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教育是在勞動中產(chǎn)生的,勞動也是重要的育人方式。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當前學生勞動意識淡薄是我國社會發(fā)展面臨的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勞動教育。在學校開展勞動教育,重塑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可以對學生的持續(xù)成長與全面發(fā)展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生勞動觀念問題的提出
勞動觀念是人們對勞動的基本態(tài)度與看法,勞動觀念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勞動教育能否有效地落到實處。當下,初中生的勞動觀念就存在很大的偏差,其表現(xiàn)和原因大致如下:
1.問題呈現(xiàn)
當下,初中生的勞動觀念是功利化、經(jīng)濟化、片面化的。他們只看到了勞動帶來的體力艱辛和經(jīng)濟價值,因而認為勞動是最無用的、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每當學校或班級有勞動任務時,他們便會想盡辦法“偷工減料”“請假逃避”;每當家長給他們布置家庭勞動任務時,他們就會感到心情郁悶、委屈,大發(fā)脾氣,甚至會在勞動之前向家長索要報酬。可見,他們早已沒有了該有的勞動熱情和勞動積極性,無論是勞動態(tài)度還是勞動觀念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2.原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勞動觀念問題的原因比較復雜,大致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來分析:
第一是家庭維度。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家長千嬌萬寵的寶貝,無論家庭條件如何,家長一般都會承擔所有的家務,特別是在孩子入學以后,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家長更是大包大攬,致使有些孩子上了初中還沒有學會基本的勞動技能。
第二是學校維度。出于對學生安全、教學進度、家長想法等多種因素的考慮,大部分學校選擇了將學校的勞動工作外包出去,如聘請專門的保潔人員負責衛(wèi)生打掃。如此就大大縮減了學生的勞動空間,給他們造成一種勞動是其他人的事、是用來掙錢的手段的假象。有的學校更是將勞動作為一種“懲戒”不良行為的手段,如上課遲到罰掃地,這使得學生將勞動看作是糟糕的體驗,加劇了勞動教育的難度。
第三是社會維度。一些社會不良現(xiàn)象、浮躁觀念,也侵蝕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有人鞍前馬后、隨時伺候的“貴族”生活。這對缺乏辨別能力的初中生來說,更是造成錯誤引導,同時加劇了他們對勞動的漠視。
第四是自身維度。初中生的思維觀念尚未定型,他們很難從眾多影響中分出好壞,因而很容易受到社會功利現(xiàn)象、庸俗經(jīng)濟觀念的影響,曲解了勞動的價值內(nèi)涵。
二、更新初中生勞動觀念的措施
“析其因”是為了“變其果”,之所以對當下初中生勞動觀念問題進行探究,是因為我們要從問題和原因出發(fā),找到重塑初中生勞動觀念的措施,讓勞動教育能夠在學校教育中再次煥發(fā)光彩。以下筆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重塑學生勞動觀念呈現(xiàn)自己的思考。
1.豐富勞動形式,增強教育吸引
勞動是簡單的,也是復雜的。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參與的勞作形式有很多,但在學校勞動教育過程中,學校采取的勞動教育措施卻往往是十分單調(diào)的。這種單調(diào)的勞動教育形式,不僅不符合初中生思維活躍、喜歡獵奇的心理特點,而且也給勞動貼上枯燥、乏味等不好的標簽,使得初中生的勞動觀念更加扭曲。所以說,要想重塑勞動觀念,提升勞動教育實效,我們就必須豐富勞動教育的形式,吸引學生更積極地參與進來。
在勞動教育活動推進過程中,我校對勞動教育的形式進行了系統(tǒng)開發(fā),除了校園技能性勞動和自助服務式勞動之外,還有社會公益勞動、家庭體驗勞動等。同時,在每個大的勞動模塊之下,還分出了很多小的勞動單元。如校園技能性勞動,我校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研究和廣泛的意見征集,確定將校園技能性勞動模塊分成“學習助手”“班級責任”“校園創(chuàng)客”“校園美妝”四個單元。其中“學習助手”單元設定了一些與學習相關(guān)的勞動技能教學活動,如整理書桌等;“班級責任”單元則對班級勞動任務進行了細分,設定了崗位、提出了具體的任職要求;“校園創(chuàng)客”則凸顯對校園資源的優(yōu)化利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班級廢品的處理”等;“校園美妝”則設計了“裝點班級”“校園衛(wèi)生的維護”等校園、班級整理任務。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勞動教育的系統(tǒng)性和豐富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現(xiàn)有教育素材,而且也延伸了學生心中的勞動概念,有力地消除了勞動在學生心中的不良形象。
2.創(chuàng)新勞動課程,提升教育實效
高效的勞動教育需要通過完善、創(chuàng)新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加以落實。目前,還有不少學校并沒有構(gòu)建專門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而是將勞動教育簡單地歸于“德育處”,分散于各班主任老師手中;同時也沒有設置專門的勞動教育老師,形成有效的勞動教育督導和評價模式。改革勞動教育管理模式,將勞動教育從校園制度層面固定下來,不僅是提升勞動教育時效性的需要,也是強化師生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重塑學生勞動教育觀念的有效辦法。
我校成立了專門的勞動教育開發(fā)部門,預撥了專門的勞動教育實施資金,并聘請了專門的勞動教育老師,開發(fā)建設了以“以勞樹德”為主題的校本課程和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主題活動。與此同時,我校還根據(jù)勞動教育課程的基本特點,制定了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評價制度,并給每個學生都編訂了勞動教育成長檔案。每次勞動授課或勞動教育活動結(jié)束之后,勞動教育教師都會從勞動認知、勞動情感、勞動意志、勞動行為四個方面,以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并將結(jié)果記錄在他們的成長檔案中。在期末測評過程中,教師會整合學生勞動教育成長檔案,對學生本學期的勞動成長情況進行動態(tài)分析,并形成勞動教育評價。通過成立專門的勞動教育機構(gòu),我校將勞動教育擺到了與學科知識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然后通過建立以定量與定性共生、過程與結(jié)果共存,且具有個性化、差異化特征的勞動教育評價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勞動教育的校本課程中,收獲成長與喜悅,并內(nèi)化為正確的勞動觀念。
3.多方共建參與,強化教育支持
學生是學校的成員,也是家庭的成員、社會的成員。因此在轉(zhuǎn)變學生勞動觀念的過程中,除了要強化校園教育力度和校園教育質(zhì)量外,我們也不能忽視社區(qū)和家庭的教育作用。要多個教育主體共同參與,幫助學生樹立自覺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
在勞動教育實踐中,我校積極尋求社會和家庭的支持,以多主體聯(lián)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勞動資源,讓“愛勞動”成為貫穿學生生活的主流信念。例如:在社會公益性勞動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除了設計了“崗位模擬”“植物保護”等校內(nèi)活動單元,還積極尋求社區(qū)和社會的支持,組織了“夕陽紅”敬老活動、“一日交警”活動等,提升了勞動課堂的真實性,拓展了勞動教育的空間。此外,在家庭體驗性勞動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們還積極尋求家長們的支持,組織了“包水餃”“蒸米飯”“衣櫥整理”等親子共勞活動,不僅維護了親子情感,還提升了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勞動成就美德,勞動創(chuàng)造人才。重塑學生的勞動觀念不僅是發(fā)展勞動教育的需要,也是提升學生品德修養(yǎng)的要求。而學生勞動觀念的轉(zhuǎn)變是以豐富的勞動教育活動形式、完善的勞動教育制度和多個教育主體的有力配合為基礎(chǔ)的。因此在實踐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深挖校本教育素材、完善校本勞動教育制度,也要放開眼界,積極尋求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楊 婷? ?江蘇省無錫市湖濱中學初中部,一級教師。無錫市第四批中小學德育新秀,無錫市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