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宇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009-01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離鼻中線從而向一側或者雙側明顯偏曲,或者鼻中隔局部明顯凸起影響正常鼻腔、鼻竇生理功能或者其他引發其他全身癥狀的疾病。
1 鼻中隔的發病率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及居民醫療衛生觀念的不斷提高,鼻中隔偏曲的檢出率呈逐年上升的態勢,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健康成年人鼻中隔偏曲的發病率為24%左右,其中臨床癥狀明顯者約為9.4%,即每100人中有24人為鼻中隔偏曲,其中9.4人需臨床治療[1]。
2 發病原因
鼻中隔偏曲的致病因素較多,常見的有4種。①鼻外傷[2],多發生在青少年時期,因鼻中隔組織結構尚未發育完全,故此時鼻部癥狀多不顯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鼻中隔損傷部位增生、骨化而形成鼻中隔偏曲,且青少年時期的外傷史多被遺忘。成人鼻部外傷時也可導致鼻中隔偏曲和軟骨脫位,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導致鼻中隔偏曲。②發育異常[3],臨床研究證實發育異常是導致鼻中隔偏曲的首要因素,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構成鼻中隔的軟骨發育不均衡,形成畸形或偏曲。③腫瘤,鼻腔內或鼻竇腫瘤逐漸生長時可壓迫鼻中隔,導致其變形偏曲。④遺傳因素,臨床研究表明直系親屬患鼻中隔偏曲者其直系后代發病率可顯著增高[4]。
3 致病機理
鼻中隔對于控制鼻腔氣體流通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鼻腔氣道作用根據鼻中隔偏曲的嚴重程度、偏曲部位及偏曲發生的位置而變化[5]。患者鼻中隔偏曲發病時,可導致鼻部正常組織結構變形,鼻腔較前明顯狹窄,從而導致經鼻吸入氣體受限,且偏曲局部騏達黏膜長期受外界刺激的影響逐漸發生水腫、肥厚或瘢痕化,進一步加重患者鼻塞癥狀。鼻腔黏膜腺體受感染、冷刺激等外界刺激的影響后,分泌產物逐漸增多,鼻竇口處軟組織腫脹使其引流作用發揮受限,分泌物外流從而導致負壓性頭痛、流涕等癥狀。此外,部分鼻中隔偏曲患者其偏曲部位可壓迫鼻甲黏膜,經三叉神經傳導入腦后可表現為慢性頭痛。若偏曲部位較高時可阻塞嗅溝,使嗅溝長期與外界相隔離,嗅神經末梢長期受偏曲部位壓迫,易發生退行性改變導致嗅覺減退或缺失。臨床實踐表明,鼻中隔偏曲患者偏曲部位前段鼻腔粘膜較薄,長期受粉塵及冷空氣刺激后易出現干燥、結痂,清晨擦拭或用力吹鼻涕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鼻出血[6]。
鼻中隔偏曲發病后患者鼻腔氣道功能逐漸弱化,且由于患者鼻部癥狀較重,通氣受限,可導致異物感或入眠時打鼾。多數患者偏曲對側鼻腔因長期的補償性過度使用是的黏膜、鼻甲逐漸增生、肥大。致使對側鼻腔也相應縮小,進而出現雙側同時鼻塞等癥狀。也有少部分患者,長期偏曲后對側鼻腔因過度使用而造成鼻粘膜及腺體萎縮,鼻腔反常性增大,局部氣流通過增加,而形成“空鼻綜合征”[7]。
長期的鼻中隔偏曲影響的不僅是患者鼻部簡單癥狀,其對于身體其他系統的危害亦不容小視。鼻中隔偏曲患者其鼻部通氣長時間受限,尤其是患者入睡時其通氣嚴重不足,可導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使機體缺氧、高碳酸血癥,進而影響患者神經系統調節功能,可導致高血壓、心律失常,加快動脈硬化過程等。同時,由于腦組織缺血、缺氧,多數患者會出現頭昏頭脹、嗜睡、記憶力減退等神經系統癥狀。
4 診斷
鼻中隔偏曲的診斷較為容易,患者臨床癥狀較為典型結合鼻內鏡下觀察可見鼻中隔偏向一側或雙側、鼻腔氣道明顯縮小即可做出臨床診斷。值得注意的是,在診斷鼻中隔偏曲后尚應排除鼻腔、鼻竇、鼻咽等其他更為重要疾病,如鼻咽癌、鼻竇真菌病等的診斷,防止漏診、誤診。
5 鼻中隔偏曲的治療
通過分析鼻中隔偏曲的致病機理,我們不難發現鼻中隔偏曲的病因在于鼻中隔組織結構的異常。因此,及時通過外科手術糾正鼻中隔偏曲的異常結構,使鼻腔通氣恢復至正常水平,對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價值[8]。同時,手術矯正治療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面部結構,具有一定的整形效果。
5.1手術指征
并不是所有鼻中隔偏曲患者均需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者需有如下情形[9]:①長期鼻塞嚴重影響工作生活質量者;②高位偏曲合并鼻竇引流功能障礙者;③長期、反復鼻出血者;④因長期偏曲導致頭痛、頭暈等神經系統癥狀,嚴重影響生活、工作者。
5.2手術方法
目前,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主要采用鼻內鏡經鼻內或者鼻外唇齦溝切口進入,并行矯正手術,切除增生、肥大組織,矯正骨性機構,恢復鼻腔正常通氣功能。
5.3術后并發癥
研究顯示[10],臨床上部分鼻中隔偏曲患者拒絕行手術治療,究其原因在于對手術后并發癥的畏懼心理,認為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較大且并發癥的危害更大。臨床實踐證明,90%患者經鼻中隔偏曲矯正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且無明顯術后并發癥發生。因此,在實際生活中一定要引導患者正確看待鼻中隔偏曲及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安全性。
目前較為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以下5種:①鼻中隔穿孔,主要是手術過程中黏膜張力過高,黏膜撕裂引起,可在手術過程中將取出的軟骨置于雙側黏膜裂口之間,可起到預防穿孔的作用。②血腫,是由于黏膜下積血導致,局部小血腫可自行吸收無需處理,較大者需切開引流處理。③膿腫,由于細菌感染所致,須予以切開、引流、抗感染等處理。④塌鼻,手術操作時對骨性結構改變較大,鼻部軟組織失去支撐所致。⑤顱內感染,發生概率較低。
參考文獻
[1]????? 王亞林,汪銀鳳.鼻中隔偏曲對變應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療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9,40 (8):885-888.
[2]????? 趙雅楠.圍術期護理在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中的作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 (8):1021-1022.
[3]????? 吳斌.手術治療合并鼻中隔偏曲變應性鼻炎患者的臨床效果[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 (13):1589-1592.
[4]????? 胡林,薛娜,王珮華, 等.鼻中隔偏曲的形態學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 2018,26(5):323-327.
[5]????? 周曉芳,許敏達,趙志翔.鼻內鏡手術治療常年型變應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療效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9,21(2):247-248.
[6]????? 方煒,王鐵鋒,袁暉.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內鏡術后肺部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6):917-920.
[7]????? 高曼.個案化管理對鼻中隔偏曲術后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9, 36(3):6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