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殿超
【摘? 要】疾病預防控制系統是因應對各類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礎環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不穩定性和影響大等特點,若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將加劇事態的嚴重性,對社會穩定造成不利的影響。為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效率,國家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按照嚴重程度分為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并將其具體劃分至不同的管理部門,進行分級管理;從而保證較高的疾病預防控制效率。
【關鍵詞】疾病預防控制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274-02
突發性公共事件是指受眾范圍廣、危害大的各類衛生安全事件,如傳染性疾病,使公眾的健康安全受到威脅。由于突發性公共事件的特殊性,要求解決該類事件需具備及時性和有效性,避免事件擴大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且變化迅速,除了已發生的影響和危害,可能還存在巨大的潛在危害,因此需密切關注事件的整個進程,及時提供相關支援,采取合適的預防控制手段[1]。疾病預防控制系統是我國醫療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疾病的預防和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疾病預防控制系統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用現狀以及成效進行概述分析,并為該系統的完善發展提供合理的建議。
1 疾病預防控制的應用現狀
近年來,國內外對傳染病預防控制情況并不理想,艾滋病發病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死亡人數也在不斷增加;SARS、禽流感等傳染疾病也相繼出現。雖然現代醫療技術在不斷發展,對于疾病的救治成功率有所上升,但在預防控制發病方面并未取得較大的進展。同時由于社會經濟和工業的快速發展,生活環境變得更為復雜,不確定因素增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2]。為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同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也為其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1.1我國傳染疾病的發展和防控現狀
我國傳染病發病率不斷上升,傳染病的種類也在持續增長。(1)我國偏遠地區以及經濟落后地區受經濟、衛生條件的限制,使這些地區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情況十分艱難。(2)工業的不斷發展、擴大,使生態環境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導致病毒感染風險增加;同時我國交通發展迅速,人口的流動導致局部的傳染病毒傳播至更大的范圍。(3)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導致一些傳染病在世界各國傳播,甚至出現一些新的傳染病。(4)抗生素濫用現象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強,臨床治療難度增加[3]。
1.2慢性非傳染疾病趨勢上升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深化,我國老年人群患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慢性非傳染疾病的發病人數迅速上升,這些疾病均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變化,慢性非傳染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給社會和家庭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因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需對引發疾病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并將單一的醫療模式轉變為面向群體和社會的綜合預防和控制。
1.3疾病預防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是公益性事業單位,由政府組織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服務和系統技術管理,隨著人們對醫療衛生的重視,以及公共衛生形勢的嚴峻,國家加大了對醫療衛生的支持和經濟投入,但大部分是以相關工作人員的工資增長為主,用于業務的投入增長不大,導致疾控應急能力較低。
2 疾病預防控制系統的應用成效
2.1疾病預防控制系統信息化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引入信息技術,將諸多數據資料統計分析,并實現信息共享和遠程操作,為醫療事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將各個衛生站與感染科有機銜接,通過網絡建立完整的數據庫,及時、準確的掌握傳染病的發展情況,避免信息延遲、信息缺漏等情況,利用現有的信息資源對疾病數據進行準確分析,為疾控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準確的方向,從而提高疾病預防控制的效率[4]。
2.2基層衛生預防保健水平提升
迄今為止,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發展,大部分農村已完成合作醫療制度建設,使農村的基礎衛生保健和疾病預防適應了人們的需求,基層衛生工作得到穩步發展,較好的解決了農村人口醫療衛生問題。
2.3在預防傳染病領域的重要作用
我國建立了國家公共衛生監督管理體系和影響人們健康的公共衛生應急系統,實現了對疫情的及時監測,縮短了采取控制措施的時間,從而有效避免了疫情的擴大化。傳染病網絡系統的建立,對新型傳染病以及疫情發生的早期檢測提供了準確、科學的數據,并能準確的進行分析,可降低疫情的影響力度和傳播范圍[5]。
3 小結和展望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及時準確的信息傳播是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快速反應的前提,因此現代信息通訊工具的使用對于提高處理效率具有重大的作用。此外,當前我國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挑戰與機遇并存,政府加強公共衛生支持,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以及積極參與,體現了團結合作的精神,并努力建設高效的應急系統。為促進我國的協調發展,應加大對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公共衛生資金投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政府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相關部門的協調發展,不斷完善疾病預防控制系統,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應急能力。合理有效的運用現代科技,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公共衛生工作模式,促進疾控的新技術、新方式的研究和應用,為疾病預防控制系統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支持。同時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奮斗、不斷發展完善的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柳順,黃東升,段文陽,等.風險矩陣法在突發公共事件風險評估中的運用[J].疾病監測, 2017,32(12):948-952.
[2]????? 洪志恒,任瑞琦,彭質斌,等.2017年3月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需關注的傳染病風險評估[J].疾病監測,2017,30(3):191-194.
[3]????? 劉建勛,祁輝.健康管理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相融合的可行性探討[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8,12(4):379-382.
[4]????? 馮嵐,宋彬,李衛國,等.我國公共衛生領域衛生標準不協調之初探[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9,40(5):601-604.
[5]????? 馮嵐,宋彬,臧照芳,等.公共衛生標準在疾病預防與控制機構實施情況與問題探討[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39(9):1287-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