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1世紀以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成績顯著,但仍面臨盈利水平較低、標準建設滯后、自主品牌分散且競爭力較弱、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國際化發展風險較高等諸多問題及挑戰,產業變革升級發展迫在眉睫。根據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態勢,借鑒邁克爾·波特“鉆石模型”并給予修正,運用修正的“鉆石模型”理論,深入分析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的基礎與環境,從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進行變革升級發展路徑設計,并提出加強國家戰略謀劃、自主品牌國際化塑造、跨界融合發展、標準體系優化、基礎設施建設等對策措施。
關鍵詞: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 F062.9 [文章編號] 1673-0186(2020)004-0084-012
[文獻標識碼] A? ? ? [DOI編碼] 10.19631/j.cnki.css.2020.004.008
汽車正在成為人類社會最大綜合性移動終端之一,與人類社會的聯系正在變得更加復雜多元化,汽車產業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產業的原有邊界被打破,新的邊界變得更加開放和寬泛,這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當前,全球正處于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世界經濟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汽車產業正步入前所未有的歷史變革期,在陣痛中變革與重塑、在重塑中前進與發展。我國汽車產業既面臨汽車產業強國及世界著名汽車集團的激烈競爭,又面臨如何從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躍升的嚴峻挑戰,隨著產業實現全面開放的日益迫近,破解汽車產業變革難題進而實現升級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文獻綜述
國內外對汽車產業研究的文獻豐碩,但對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研究的文獻卻不多,現有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特征趨勢、基礎條件、發展路徑、政策措施等諸方面。
在特征趨勢研究方面,丁偉認為,汽車產業鏈面臨變革,智能網聯成為發展方向[1];凌云認為,汽車將變成電氣化、電子化、智能化和互聯網化產品[2];趙福全等從汽車產業價值鏈、產業格局、產品屬性、內涵與外延,分析研究汽車產業深刻變革的特征與趨勢[3]。
在基礎條件研究方面,萬鋼認為,能源技術和智能化發展引領汽車產業大變革[4];呂理舜認為,電動化推動電池與汽車產業變革[5];白旻認為,汽車產業已成為能源革命、智能網聯革命和生產制造模式革命主要領域和引領性行業[6];陳清泰認為,汽車變革底層是可再生能源、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7]。
在發展路徑研究方面,徐樹杰等認為,“互聯網+”帶來新的創新性變革,引發汽車產業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的轉變,為汽車產業開辟了新的發展路徑[8];劉杰豪等認為,互聯網+汽車變革產業全生態,將成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態勢[9];董揚等通過新變革下國內外汽車產業分析,提出應建立以中國汽車企業為主體的多鏈條交叉式發展路徑[10];喬英俊等認為,應深刻認識汽車產業變革形勢,從自主技術創新、跨界聯合發展、政策資源支持和創新商業模式四種新路徑推進汽車產業升級發展[11]。
在政策措施研究方面,劉堅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變革[12];王洪濤通過分析我國汽車產業現狀及問題,提出應重新認識和盡快制定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戰略[13];王元彬等認為,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應繼續推進對外開放,改革和完善制度環境[14]。
從上述研究文獻可看出,諸多學者從汽車產業變革的特征趨勢、基礎條件、發展路徑、政策措施等進行了研究,但面對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新需求,這些研究仍存在稍顯不足。亟須根據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的現狀及挑戰,從基礎與環境、發展路徑、對策措施進行系統深入研究。
二、中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一)基本現狀
汽車產業是全球規模較大的產業之一,21世紀以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突飛猛進,自主品牌正在崛起,產品質量有效提升,整車研發能力顯著增強。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 780.9萬輛和2 808.1萬輛,約占全球1/3的份額,產銷量連續10年居世界第一,自主品牌乘用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已成為我國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但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28年增長之后,2018年首次出現負增長,2019年延續負增長,2020年發展形勢仍不容樂觀。
目前,汽車產業處于深度變革重塑之中,我國汽車產業正朝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變革升級發展,在產品、產業模式、產業鏈等方面的變革較為凸顯。一是汽車產品迭代升級。自主品牌汽車產品可靠性、安全性、操控性、舒適性等明顯提升,整體質量和技術水平正逐步與美國、日本、德國等汽車產業強國接軌。二是汽車產業模式日益多元化。汽車研發、生產、制造等呈現共享化,全球研發、生產代工、智能制造等模式涌現,網絡約車、分時租賃等模式漸成趨勢。三是汽車產業鏈正在變革重塑。汽車產業正逐步從垂直單一向多領域跨界融合的集成產業方向發展,產業價值由研發、設計、制造等環節向營銷、出行、服務等環節轉移,產業鏈從低端重復向高端復合多元化創新方向變革重塑。
(二)主要挑戰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在變革升級發展中,面臨盈利水平總體較低、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滯后、自主品牌分散競爭力較弱、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國際化發展風險較高等諸多問題及挑戰。
1.產業盈利水平總體較低。2011—2017年我國汽車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盈利與負債狀況,如表1所示。我國汽車產業銷售利潤率、資產收益率呈現下降趨勢,銷售利潤率在2014年之后持續走低,2017年我國汽車產業銷售利潤率低至8.01%,為2011年以來新低;2017年汽車產業資產收益率為9.05%,近二十年來首次低于10%。我國汽車產業資產負債率呈逐年走高趨勢,特別是2014年以來幾乎年遞增約1個百分點,這應引起高度警覺及重視。
2.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滯后。我國汽車產業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變革升級發展進程中,汽車產業標準體系建設相對滯后。諸如汽車及零部件標準、汽車信息安全標準、智能汽車測試評價標準、車用無線通信網絡標準、高清高精地圖(HD MAP或者HAD MAP)服務標準、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建設標準等有待加快建設。
3.自主品牌分散且競爭力較弱。一是自主品牌分散重復。美國、德國、日本等汽車強國乘用車和轎車品牌約3~5家,我國乘用車和轎車品牌按企業算近20個、按車型算100個左右,國內汽車品牌分散重復同質化較為嚴重。二是自主品牌競爭能力較弱。我國汽車中高端市場主要被外資品牌、合資品牌占據,國外品牌通過本土化,實現先進理念與低成本有機結合,自主品牌與國外品牌競爭壓力較大。自主品牌出口較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場,汽車海外拓展有待突破。
4.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從現在到2025年,傳統汽車節能減排要求將越來越高。2017年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兩億輛,巨大保有量帶來能源和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荷蘭和挪威宣布2025年禁售傳統燃油車,印度宣布2030年淘汰全部汽油車和柴油車,德國宣布2030年、英國和法國宣布2040年禁止銷售傳統柴油車和汽油車[6]。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20%左右,汽車產業面臨更加嚴格的國六排放法規,節能減排任重而道遠。
5.國際化發展風險較高。國際高額關稅長期影響我國汽車自主品牌發展,2009年俄羅斯將散裝汽車零件作為征稅對象,奇瑞、長城等汽車品牌發展受到影響;2015年巴西規定汽車零件在南美洲使用率低于65%需多繳30%稅,比亞迪等汽車品牌在南美洲發展受到影響[15]。近年來,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汽車產業影響較大,美國第一輪500億美元加稅清單中,涉及汽車產品有81個稅號,其中整車34個稅號、零部件 42個稅號;美國第二輪2 000億美元加稅清單中,涉及汽車類產品125個[16]。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9年1—6月汽車整車商品累計出口48.77萬輛,比上年同比下降4.69%。
三、中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的基礎與環境
國際上通常應用邁克爾·波特“鉆石模型”分析產業發展基礎與環境,產業發展取決于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持產業、企業戰略與結構和同業競爭四個基本因素、以及機遇和政府兩個輔助因素[17]。汽車作為我國重要支柱產業,不僅具有規模性、多樣性和價值性等顯著特征,其發展還面臨復雜性、創新性、特殊性等諸多情況。為更好分析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基礎與環境,對波特“鉆石模型”加以修正,如圖1所示。政府在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中作用巨大,應為基本因素而不是輔助因素;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所需的生產要素,主要是技術人力資源、知識和技術資源、基礎設施等高級生產要素;需求條件主要為市場需求;企業戰略與結構和同業競爭修正為產業技術和研發,在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中技術和研發更為重要。
(一)高級生產要素分析
在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中,技術人力資源、知識和技術資源、基礎設施等高級生產要素不可或缺,經過幾十年發展,成績顯著但也存在諸多不足。
1.技術人力資源優勢漸趨形成。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3—2018年,我國從事汽車R&D技術人員全時當量從195 682人年上升到260 473人年,增加64 791人年,年均增長率達5.89%,如圖2所示。國內眾多高校,諸如吉林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長安大學等開展汽車教學與研究,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培育專業人才。這說明我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具備一定的技術人力資源優勢。
2.知識和技術資源日益豐富。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以知識和技術為基礎,研發經費和有效發明專利是知識和技術資源的兩個重要指標。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3—2018年,我國汽車產業R&D經費從6 802 237萬元增加到13 121 411萬元,年均增長14.14%;有效發明專利數分別為14 106件、18 840件、23 194件、34 481件、45 168件、57 360件,6年有效發明專利累計193 149件。汽車產業較為充足的R&D經費、良好的知識和技術儲備,為我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我國高速公路里程數位居世界之首,寬帶網絡正快速發展。充電網絡建設穩步推進,高速公路、公共場所、單位內部、居民小區等主要場所覆蓋率大幅提升。2018年1—11月全國共建成公共充電樁近29萬個、私人充電樁43.8萬個,充電設施總量達72.8萬個,充電樁保有量居全球首位。但基礎設施也存在諸多不足,諸如汽車共享服務網點及場地缺乏、新一代信息通信設施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現有道路基礎設施難以滿足智能汽車自動駕駛上路條件等。
(二)市場需求分析
2009—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汽車市場近1/3份額,已成為國內外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從市場需求分析,我國汽車保有量峰值將達或超6億輛,與美國3億輛、日本0.75億輛相比市場優勢明顯,2005—2017年我國汽車保有量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18]。2017年我國汽車保有量2.1億輛,但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145輛,與歐日平均500~600輛、美國超過800輛相差較遠,縱與世界平均約170輛的千人保有量相比也有較大市場空間[6]。無論從汽車保有量的峰值,還是從千人汽車保有量分析,我國汽車市場未來前景廣闊。
(三)相關產業及支持產業分析
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涉及交通、能源、信息通訊、人工智能等相關產業及支持產業,這些產業發展態勢日漸趨好。從2009年中國汽車首次問鼎全球產銷量冠軍,至今連續10余年產銷量第一。2017年上海汽車集團、北京汽車集團、廣州汽車工業集團等6家汽車企業進入全球500強。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150萬輛,我國銷量77.7萬輛,累計銷量全球占比超過50%。自2018年4月《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發布以來,北京、上海、重慶、廣東等10多個省市相繼發布測試規范細則,頒發測試牌照60多張;2018年5月寧波CICV年會(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清華大學牽頭成立自動駕駛地圖工作組;截至2018年8月,全國在建或投入運營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超過16家;2018年9月,我國第一條5G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道路誕生,標志智能汽車邁入5G時代。我國5G等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具有世界領先優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面向全國提供高精度時空服務。相關及支持產業積極的發展態勢,為我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四)技術與研發
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的相關技術和研發,歷經數十年發展成績顯著。2016年長安睿騁完成了重慶至北京2 000公里無人駕駛測試,2017年長安CS55 搭載L4級高度自動駕駛技術APA 6.0完成國內首測。我國動力電池性能指標穩步提升,在稀土永磁材料、位置傳感器等基礎材料和共性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電機關鍵性能指標達國際水平,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部件和集成技術取得顯著進展,2018年我國量產的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265Wh/kg。在智能技術方面,我國擁有諸如華為、中興在互網聯、信息通信等領域具備自主技術的世界級企業,通信設備制造商進入世界第一陣營。
但我國技術與研發能力較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不小差距,關鍵核心技術缺失仍是產業痛點。諸如,高效內燃機與先進變速器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汽車產業的短板;動力電池續駛里程和能耗與國外相比亦有一定差距;車用傳感器毫米波雷達屬于當前主流雷達,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五)發展機遇
1.科技革命為汽車產業創造創新發展機遇。當前,全球正處于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汽車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技術大變革。隨著我國科技革命的深入及汽車技術大變革的加快,新一輪快速發展空間已經打開,推進汽車產業顛覆性和融合性創新深化,為我國汽車產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攀越創造創新發展機遇。
2.汽車消費升級為汽車產業創造高質量發展機遇。我國是全球較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當前我國正迎來汽車消費升級的浪潮,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對汽車要求從產品本身延伸到服務體驗,出行需求從擁有汽車向智能汽車高質量轉變。人們對汽車消費的高質量升級,極大地推動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3.跨界融合為汽車產業創造融合發展機遇。2017年工信部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汽車 +跨界融合工程”。汽車產業跨界融合可概括為“制造體系升級”和“服務體系升級”,涵蓋汽車與先進制造、信息、能源、交通、環境、服務、城市規劃等諸領域的關聯及影響。跨界融合催生汽車產業廣闊的產業生態和發展模式,為我國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創造空前的歷史性機遇。
(六)政府作用
政府主要通過法律法規及政策推進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具體表現在法律法規、戰略引領、技術標準、環境建設等諸方面。法律法規促進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戰略引導從汽車產業頂層設計、技術路線和細分領域統籌推進,技術標準規范汽車產業研發、生產、應用,環境建設著力推進示范區、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建設。隨著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的不斷深入,法律法規及政策仍存在諸多不足。在法律法規方面,諸如智能汽車測試、生產、銷售、使用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待修訂完善;在政策方面,諸如Uber、滴滴等運營模式相關政策有待完善,企業運營面臨政策不確定性及由此引起的風險;在機制方面,諸如信息數據安全等級界定、流通開放共享、運行安全監管等相關機制有待完善。綜合汽車產業的高級生產要素、市場需求、相關及支持產業、技術與研發、發展機遇、政府作用等諸方面,我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的基礎與環境總體良好,但技術與研發、基礎設施、法律法規及政策等仍存在諸多不足,發展前景光明、任重而道遠。
四、推進中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的發展路徑
在汽車產業百余年發展進程中,歷經生產流水線創新的第一次大變革、產品多樣化創新的第二次大變革、精益生產方式創新的第三次大變革,或將經歷第四次大變革。目前,諸多學者就汽車產業變革研究認為,能源技術和智能化發展引領汽車產業大變革,智能網聯成為汽車產業變革發展方向,汽車變成全新的電氣化、電子化、智能化和互聯網化產品,汽車變革底層是可再生能源、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能源革命、互聯革命、智能革命驅動汽車產業深刻變革[1-4,7]。綜合相關研究文獻、以及汽車產業未來變革發展方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是我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主要路徑,如圖4所示。
(一)電動化變革升級發展
電動化代表能源革命,汽車電動化按技術路線,電動汽車可分為(油電/氣電)混合動力汽車(Hybird Electirc Vehicle,簡稱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lug-in Hybird Electirc Vehicle,簡稱PHEV)、純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s,簡稱EV)和燃料電池汽車(Fuel cell vehicles,簡稱FCV)[19],如圖5所示。(油電/氣電)混合動力汽車(HEV),指汽車搭載(油電/氣電)兩種或多種驅動系統車輛,每個驅動系統均可獨立工作也可聯合工作;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可在全電動狀態下工作,也可作為傳統燃油汽車使用,它不完全依賴充電設施;純電動汽車(EV),指以汽車搭載的電池組作為能源供應,通過電機帶動車輪前進的汽車;燃料電池汽車(FCV),指用車載燃料電池裝置產生電力作為動力的汽車。
“電動化”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無可爭議的必然發展方向,幾乎所有汽車企業已走在汽車電動化路上,這場汽車動力革命在戰略上的緊迫性除了能源安全與環境保護外,還有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從國家到地方紛紛發布組合式政策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進程。核心技術、汽車產品、基礎設施推動汽車產業變革,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在于電池、電機、電控,電池因素最為關鍵;汽車產品將集移動、儲能和供能于一身,由耗能機械向可移動的儲能供能單元轉變;為適應電動汽車的發展態勢,應提前布局充電站、充電樁等基礎設施。
(二)智能化變革升級發展
智能化代表智能革命,“智能化”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技術條件。我國智能汽車參照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分級,分為LEVEL1(DA)、LEVEL2(PA)、LEVEL3(CA)、LEVEL4(HA)、LEVEL5(FA),如圖6所示[17],由人駕駛車向車自駕駛轉變,汽車生產從傳統模式向智能制造轉變。汽車產品智能化,通過運用計算機、人工智能、現代傳感、信息融合、自動控制等現代技術,實現駕駛、安全防護、位置服務、生活服務等智能化;汽車制造智能化,數據驅動全面智能化大規模定制化制造體系,主要包括智能設計、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服務等,從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統籌協調推進我國汽車產業制造變革升級;汽車產業模式變革,產業鏈由聚焦“制造”向“制造+服務”深度集成,參與生產服務企業更加多元化,產業跨界融合成為未來發展趨勢;汽車產業基礎設施,智能汽車要實現車與X信息交換與共享,涉及智能交通、出行服務環境、智慧城市等基礎設施,較傳統基礎設施有諸多的變革升級發展。
(三)網聯化變革升級發展
網聯化代表互聯革命,汽車與外界互聯即網聯化,通過云、管、端一體化,擁有或使用信息由“孤島”向“海洋”轉變,從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動終端轉變。目前,傳統汽車與外界互聯較少,未來汽車將通過互聯網與外界環境廣泛聯系,與人、其他車輛、其他智能硬件、基礎設施以及各種服務設施聯通,可為商業模式創新和出行服務集成創造無限可能發展空間。到2025年,隨著5G通信技術的廣泛使用,汽車受使用環境的影響將更大,車聯網將汽車連接到網絡中,或廣泛改變廣大汽車使用者用車習慣。
(四)共享化變革升級發展
共享化引領消費變革和革命,隨著共享經濟普及應用,汽車共享化應運而生,正在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大價值。共享汽車是汽車消費模式的創新,將顛覆汽車所有和個人出行,普遍認為是應用汽車出行的一場深刻革命。國內共享汽車,目前主要有共享出行提供模式、分時租賃模式、P2P共享模式、傳統租賃模式四大類,伴隨5G時代來臨,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或成為出行主要方式。汽車共享化變革,將推動汽車由移動工具向出行服務轉變,進而由擁有使用向共享使用轉變。隨著共享經濟席卷而來,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以推動商業模式創新,使汽車生產、銷售和使用等均被合理高效配置,共享車輛服務或將成為更大市場,汽車共享化正在成為未來新趨勢。
五、加快中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的對策建議
汽車產業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變革升級發展歷程漫長、任重而道遠,應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突破瓶頸制約、彌補發展短板,從國家戰略謀劃、自主品牌國際化塑造、產業跨界融合、標準體系優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不斷完善變革升級發展對策措施,高質量推動我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
(一)加強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的國家戰略謀劃
廣泛借鑒美國、日本、德國等汽車產業強國的先進經驗,圍繞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科學制定國家發展戰略促進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一是國家層面完善政策措施。深入研究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變革升級發展的機理和規律,厘清既有政策和體制機制障礙,科學制定稅收、補貼、發展基金、節能減排等激勵政策。二是國家層面完善法律法規。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涉及法律法規廣泛,需要修訂完善或擬定的法律法規較多,在國家層面統籌規劃協調推進。諸如,智能汽車相關法律法規中,智能汽車測試、示范運營、商業化、保險等法律法規需要修訂完善;共享汽車法律法規中,運營企業、承租人等各方權利義務相關法律法規需要修訂完善,依法規范共享汽車運營環境。三是國家層面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緊貼國際技術發展前沿,梳理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關鍵核心技術,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納入國家科技計劃。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汽車實驗室、汽車制造創新中心、汽車企業技術中心等共享發展平臺,形成一批重大汽車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成果。
(二)強化汽車產業自主品牌國際化塑造
自主品牌是我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的根本,沒有自主品牌就無法成為汽車產業強國。汽車自主品牌國際化塑造,既是我國汽車產業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更是我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是積極推進汽車自主品牌強強聯合。目前,汽車自主品牌最大威脅來自國際巨型著名品牌,即使2017年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北京汽車集團、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等,與國際巨型著名品牌豐田汽車、通用汽車等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整合資源強強聯合以增強國際競爭力勢在必行。二是強化汽車自主品牌質量建設。汽車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無不是品牌質量建設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必須嚴把質量關,把品牌質量建設作為立足國際競爭的根本,推出高技術、高品質、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汽車。三是深化汽車自主品牌國際化合作。廣泛開展與美國、德國、日本等汽車產業強國、以及大眾、奔馳、寶馬、豐田等國際品牌合作,不斷拓展品牌國際化發展途徑。四是提升汽車自主品牌的美譽度。從汽車研發、制造、服務等全方位,積極融入中國文化元素,營造中國特色汽車文化,在世界根植中國特色汽車文化自主品牌,讓世界感知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國際化美譽度,以贏得世界廣大消費者對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普遍垂青。
(三)積極推進汽車產業跨界融合升級發展
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連接著能源革命、技術革命、交通革命和消費革命,廣泛涉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及能源設施、通訊設施、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基礎設施升級建設,產業價值鏈漸趨無邊界,跨界融合升級發展勢在必行。積極引導汽車產業圍繞產品、生產線、供應鏈及商業模式等關鍵環節與能源、人工智能、互聯網、信息通信、物流、交通等跨界融合發展;鼓勵支持汽車企業融合供應鏈、生產鏈、服務鏈等,實現全面智能化大規模定制化制造;積極支持整車企業與造車新勢力開展研發和制造領域共享融合,打造開放共享的汽車研發與制造平臺;進一步提高汽車要素的區域流動性,構筑合理的產業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鼓勵跨區域跨產業協作以增強協同效應。加快汽車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模式創新,聚集汽車產業發展新動能,構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融合發展新生態。
(四)完善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標準體系
緊跟世界汽車產業技術及商業應用前沿,不斷完善我國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標準,以滿足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需要。一是完善汽車及零部件標準體系。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其汽車產品及零部件標準較以往有較大差別,需完善汽車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標準體系、以及配套標準體系。二是完善互聯互通標準。依托移動通信網絡完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標準,進一步完善充電設施、充電服務平臺、車聯網平臺通信協議標準,優化完善車聯網與汽車零部件互聯互通標準,不斷完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設標準。三是完善高清高精地圖服務標準。根據汽車產業發展需要,適當放寬高清高精地圖應用,規范高清高精地圖(HD MAP或者HAD MAP)數據格式標準。四是完善汽車信息安全標準體系。從汽車基礎標準、共性技術標準、關鍵系統與部件標準、功能應用與管理標準及相關標準等方面,進一步促進我國汽車信息安全[20]。
(五)加快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
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基礎設施。在電動化基礎設施方面,統籌布局充電樁數量、區域位置等,統籌規劃充電設施建設、電網建設和城市建設布局;在智能化方面,加快交通感知網絡、智能交通、道路配套設施、出行服務環境、智慧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在網聯化方面,加快互聯網及通訊基礎設施、以大數據為支撐的智能化汽車網絡、5G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及車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完善“人—車—路—云”系統協同網絡平臺;在共享化方面,汽車共享化離不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基礎設施,與此同時,根據城市建設和交通發展規劃,加快汽車共享服務網點及場地、多元化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
參考文獻
[1]? 丁偉.讓汽車連接世界 [J].中國公共安全,2017(10):183-188.
[2]? 凌云.汽車產業的變革趨勢探討[J].西南汽車信息,2018(11):7-20.
[3]? 趙福全,劉宗巍,郝瀚,等.汽車產業變革的特征、趨勢與機遇[J].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2018(3):233-249.
[4]? 萬鋼.能源技術和智能化發展引領汽車產業大變革[J].中國科技產業,2018(8):8-9.
[5]? 呂理舜.電動化推動電池與汽車產業變革[J].電子產品世界,2017(12):8-30.
[6]? 白旻.汽車產業革命與制造強國建設[J].中國國情國力,2018(3):22-24.
[7]? 陳清泰.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偉大的汽車革命 [J].企業觀察家,2018(2):60-62.
[8]? 徐樹杰,王攀.變革與創新——“互聯網 +”時代下的中國汽車產業[J].中國科技信息,2015(23):73-74.
[9]? 劉杰豪,王冬云.互聯網+汽車變革產業全生態 [J].互聯網經濟,2017(10):58-63.
[10]? 董揚,許艷華,龐天舒,等.中國汽車產業強國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8(1):37-44.
[11]? 喬英俊,延建林,鐘志華,等.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9(3):41-46.
[12]? 劉堅.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變革[J].中國投資,2017(21):58-59.
[13]? 王洪濤.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3):24-25.
[14]? 王元彬,汪春雨,鄭學黨,等.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價值鏈地位及新形勢下的發展路徑[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9(3):59-68.
[15]? 李玉仁,張琳.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國際化成長戰略研究[J].新型工業化,2018(12):113-122.
[16]? 李強.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J].汽車縱橫,2019(1):58-60.
[17]? 王小明.中國汽車產業智能化升級發展研究 [J].改革,2019(12):146-154.
[18]? 甄文媛.徐長明:多角度解讀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潛力 [J].汽車縱橫,2018(7):56-58.
[19]? 羅艷托,湯湘華.全球電動汽車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國際石油經濟,2018(7):58-64.
[20]? 孫航,解瀚光,王兆,等.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標準體系建設與產業政策研究[J].中國汽車,2018(12):38-43.
Review on the Reform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Wang Xiaoming
(Chongq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ongqing, 400020)
Abstract: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since the 21st century, but it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low profit level, lagging standard construction, scattered independent brands and weak competitiveness, great pressur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high risk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re extremely urgen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utomobil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we draw lessons from 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and to give correction. Using the correction of the "diamond model" theory, we mad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industry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to desig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electric power, intelligence, network connection and sharing, and It also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national strategic planning, independent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cross-borde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andard system optimiz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Automobile industry; Reform upgrade; Development path
(責任編輯:黎智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