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
摘 要:隨著巴塞爾協議III的頒布,我國制定了更佳適合我國國情的《商業銀行資本辦法》,進一步優化對銀行業的監管與風控。雖然理論研究說法不一,但是本文通過對兩次股災前后的銀行表現的分析,得出《辦法》對我國銀行的穩定性起到了關鍵作用。
關鍵詞:銀行監管穩定性
1.研究背景
在2007年,因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的次貸危機蔓延到全球,美國、日本和歐盟各國經濟相繼受到重創。為了解決危機中體現的銀行監管問題,巴塞爾委員會于2010年推出了《巴塞爾協議III》。
我國作為巴塞爾成員國之一,依照國情實行《巴塞爾協議III》不僅是義務,也是完善我國銀行監管體系的必由之路。于是,在2012年年初《商業銀行資本辦法》開始實施,在保留巴塞爾協議III基本思想的同時,《辦法》還結合我國國情分別對資本充足率、杠桿率、貸款損失準備和流動性風險進行監管。至此,我國以《商業銀行資本辦法》為核心的銀行監管體系正式踏上歷史舞臺。
2.文獻綜述
但是,關于《商業銀行資本辦法》的評論與分析一向褒貶不一。早在巴塞爾協議III實施前,美國學者Bernanke(2007)便認為嚴格的資本監管會限制銀行信貸的規模,進而對宏觀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而我國經濟學者黃憲與魯丹(2008)也通過模型研究發現經濟處于下降周期時對銀行業實施監管會加劇經濟衰退;而在經濟處于上行階段時則不會推動經濟發展。
而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強化宏觀監管、維護穩定是金融監管的應有之義,而《商業銀行資本辦法》則符合這一要求。并且《商業銀行資本辦法》還通過改革銀行資本監管制度,提升了銀行的損失吸收能力。因此,以《商業銀行資本辦法》為核心形成的監管體系短時間內不會對經濟造成大量負面影響,我國銀行本身的資本充足率已經夠高了便是其中一個原因,但長期影響仍不可忽視(賈飚,2015)。
3.《巴塞爾協議III》具體要求與《商業銀行資本辦法》具體要求對比
前文有提及,我國作為巴塞爾成員國之一,依據《巴塞爾協議》對國內銀行業資本進行監管改革是應盡之責,但作為一個新興的經濟體,我國在銀行資本監管方面也有許多不可忽視的特有情況與問題。因此我國在依據《巴塞爾協議》制定《商業銀行資本辦法》時,充分考慮了本國國情,提出了對貸款撥備覆蓋率、撥備覆蓋率以及系統性銀行附加資本的要求,并提高了其他幾項的最低限度。這些要求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我國商業銀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仍能保證我國銀行業的穩定,并對可能出現的信貸風險做好了準備。
4.闡述《商業銀行資本辦法》對銀行業穩定性的領導作用
(1).指導思想
眾所周知,觀察一項制度在危機中的表現是判斷該制度抗風險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接下來我將通過對比五家銀行在2008年與2015年兩場金融危機中的表現,以分析《辦法》對銀行業穩定性的領導作用。
(2).08年、15年股災簡介與被選銀行簡述
上文已經提及,對比論證是該部分的核心思想,接下來我便要簡述兩次股災的背景與5 家被選中銀行的組成。在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對我國正在快速發展的經濟造成了重大損失,并在我國引發了一次股災。在這次危機之后,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國推出了《商業銀行資本辦法》以增強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而在2015年,《商業銀行資本辦法》實施3年后,新一輪股災爆發并對國內金融業造成不亞于08年股災的重大影響。
即將進行對比的4家銀行分別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下文簡稱交行)、華夏銀行與中信銀行。這4家銀行均經歷了兩次股災且均屬于股份制銀行,他們的規模與地位均具有一定代表性。而其中的中國銀行更是屬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于2013年便達到《辦法》要求,可以與同屬于我國五大銀行但未被歸類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交通銀行形成有效對比。而剩余兩家銀行則代表了我國的較為普遍的股份制銀行,形成了有效的參照系。
(3).對比分析
在2007年之前,全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經濟形勢也呈現快速發展
的趨勢,我國多家銀行2007年年報也有力佐證了快速發展這一態勢。相關數據反映,截止至2007年末,交行當年利潤增幅高達77.22%,中信銀行的利潤增幅更是高達93.61%,就算是利潤增幅較小的華夏銀行其利潤增幅也達到了27.96%。但在2008年末,交行與中信銀行的利潤增幅分別大幅度下降至30%與50%。而到2009年時,三家銀行的利潤增幅下跌均超過20%,交行與中信銀行更是下滑至5%左右。經過數年的恢復與調整,三家銀行最終于2011年恢復至08年股災前的水準。
而在2015年,國內爆發新一輪股災,股票兩次暴跌。導致交行、中信銀行和華夏銀行損失慘重,利潤增幅大幅下跌,其國內的影響與08年股災不相上下。但盡管如此,交行仍于2017年恢復至災前的盈利水準(利潤增幅4.25%)。上文已提及,交行在《商業銀行資本辦法》頒布后,被要求于2013年年末達到相關要求。相較之下,未被要求的華夏與中信銀行的恢復速度則遠落后于交行(其利潤增幅分別為0.73%和1.89%)。由此可見,《商業銀行資本辦法》在銀行業的穩定性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總結
盡管關于《商業銀行資本辦法》的評論與分析一向褒貶不一,其的確也對經濟長遠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但是其相關體系對銀行業穩定性的領導作用仍不可否定。相信在未來該體系經過推廣與普及后,將繼更好地發揮其領導作用,以達到維護我國銀行業穩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永華. 中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3.
(2)張戈弋. 巴塞爾協議III及其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D].西南財經大學,2013.
(3)張煒.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D].西南財經大學,2013.
(4)賈飆,王博,文藝. 實施巴塞爾協議Ⅲ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分析[J]. 南開經濟研究,2015(02):136-150.
(5)黃國平. 監管資本、經濟資本及監管套利——妥協與對抗中演進的巴塞爾協議[J]. 經濟學(季刊),2014,13(03):863-886.
(6)黃憲,魯丹. 銀行業資本監管對中國宏觀經濟波動效應的實證研究[J]. 經濟評論,2008(03):48-53.
(7)Bernanke, B. S. (2007). Central banking and bank supervi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