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淑華
摘要:全球天然氣市場聯系日益緊密,卻又有明顯的區域性,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北美和歐洲地區已經逐步建立了開放的競爭性天然氣市場,擁有了各自的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而亞太地區天然氣消費迅速增長,卻因為天然氣市場尚未形成競爭性的市場價格,亞太地區市場溢價明顯,亞太主要國家力爭建立亞太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本文分析總結歐盟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的成功經驗,為亞太國家構建亞太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做出參考。
關鍵詞:天然氣;定價中心
一、構建亞太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
隨著近些年經濟發展以及打響藍天保衛戰等政策的支持,亞太區域國家加大對天然氣資源的使用,成為引領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長的主力軍,天然氣消費市場前景開闊。北美與歐盟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Henry Hub(亨利樞紐)、NBP(英國國家平衡點)建立以后,北美與歐洲區域天然氣定價在向市場化機制轉變,而亞太區域天然氣價格很大程度上依舊參考石油價格,定價機制不能反映天然氣市場基本面。
由于未能建立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不能擺脫與石油掛鉤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導致石油價格上升引起亞太天然氣進口價格溢價。亞太主要進口國明確需要建立屬于自己的亞太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來形成天然氣市場化的定價機制,避免因為石油價格上升導致進口商利益受損和經濟波動。
二、歐盟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形成原因分析
1.歐盟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為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的發展奠定基礎。1988年歐盟通過指令,放開第三方準入,讓終端消費者購買天然氣可以不受限制的選擇供應商,引導天然氣市場走向競爭。之后在2007年立法拆除能源壟斷企業,分離生產與管網輸送業務。隨著市場化改革進程,歐盟天然氣市場競爭不斷加強,各國開始建立天然氣樞紐和交易所。英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建立一個網絡代碼,創建了針對更廣泛的地理區域的虛擬樞紐(NBP)來設定天然氣價格。NBP是一組受管制的入口和出口點,與嵌入平衡區的燃氣設施相連,非常簡化地表示網絡的實際物理特征。通過大幅減少交貨點數量,天然氣的管道網絡特性降低,可以加劇氣對氣的競爭。
2.英國天然氣基礎設施完善,作為英國天然氣運輸主干網的NTS總長6600多公里,有9個儲氣庫、28個壓縮站,為建立虛擬交易樞紐提供了物理基礎。隨著英國與荷蘭天然氣基礎設施的擴建,天然氣市場交易更加便捷,且歐盟整體的市場化改革進程不斷發展,市場自由化程度高,競爭加劇,英國天然氣市場需求旺盛,2018年英國天然氣消費位于歐洲區域第一,將近800億立方米,NBP的交易量都位居其它交易樞紐的前位。
3.NBP不僅是現貨交易市場,也是現貨與期貨的交割地,歐洲國際商品交易所1997年推出以NBP為交割地的天然氣期貨標準化合約“NBP97”,英國進一步開發了多種金融工具來對沖價格風險,主要在ICE進行交易。
三、構建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經驗總結
1.宏觀環境
天然氣市場自由化是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形成的市場外在要求,根據微觀經濟學完全競爭市場的形成條件,只有眾多的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才能夠極大地促進天然氣交易,產品價格才能隨著市場供需關系而定。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通過一系列政策聯系天然氣產業上游與下游,放松管道第三方準入,打破壟斷,積極創造透明和公平的競爭環境,吸引新的參與者,提高市場競爭力度。
2.天然氣基礎設施
根據微觀經濟學理論,商品具有完全的流動性是形成完全競爭市場的必要條件之一,因為天然氣的物理屬性,天然氣市場自由化改革首先要實現天然氣的自由運輸,需要在市場化改革進程中不斷完善管網以及儲運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建立天然氣交易樞紐實現實物交割的硬性要求。
3.金融市場
天然氣金融市場是在現貨市場發展的基礎上產生,國際天然氣區域定價中心的構建都擁有成熟的天然氣現貨與期貨交易市場,期貨市場可以提高交易的便捷性與靈活性,提供公開透明的交易信息以及標準化合約,可以提供長期的價格信號,能夠吸引顧客通過買賣天然氣期貨合約,鎖定交易的價格和數量,在期貨市場實現規避交易風險。
4.市場供需
根據經濟學完全競爭市場理論,市場自由化是創造貿易需求的必要措施,市場越自由,競爭越激烈,而貿易需求也是激勵樞紐和金融市場發展的關鍵要素。供需形成市場,市場決定價格,天然市場交易的活躍與規模的擴大需要強勁的天然氣生產量和需求量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