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策 徐寧 周俊玲 谷淑秀
摘 要:隨著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土壤污染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和生活,土壤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對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和分析就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一項工作,通過調查分析土壤的污染狀況,并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可以有效緩解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本文對土壤污染狀況做出分析,并對質量保證和控制的措施做探討。
關鍵詞:土壤污染;質量保證;質量控制
1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是各種廢棄物的收容所和凈化處理場所,是生態系統中物質交換和循環的核心環節。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滲入過多的有害物質,超出了土壤的自動凈化能力,破壞了土壤的結構,改變了土壤的性質,從而導致了農作物產量降低,質量也不能達到標準,影響農業的發展。土壤在污染后還會通過水利和風力作用使得污染物進入人類住宅和大氣層以及各個產業中,破壞生態環境,危害到人們的呼吸和用水安全,使得人類的基本生存條件無法得到保障。
2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意義
根據中國土壤污染灌溉區的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受到鉻、砷、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約2000萬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其中工業廢水、廢氣及固體廢棄物污染耕地面積近1000萬公頃。中國每年由于重金屬污染導致糧食減產1000多萬噸,每年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造成經濟損失200多億元。目前我國土壤污染的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已經嚴重威脅到食品安全、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迫在眉睫。在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過程中,務必做好質量保證和控制,才能保證調查數據的精密性、準確性和代表性。
3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流程
3.1 采樣點的確認
首先要依據《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點位布設技術規定》,保證采樣點具有代表性,其次,結合地形圖及實際情況,現場完成采樣點相關的信息記錄等工作。在實際采樣點確認過程中,通過對區域內地形及地表植被等綜合因素的考量,允許采樣點與原定位點的距離有少許偏差,如果實際采樣點與原定位點距離偏差較大,要及時向技術負責小組反饋現場及周圍狀況,由上級技術小組確認并作出調整后再正式定位采樣點。
3.2 樣品的采集
采樣時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來進行,并及時檢查采樣過程及結果。采樣時要在確定的點位上進行現場采集,先采集有機樣后采集無機樣。采集有機樣時使用鐵鏟,嚴禁使用木鏟。有機樣品使用棕色磨口玻璃瓶盛裝,裝樣時土壤應避免接觸瓶口。無機樣品使用木鏟直接采樣,若有金屬采樣器參與無機樣的采集,需用竹片刮去金屬接觸部分,再有竹片采樣盛裝無機樣品。采樣現場要去除異物,采樣點位之間要注意采樣工具不能出現交叉污染的現象,現場測定的項目必須現場檢測并現場記錄完整信息,同時對采樣點周圍情況要做好圖像記錄。
3.3 樣品的保存流轉
樣品在保存及運輸時,質量監督人員應對樣品的規格、標識、數量、保存溫度等做到全面掌握,避免樣品發生損壞、混淆、污染等現象。在樣品送至實驗室交接時,交接雙方要對樣品進行清點核實,并在流轉單上簽字確認。樣品管理人員接樣后要及時轉交給分析人員,同樣,雙方交接時依然核實清點樣品,無誤后再簽字確認轉交。
3.4 樣品的制備
制備樣品時需要先進行相關的檢查,檢查外界環境條件、監控設備等場所地點以及制備樣品的設備,嚴格按照制備標準進行制備,確保樣品制備工作的質量。制備過程嚴格按照制備流程進行,確保流程的規范性,任何步驟都不能缺失,質量控制小組應對樣品的制備過程進行全面的監督。
3.5 樣品的檢測分析
樣品檢測分析時要嚴格按照標準方法和流程進行,包括確認要使用的檢測方法、檢測人員對檢測分析方法的理解與操作、試劑及標準溶液的配制、儀器的調試、空白試驗等相關過程,都要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監督,以保證最終數據的精準性。
4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措施
4.1加強污染源處理的力度
針對目前的土壤污染狀況,國家的相關部門應成立對應的監管小組,對造成土壤污染的工廠、礦產等企業進行全面監督,嚴禁將處理未達到標準的污水排進土壤中,造成周圍土壤及水質的污染,盡最大努力去除安全隱患,同時,要增加治理污染的設施,提前做好防治工作,加強污染源處理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減少土壤污染就等同于減少土壤污染所帶來的危害。另外,農業使用的化學肥料、化學藥品等造成的重金屬污染,要通過對農作物的監測來觀察其對土壤是否造成污染,從而更好的把控農藥及化肥的用量,減少土壤的污染。
4.2加強污染區域的監管力度
對污染區域進行強有力的監管,可以更好的把控土壤污染狀況的變化,定期對污染區域進行監測,結合土壤污染的特點,更好的執行監督和管理。在監測過程中,如果土壤污染超過了規定指標,就需要及時的采取對應措施,避免污染問題繼續惡化。
4.3 優化產業布局
合理的優化產業布局也是控制土壤污染狀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產業項目布局的過程中,要根據區域環境進行綜合評估,對各個產業項目進行合理的規劃,并加以控制,要與居民區劃分開,盡量遠離居民區,從而避免排放的污染源通過風力作用或者水利作用流入居民區,破壞生態環境,從而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
4.4 運用科學的修復方法
在目前土壤已經大面積污染的情況下,想要做好土壤污染狀況的質量控制工作,就不僅要做好土壤污染的預防工作,還要對已污染土壤進行科學的修復工作。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通過修復降低其風險及危害,恢復土壤的功能,但這個修復過程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較長的時間。土壤修復一般包括生物修復、物理修復和化學修復這三種方法。生物修復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能力,達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植物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和生物聯合修復技術,優點是不破壞土壤的有機質,不對土壤結構做出大的擾動,成本低,缺點是修復周期長,不適用于高濃度污染土壤的修復。物理修復是通過客土法、熱脫附、土壤氣相抽提、機械通風等常用的技術,將污染物從土壤中去除或分離,其優點是修復效率高、速度快,缺點是成本較高。而化學修復是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通過對重金屬和有機物的氧化還原劑沉淀等化學反應,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者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或生物有效性。優點是修復效率高,速度快,缺點是容易破壞土壤結構、產生二次污染等。
4.5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標準制度
我國在1995年發布了第一個與土壤污染防治有關的制度,制度成立后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還不夠完善,我們要根據現實的土壤污染問題,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將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做到更加的規范,其涵蓋的面也要更加廣泛,不論是工業農業或者其他產業,都要依據法律來進行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
5 結束語
土壤污染已經成為了全球化的問題,我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因此我們要按照土壤污染調查的相關標準和制度,做好樣品采集的質量保證工作,才能為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詳實的依據,從而保證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相關措施得到順利落實,有效的解決土壤污染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
參考文獻:
[1]王媛.場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監測點位布設方法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01):43+76.
[2]劉巍平.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J].環境與發展,2017,29(06):47-48.
[3]胡建國.環境土壤樣品采樣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1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