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改革給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帶來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育人理念、教育質量、教育內容、教育過程亟待重新審視與調整。本文旨在思考應對生涯教育變化,探索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優化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改革;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
一、新高考背景下重新審視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意義
1、順應國家新高考改革形勢要求
自從2014年國務院印發新高考改革實施意見,浙江、上海率先進行高考改革;2017年,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市北京、 天津、 山東、 海南正式啟動;2019年,重慶等8個省市陸續實施。高考作為連接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關鍵環節,不僅直接關系著中學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培養模式的調整,而且對高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改革也有重要影響。
2、契合高校就業質量提升與人才培養目的
培養高質量人才是當下“雙一流”建設中的高校的根本目的。同時,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狀況下,高校畢業生作為國家就業需重點關注的群體之一,是穩就業關注的重點。 應對新高考帶來的大學生生涯發展新要求,改變和優化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提高合理的人生規劃能力,增強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大學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重要途徑。
3、適應全程化、連續性的學生生涯發展的迫切需要
隨著新高考改革推進,為適應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新要求,各省市相繼出臺關于高中生涯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學生生涯教育的前置給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從高中階段落地實施生涯教育后的學生生涯適應力與生涯成熟度實際出發,重新審視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是促進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融合與關聯,適應全程化、連續性的學生生涯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新高考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面臨的挑戰
1、生涯教育前置,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育人理念需要轉變
在新高考改革啟動前,雖然國家政策導向“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指導”,但正式實施生涯教育的高中為數不多。而我國實施生涯教育是從大學開始,某種程度上大學生涯教育涵括了初高中學生生涯意識喚醒等任務。面對新高考改革,生涯教育對高中生選科、人生導向的重要性突顯,高中生涯教育隨之納入高中教育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理念、設計都應隨著生涯教育的前置進行改變和調整,重新認識大學生生涯教育的階段性任務,樹立合理的生涯教育育人理念。
2、個體生涯意識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內容亟待優化
新高考促使學生對自己的生涯發展更加重視,生涯教育期待更高。在形勢需求下學生在高中階段開始接受興趣、價值觀、性格、能力的探索,在進入大學前即對生涯知識有著一定程度接觸,個體的生涯意識增強,對基礎生涯教育的啟蒙、喚醒、自我認知需求降低,更多轉向對職業發展、職業選擇決策、相應職業能力素質的需求,生涯教育課程內容更新滯后、教育形式比較單一,教育實效性欠缺,亟待調整和優化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內容及方式。
3、生涯發展規律所需,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可持續性有待加強
學生生涯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這要求給學生提供連續、持續的職業生涯教育。然而,我國大學生生涯教育一方面表現斷層現象,大部分重點針對大一新生職業規劃、大三就業指導,欠缺教育引導連貫性。另一方面,在生涯教育實際過程中,偏重臨近畢業年級的就業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職業能力的長期、持續、配套專業教育的培養偏少,生涯教育全程化、持續性不強。
三、新高考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優化策略
1、認清生涯教育本質,樹立以生為本的終身發展教育理念
新高考改革下,生涯教育旨在滿足學生的生涯發展需求,提高學生的終身生涯發展能力。在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高校生涯教育理念不能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生涯教育,而要將職業生涯教育放在學生個體的整個生涯發展中,致力學生的全面、終身發展,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個體發展,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理想,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實現自身個體價值;從社會發展,幫助學生在認識自我基礎上探索與職業的關聯,把社會價值納入學生個體的價值體系,并應用到自身的發展中,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實現整個生涯發展中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2、掌握學生生涯需求,優化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內容
面對新高考改革,高中生涯教育研究與實踐的興起,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必須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理清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目標和任務,將原有大學承擔的高中生涯教育任務弱化,避免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欠缺吸引力和實效性,以及與高中生涯教育重復而導致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舒伯將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分為五大階段,即成長期、探索期、建立期、維持期、退出期。探索期為個體15至24歲年齡間,探索期又分為試探期(15-17歲)、轉換期(18-21)、試驗并初步承諾期(22-24歲)。大學生正處于轉換期的階段和承諾期的過渡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始考慮未來就業選擇并接受專業領域的學習實踐,職業生涯初步確定,力求實現理想。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應該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將原本的引導學生自我興趣、性格、價值觀探索轉向培養和挖掘學生的特定職業興趣和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對職業進行探索和自主決策,培養市場所需求的職業技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適應力。具體包括:職業觀、擇業觀、就業觀的合理定位、職業興趣的挖掘及職業能力素質的培養、職業適應能力培養與職業角色轉換、求知技能提升、就業權益保護意識培養等。
3、尊重生涯發展規律,構建全程化、持續性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生涯發展是一個人一生連續不斷的過程。在每個階段都有相應要完成的任務,且前一階段的發展程度會影響到后一階段的發展。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要構建全程化、持續性、全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提高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強大學四年各階段生涯教育的銜接,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的差異化生涯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王一鳴.高校畢業生群體應是穩就業關注的重點.新京報,2019.3.
[2].常小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銜接探析.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0.
作者簡介:
唐鳳芬,女,漢,1985年5月生,重慶沙坪壩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
2019年度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三課堂聯動生涯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93314)與2019年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輔導員工作室項目“大學生生涯咨詢與輔導工作室”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