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與發展的主體。“少教多學”教學理念,提倡還給學生以自由的課堂時間和課堂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討論、自主地探究,教師少講、精講,學生多學、慧學,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地進行體驗、思考,從而在優化課堂生態的同時,實現教學成果的落地。我們應該認識到“少教多學”所體現出來的育人思路,即通過創設生動的主題情境,共同參與、交往互動,著力培育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啟發、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那么,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呢?筆者基于自身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從價值探因、內容定位和方法策略三個方面,初步分析“少教多學”課堂應聚焦的三個要點——形成學習能力、凝練核心知識和引導思維過程。
一、形成能力促發展
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實現自身價值的核心競爭力。少教多學課堂教學摒棄了機械學習和僵化教學,發展學生的“學習力”:通過啟迪發掘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與潛力,讓他們為未來發展做好充足的準備;通過彈性設計的教學形式與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實現個性才能的高高揚起;通過落實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育,增強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毅力。
學科核心素養是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課堂教學主要就是基于此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就數學學科而言,學生要能夠觀察、發現客觀現象主要特征,通過抽象、建模,分析、判斷,計算、證明,揭示其內在規律?!吧俳潭鄬W”課堂教學遵循數學能力培養要求,在教學中注意涵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等能力。教師提示、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教給他們解題的方法、思想,促進認知理解和能力建構,助力數學能力目標的達成。
二、凝練核心“趣”思考
“少即多”是少教多學的一個核心理念。這里的“少”,從內容上講,就是集中體現了學科育人價值的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課程學習的關鍵所在,抓住了核心,學生就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抓住他所要教的內容的本質,將其精髓教給學生”。
數學是一門強調理解、運用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方法的滲透,要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比如,“整數的減法運算”知識的教學,可以通過啟發、引導,設計分組合作、成果交流,讓學生自主探尋解題方法,總結解題規律,了解兩數相減運算體現的是“轉化”“抵消”思想,從而真正地理解、掌握整數加減的運算法則。可見,課堂上教師教的“數量”盡管不多,但如果注意對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激發,把知識核心教給學生,有效提示學習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凸顯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那么,學生將體驗得更深、思考得更多、探究得更廣,并且更能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可持續性學習。
三、引導思維“慧”探究
教師“少教”的目的歸根結底在于學生的“多學”。要實現少教多學,有必要踐行基于學生自主學習思維引導的教學方法。具體地說,預學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完成知識清單,確立預學觀念;展示階段,要構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主導作用的課堂生態;復習階段,要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形成持續學習的能力。
1.預學梳理,明晰教學目標
備好課是教師教好的前提,做好預習是學生學好的基礎。課堂上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如果沒有對學情、生情的深入了解,教師就無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課堂效果就不會理想,或是造成學生聽不懂,或是課太簡單,學生聽起來索然無味。同樣對學生而言,做好預習,能夠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帶著問題來上課,做到有的放矢,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實現。
學習單的形式可以有效實現預學、預教,讓教師充分把握學情、生情,讓學生確立預學觀念,梳理知識要點。教師提前針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做好預學學習單的設計,學生則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填寫。通過這樣的形式,既強化了教學的目標性,明晰了主題情境,使得水平不同、起點各異的學生,都能夠高質預習,也利于教師有效把控課堂進度,提升教學效率。比如上《周長》一課時,設計如下學習單,助力學生預學梳理,把握知識重點。
2.問題突破,導引思維方法
“少教”不是教學標準和要求的降低,而是要教到點子上,提升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教師要提高教材駕馭和教學實施的能力,要善于啟發、點撥,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為此,教師必須深刻理解自己所教的學科,有什么樣的教學要求、教學重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要在教法上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在學生疑惑處提出問題,點撥思維,激發“學”心。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苯處熞怀鼋痰尼槍π裕愿淖冞^去那種主次不分、難易不辨的做法,增強“導”的力度??傊?,通過轉移教學的重心,要讓課堂時間變為學生自主學習、實踐、探究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能力、素養獲得較好的發展。這樣,教師少教的結果就是給學生留出了更多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多學、慧學。
在上《圓錐體積公式》一課時,教師提問如何計算圓錐的體積,通過問題的引導,教師提示學生做實驗,讓學生從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等底等高三個方面進行驗證,最終得出結論。這樣啟迪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學、真思。
3.整合串聯,構建知識體系
復習課總有很多教師會上成炒冷飯的課,整堂課圍著練習做個不停,這樣的課堂低效呆板,學生也很容易厭倦。上復習課前,教師不妨鼓勵學生根據本單元的知識進行串聯,把所有的知識點都通過思維導圖、列表、網絡圖等學生喜歡的形式加以體現。這樣所學知識就已經復習了一遍,教師課堂上只需要重點突破學生平時易錯的知識點,學生就能夠掌握得很好了。下圖是《圓》單元教學時學生整理的知識點,學生在自主疏通的基礎上整理出相應的知識點,教師據此進行講解。
教育的本質是實現生命的提升,而生命的提升得依靠生命本身?!吧俳潭鄬W”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而設計,讓學生自發地去獲得知識、去解決問題,體現了教師智慧育人和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機統一。
林清葉?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樂海小學,一級教師。廈門市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