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初
摘 要:家庭作為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穩定性對于社會整體的和諧穩定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近些年婚姻家事糾紛案件數量不斷的增加,由于此類案件本身具有倫理性、私密性等獨特的特征,因此在處理婚姻家事糾紛時,應當利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這樣才能夠提高案件的解決質量和解決效率。本篇文章通過對婚姻家事糾紛的多元化解決策略進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一些建議,為案件的解決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婚姻家事糾紛;多元化;解決策略
0引言
家庭是社會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幸福美滿的婚姻,孩子的健康成長都需要家庭為其提供良好的環境。家庭的和諧穩定對社會的穩定發展和人們的生活產生著非常大的影響。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從古至今,家庭糾紛永遠是最難解決的案件。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家庭糾紛案件數量不斷增多,各種新型案件的產生也提高了案件處理的難度。這些年,婚姻家事案件數量不斷增多,案件性質越發惡劣,這些案件的發生不僅影響著社會治安的穩定,也給政府人員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本篇文章通過對該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對于婚姻家事案件的解決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婚姻家事糾紛案件的發展狀況及特征
1.1婚姻家事糾紛的發展狀況
目前我國婚姻家事糾紛案件數量在不斷的增加,速度增長較快,案件處理難度較大。在2015年,婚姻家事糾紛案件數量高達1817278件(該數據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2015年全國法院執行情況),婚姻家事糾紛案件數量的不斷增加,不僅對許多家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也影響著社會的穩定發展。另外,家事糾紛案件數量的不斷增多,不僅增加了法院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增大了其工作的難度。司法資源十分有限,無法滿足家事糾紛案件的需求,暴露出了訴訟機制本身的局限問題。而且有些案件經過多次處理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為了保證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必須利用多元化的解決方式來解決家事糾紛案件,提高婚姻家事糾紛案件的解決質量和解決效率。
1.2倫理性特征
一般在家事糾紛處理時常常會涉及到人員的人身權利。所謂的人身權利是指通過婚姻事雙方當事人及其親屬之間享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除特殊情形的影響,人身權利會伴隨當事人終生。相對于一般民事糾紛來講,親屬關系使得家事糾紛本身具有倫理性,在案件處理時應當針對案件的性質進行具體的分析,合理的進行處理,否則會影響到親屬之間的關系,不僅無法處理解決問題,甚至可能會造成更多代人的糾葛。
1.3私密性特征
一般婚姻家事糾紛案件屬于親人之間的案件競爭,熟人之間的競爭使得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十分復雜。一般在婚姻家事糾紛案件發生時,當事人會表現出忍讓的態度,而不是極力的對抗。一般在問題最開始時會通過容忍、包容、回避、爭吵等方式進行問題的解決,很少會直接主動的到司法機構進行問題的解決。
1.4兼具公益性特征
對于婚姻家事糾紛案件來講,在實際的案件競爭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一定的社會公益內容,如果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該方面的因素,僅按照司法糾紛自行解決的方式進行問題解決,不僅無法提高案件解決的質量和效率,可能還會引發更嚴重的家庭問題或社會問題。對于一個理性的政治國家來講,在案件解決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避免此類問題的產生,保障問題解決的質量,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例如在一些家事糾紛案件當中,成年人利用司法糾紛自主解決機制,對未成年人的監護權進行不合理的安排,會直接損害未成年人自身的利益,也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
1.5未來性特征
相對于普通的民事案件來講,婚姻家事糾紛還具有未來性特征,這是由于該糾紛案件無法在第一時間進行解決,在法院對其進行分析判決的過程中,當事人還需要共同進行合作或進行事務的完成。例如,對子女進行探望或子女的教育協商等事務都需要當事人雙方進行共同的溝通和配合才能夠完成。
1.6學術復雜性特征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夫妻之間共同財產的數額也在不斷的增大,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例如夫妻在公司當中占有不同的股權比例,隨著夫妻之間感情的逐漸破裂,在離婚時某些夫妻為了避免自己的財產受到損失,會進行財產的隱匿或惡意轉移股權等行為,這一做法不僅損害了另一當事人的感情,也損害了另一當事人的財產權益。因此在婚姻家事糾紛案件處理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民事法律和商事性法律進行充分的分析,并針對案件當中的特殊因素進行綜合性的考慮,在保證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對案件的財產進行合理化的分割,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案件處理的質量。
2推進和完善我國的調解制度
在推進和完善我國家事糾紛的案件調解制度時,應當重視以下幾點內容。
首先在進行婚姻家事糾紛案件訴訟之前,應當按照《人民調解法》當中的規定先進行人民調解,如果當事人未經過人民調解,便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應不予立案,在此情境下,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情況,先進行人民調解,若人民調解無法解決問題,再向法院提起訴訟。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人民調解之后的協議,于法院裁定結果具有相同的法律效應。
其次,在訴訟模式當中,整個過程由法官進行主持,法官的行為會對最終結果的公平性產生影響。因此在訴訟模式當中可以利用調審分離的方式進行案件的調解。即便在訴前雙方未能達成調解,在訴訟過程中依然可爭取再次調解。
再次,在案件處理過程中,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避免結果存在職權主義色彩,可以利用當事人主導的調解程序進行案件的調解。
最后,可以通過建立糾紛調解中心對婚姻當中的雙方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修復二者之間的關系。在調解過程中,專業的調解員能在情緒對立的當事人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使雙方的訴求能得到充分的表達,并在其中合法、合理地調解,達到化解糾紛的目的。
3設立審理家事糾紛的法庭
我國目前尚未統一設立專門的家事糾紛法庭對家事糾紛進行審理。一般婚姻家事糾紛案件發生主要依靠民事訴訟的流程對其進行審判,這樣很難發現婚姻家事糾紛案件產生的本質,無法有效地提高案件的處理質量。
德國、日本、英國等法律發達國家建立了具有發展特色的家事法庭,并且完善了家事糾紛案件處理的制度。
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針對家事糾紛案件處理方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通過利用婚姻家庭合議庭對家事糾紛案件進行專門的審理,21世紀以后,婚姻家庭合議庭和家庭法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最高人民法院開始自2016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
4確立家事訴訟的相關規則
對于我國的婚姻家事糾紛案件來講,在案件處理過程中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處理過程進行規范和約束。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等法律條例當中,對家事訴訟的程序和制度有基本的規定。但上述法律當中所規定的家事糾紛處理案件程序存在一定缺陷問題,整體內容不夠完備,系統思維性不強。許多規定在法律當中地位較低,無法切實的解決糾紛案件。
結束語:綜上所述,對于婚姻家事糾紛案件來講,在處理時應當始終堅持家庭為本的裁判觀念,以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的團體為主進行家庭財產的分割,合理的對財產進行處理。對于婚姻家事糾紛案件來講,在案件處理過程中應當重視當事人情感的診斷修復,實現審判司法功能和社會功能的結合提高婚姻家事糾紛案件的處理質量,盡可能的降低案件的發生概率。
參考文獻:
[1]王定東.家事糾紛的行政解決機制構建研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21:92-95.
[2]王德新.家事審判改革的理念革新與路徑調適[J].當代法學,2018,3201:93-104.
[3]陳曉靜.家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研究[J].人民司法(應用),2018,16:63-68.
[4]袁荷剛.家事糾紛多元化解中的平衡理念探析[J].決策探索(下),2019,01:42-43.
[5]趙夢鶴.淺談婚姻家事糾紛中的涉房登記問題[J].法制博覽,2019,0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