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004-02
今年70歲的李大媽在六年前接受了B超檢查,并且發現存在著膽囊結石,雖然李大媽的膽囊結石體積比較大,然而由于無明顯的癥狀表現,因此李大媽并沒有進行繼續治療。然而前幾個月李大媽忽然感覺到上腹部出現飽脹感同時鞏膜產生黃染情況,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醫院接受診療,經過醫生的一系列檢查后,發現李大媽的膽囊結石疾病還并發了肝內腫塊,之后經過繼續診斷李大媽被確診為膽囊結石并發膽囊癌肝臟轉移。
像李大媽這種膽囊結石病人其實在臨床中并不少見,他們會覺得自己的膽囊結石疾病并未產生明顯的癥狀或者癥狀可以忍受,因而忽略了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即便是藥物治療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患者由于病程時間的不斷延長而導致惡化成膽囊癌。也有許多患者將膽囊結石疾病誤作為胃脹以及消化不良等疾病來治療,直至出現了腹痛無法忍受且服用藥物均無法控制疼痛,才到醫院接受治療,這種情況是十分危險的。并且近年來的研究數據顯示,約有80%左右的膽囊結石并膽囊癌病人,在其發病早期由于認為膽囊結石并未引發疼痛感,因此并無過多理會直至膽囊結石誘發膽囊癌后,患者還全然不知進而導致喪失了手術徹底根治的治療機會。
1 膽囊結石并發膽囊癌并非偶然
膽囊癌屬于發生于患者膽囊黏膜處的惡性腫瘤疾病,在膽道系統腫瘤疾病中占比高達70%左右,并且近年來的發病呈現出顯著的上升趨勢。而該疾病最為常見和普遍的致病原因就是患者的膽囊結石,由于膽囊長時間遭受膽囊內結石的不斷刺激,致使慢性膽囊炎疾病反復的發作,同時炎癥又將造成患者膽囊黏膜纖維發生萎縮。與此同時,由于淋巴細胞以及單核細胞發生浸潤,并且組織細胞出現變性情況,而變性組織就非常容易產生癌變。除此以外,若患者膽囊結石同時并發感染情況,那么細菌長時間作用于患者膽汁就容易形成膽蒽以及甲基膽蒽等物質,這兩種物質均是危害性極高的致癌物質,非常容易誘發患者膽囊癌。
近年來的臨床研究中也發現,約有70%左右的膽囊癌病人都具有膽囊結石患病史,并且伴隨年齡的不斷增長,患者患上膽囊癌疾病的風險也將進一步升高。通常認為當患者的膽囊結石直徑達到三厘米左右,那么患上膽囊癌疾病的危險性將比那些直徑不足一厘米的膽囊結石患者高出十倍左右。并且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膽囊結石患者同時并發膽囊癌非常容易發生誤診情況,許多患者通常是在接受膽囊結石手術治療中才發現合并膽囊癌,然而患者發現時機較晚癌變已處于晚期,治療的效果較差。
現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特別是由于長時間攝入的纖維和高熱量的食物,容易造成膽囊結石疾病的高發,然而膽囊結石的危害性也容易受到人們的忽視,并且認為通過吃藥就能夠好轉。事實上,膽囊結石患者若不能及時有效治療,一方面會增加痛苦影響生活質量并且增加手術難度,更為可怕的是還有可能誘發膽囊癌。
2 抓住疾病的蛛絲馬跡
對于膽囊癌患者來說首選的治療方式即為手術切除,也是現階段唯一可能實現治愈的治療方案。然而遺憾的是由于許多膽囊癌患者在患病早期并無顯著的癥狀表現,患者一旦產生上腹部疼痛、體內包塊以及黃疸等癥狀表現時通常以提示其病情處于中晚期,且多數患者并無法通過進行切除手術而實現徹底根治的目的。所以對于膽囊癌患者來說,最為關鍵的是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雖然對于膽囊癌患者來說缺乏早期的特異性臨床癥狀表現,然而患病早期仍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尋:
2.1消化道反應
食欲減退、右上腹部不適感、惡心、嘔吐以及腹瀉等,在臨床中好發于早期膽囊癌病人中。若生活中發現存在以上消化道不良反應,并且未發現除了膽囊疾病之外的其他相關消化道疾病,那么就需要引起注意,需考慮是否是由于患上膽囊器質性或者功能性病變所導致的。
2.2右上腹部疼痛
若日常生活中發現產生右上腹部鈍痛感、絞痛感或者脹痛感時,并伴隨惡心以及嘔吐等不良反應,則需要立即入院接受檢查以便及時明確病因,防止病情的延誤。還需要特別關注的是若既往已經被確診患有膽囊疾病,同時右上腹部的疼痛感由以往的階段性發作轉變成持續性發作,且用藥物治療時發現效果變差,那么就需要警惕膽囊癌的患病可能,應立即入院接受診療。
2.3原本癥狀進一步加重或者發作頻率增加
對于年齡超過50歲且患有慢性膽囊炎或者膽囊結石的患者來說,若發現原有疼痛等癥狀明顯加重,或者疼痛的發作頻次明顯增多,以及既往患有膽囊炎、膽囊息肉以及膽囊結石的患者,若生活中發現近期產生了無法明確原因的身體乏力、惡心、嘔吐以及消瘦等情況時,則需要警惕膽囊癌的患病風險,需要及早到醫院接受相關檢查以便能夠盡快明確診斷。這是因為臨床數據顯示年齡超過50歲的患者在膽囊癌患者中占比高達70%左右,因此中老年人群體需要特別警惕膽囊癌。
對于膽囊結石病史超過五年,并且產生上述三種癥狀表現的群體都屬于膽囊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早入院接受檢查,若通過B超檢查發現存在下屬情況:(1)膽囊息肉的直徑超過一厘米,同時基底較寬,或者通過復查膽囊息肉直徑增大速度較快;(2)發現膽囊壁存在不規則的增厚情況,并且增厚超過0.5厘米或者存在鈣化斑;(3)膽囊輪廓不清晰或者膽囊邊界不規則;(4)膽囊結石的直徑超過兩厘米,尤其是年齡超過50歲的群體需要高度警惕膽囊癌疾病,一經確診需及早接受手術切除治療避免發生癌變,同時通過及早清除病灶有助于提升治愈率。有些人可能會擔憂當膽囊被切除后會造成消化功能減退,事實上對于病變膽囊進行切除對于患者生理功能產生的影響并不大。相反,也有許多患者在切除膽囊之后反而發現胃口變得比從前更好了,因此對于膽囊癌的高危群體來說,若經診療得以確診需要及早進行手術切除膽囊。
綜上所述,膽囊結石近年來的臨床發病率較高,若未能及時有效的治療非常有可能誘發膽囊癌,膽囊癌在發病初期具有一些“蛛絲馬跡”,特別是膽囊結石患者應該學會鑒別及早入院接受診療,以免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