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銅
摘 要: 本文首先闡述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為當下的教學指明了科學的方向,然后進行了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即通過對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傳承這四個方面進行研究,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策略
語文在高中生的學習生活中,是最重要的、最基礎的一門學科,通過學習語文,學生提高了與人交流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表達情感,并且學生還可以儲備更多的知識,使涵養增加,語文與我們民族的文化也息息相關,學好語文,就能更好地傳播我們的民族文化,做一個民族文化的傳播者。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注意有方法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多多發言,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
一、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一)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獨特的素養,也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和基礎方面,教師在教學中更要重視學生語言建構的能力。學生在實踐生活中對語言有敏銳的觀察力,教師要訓練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對學習的語言知識進行積累,并且進行整合分類,在學習、積累的過程中漸漸掌握語言的特點和發現規律,將它們變為自己的經驗,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熟練運用這些經驗和語言與人溝通交流。語言具有工具性,在高中階段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積累,更要重視思想境界的培養,開發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可以深刻地體會語言學習的魅力,不斷提升語言能力。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
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是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的關鍵目標,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語言建構與運用是第一個關鍵,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語言的建構是分不開的,語言體現了思維,思維又推動了語言的發展,這兩者相互扶助,一起發展。思維的提升有助于改變目前的應試教育和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學改革。
(三)審美鑒賞與創造
美育在教育中有重要作用,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鑒賞來提高,語文教學強調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結果,強調學生審美價值的獲取,學會鑒賞,繼而就可以進行審美創造,幫助學生對自身進行塑造。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可以參加各種關于審美鑒賞的活動,獲得審美體驗,培養審美意識,從而提高了審美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掌握表現美感,創造美感的能力。教師要帶領學生多多進行對文學作品的審美鑒賞活動,這也是新課標改革貫穿始終的任務。
(四)文化理解與傳承
這一內涵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要包容、鑒賞其他地區和民族的文化,培養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語文是萬科之父,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是它原本的責任,學生學好語文便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作為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從現代角度來解讀,與現代文學相關聯,使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學可以高度統一。教師還要掌握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從多角度對傳統文化進行展望,使我國的傳統文化能夠與國際文化相融合。尊重各國文化差異,找到中華文化與各國文化的共性與個性,使學生產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培養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語言的建構能力的運用
高中生語言建構能力可以通過練習寫作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來提升,教師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累更多關于語言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比如,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會學生理解并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對萬事萬物的感受,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不同的體裁,這需要學生充分運用他們的語言能力,所以我們要用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的建構能力。例如,在《再別康橋》這一課的學習中,老師可以開展朗誦比賽,讓學生表達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并對學生的朗誦和演講進行點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二)提升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
高中生可以通過朗讀課文促進思維發展與提升,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也是語言運用的過程,朗讀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度和靈活度,每篇課文都有自己的構架,學生在朗讀時可以培養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在上語文課時,老師先讓學生一起大聲朗讀課文,初步有了對于課文的直觀思維和整體邏輯,然后再讓學生分組朗讀課文的每一段,在讀的過程中也要思考,對于朗讀的部分在心中形成一個畫面,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課文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有了文章的整體結構。例如,在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全體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情感如何抒發出來的,再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艾青,體會文章呈現出來的思維。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調動嘴、腦、眼睛等器官,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涵,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首先,教師應該具備過硬的審美素養,其次,可以運用多媒體或者其他教學用具為學生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深入感受課文內涵,最后,鼓勵學生要多融入自然與社會,使學生增加與社會和自然的交流,在人與自然的生活中發現美、感知美,并且能夠表達美的感受。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讀《紅樓夢》,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找出關于人物和場面的描寫,說明那些描寫比較美,并且說出你覺得美的理由,然后學生可以以自己了解的人物為例寫一篇文章,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同學或者老師,也可以是社會中有影響力的人物,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
(四)使學生具備文化理解與傳承能力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與現代的文學和文化相連接,培養學生的對各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面對國際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崇洋媚外。一句話有許多的意義,它所蘊含的思想不是單一的。在高中語文學習中,不再只是文言詩詞的背誦積累,更多的是對作者情感的分析和體會,從《離騷》到《沁園春 長沙》,這也是一種文學方面對文化的傳承和提升,讓人們看到和感受到中國優秀輝煌的傳統文化和歷史。
三、結語
總的來說,作為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努力進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過于追求速度,要按部就班來做,可以先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繼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也要運用掌握多種教學策略,結合教學重點來進行教學,還要關注現在的課程改革政策和考試政策,核心素養的各個方面也要把握,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語文應用能力。所以,教師與學生要做好配合,使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惠庭.基于課外閱讀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對策分析[J].教育藝術, 2017 (8) :34-35.
[2]張東霞.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17,51-52.
[3]潘振起.中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與課堂教學改革[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2).
[4]彭軍.淺談如何培養高中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