融結構,在擴大傳統金融機構規模的基礎上,加快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建設,在整體的金融戰略和制度的保證下盡快提升金融服務業的綜合競爭力。
京津冀金融服務業發展水平不均衡,應發揮比較優勢加快推進金融服務的改革和創新。北京應充分利用總部經濟優勢,加快推進金融服務業的創新,帶動京津冀地區金融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天津應緊緊圍繞離岸金融和產業金融并行的發展路線,大力推進離岸銀行業務中心、離岸基金業務中心和離岸保險業務中心建設,形成體系完備的離岸金融市場,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新型產業融資方式,形成實體產業和金融服務業之間的良性循環。對于河北而言,需要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努力構建良好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為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打好基礎,同時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的戰略規劃,加大金融創新的力度,完善金融服務業的功能。
京津冀要加快建立協同發展機制,從而實現區域金融資源利用的集聚效應,為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增添新動力。京津冀金融業的協同合作應形成對話協商機制,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減少京津冀發展中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金融風險,在金融企業間實現客戶資源和金融技術共享、金融產品的聯合研發、金融市場的共同拓展以及金融發展的相關經驗交流,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在三地間的自由流動,以實現區域內金融資源的高效配置,打破京津冀三地金融服務業發展不均衡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