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河源 劉娟嬌 張明慧 徐 艟
作為廣東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河源地區,從地理位置以及交通不便的實際情況出發,電商經濟的發展應該是河源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市政府也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并制定了提供河源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這個指導意見里面,針對河源電商經濟發展,市政府提出了很多規劃和措施,筆者將結合此項政策,根據河源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問題導向模式,提出一些針對河源電商經濟發展策略的拙見。
1.培訓機構培養電商人才,這確實是一條短時間內可以培訓出更多電商人才的捷徑,作為培訓機構引進的培訓師,培訓師本人的待遇是否有政策可以傾斜?如果僅僅是給培訓機構補貼,作為在商言商的企業都有盈利需求,沒有哪個企業愿意將大部分資金放在引進高級的電商培訓師上面,出于節約成本的角度考慮,很多中介機構有可能就讓一些沒有資質、學歷偏低的培訓人才參與到培訓項目中去,這樣勢必大大降低了電商人才培訓的質量。
2.市政府對于河源教育資源的配置似乎尚未理清,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理工學校等大中專院校中的師資力量,完全可以轉化為電商培訓的主力。很多計算機、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的中青年教師,完全可以經過一定的自我完善和培訓,勝任電商培訓項目的工作,而且作為事業編制體制內的工作人員,市政府對這方面的政策更容易制定,也更容易對接,大可不必將大筆資金提供給體制外的企業。
3.市政府是否考慮到大量的電商培訓后的人才,培訓后的待遇有什么政策可以得到一定的補貼呢?如果經過培訓后電商人才的薪資水平及所面臨的工作環境還和原來一樣,那么有何動力可以促使他們在這個崗位上從事和電商專業相關的工作呢,很有可能培訓完以后立馬轉行,甚至離開河源轉投大灣區的其他城市,這更是大大違背了市政府的初衷吧。當然涉及到電商人才的問題,不大可能面面俱到但是筆者上述所提到的情況。確實是電商人才引進工作中所不得不面對的梗阻。
1.五萬元的政策扶持資金是下放到村,那么村級基層單位針對財政撥款如何分配,這又是一個大問題。如何將五萬元資金落到實處,如何在分配中不出現不公平問題,這些都應該是市政府需要預先防范和考慮的,建議應該由貧困戶在完成了一定的電商項目后,采取自行申報批復的形式,將資金直接下撥到各個對應農戶,一來可以避免通過村級行政單位分配資金而產生的行政費用,二來可以杜絕其中的腐敗問題。
2.認定為電子商務示范村的標準,市政府并沒有明確提出一個參照體系。究竟什么樣的標準可以被承認是電子商務示范村呢?是有多少農戶從事電子商務?還是這個村一共有多少人在淘寶開店?年銷售額達到多少?這些確實有必要制定一個規范的標準,只有將規范的標準落到實處,才能夠讓每一個貧困人口感受到融入電商經濟大潮致富的真正希望,同時也能夠體現出市政府執政為民的理念。
1.物流業基礎設施薄弱,交通運輸業發展相對落后。河源市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與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儲運設施較少,發展水平較低;設施陳舊、設備老化、技術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難以提高。如此現狀唯有走超常規發展之路,才有可能趕上先進地區。要充分發揮和利用河源的后發優勢,模仿和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物流分工組織結構,通過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甚至培育和整合第四方物流,直接達到較高的產業發展階段,從而實現河源物流業的跨越式發展。
2.物流市場體系和政策有待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河源市多數物流企業采用傳統運作方式,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和貨物跟蹤系統等尚未得到普遍應用,許多企業物流部門附屬于企業內部,物流部門規模小、效率低、成本高,流通費用占生產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社會化、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尚未真正發展和普及。由于市場發育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業無法將其內部低效率的物流設施和組織實施有效的剝離。這就使得企業不得不繼續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為此,應該大力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新興產業,加快各類高端增值業務和創新應用業務的開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以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改進生產經營流程,推動企業經營過程信息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生產裝備數字化和管理信息化;加快推進政務信息化,繼續完善電子政務平臺,增加平臺覆蓋率。通過發展運輸實時跟蹤定位系統、運輸路徑優化的地理信息系統、全球網絡定位系統等新型信息技術,將運輸倉儲電子化管理與網絡財務支持系統、電子商務融為一體。 另外需做好河源市物流發展規劃。
1.加強認證和信用體系建設。在指導意見里面強調建立河源產品誠信電子認證體系,支持發展信用調查認證評估、農產品網絡溯源系統等中介服務組織,這些措施應該都對完善信用體系建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是希望能夠針對一些細化的問題,進行更詳細疏導,便于電商從業者能夠理解精神的實質內涵,譬如說對于電子商務經營主體開展獨立的網絡消費信用等級、網店誠信度的評價,究竟是哪個部門主持的?如果是政府部門的下屬機構是否能夠做到公正公允?因為指導意見也強調展開獨立的信用評價,同時強調和社會其他領域信息展開對接。因此,這個獨立的調查機構一定要有政府背景,否則的話無法協調各職能部門的關系,特別是對上述營造電子商務示范村,并打造一些具備代表意義的電商農戶品牌,這些信用的確認和品牌的認證,肯定要有一個體現出公正的第三方機構來進行判斷,迄今為止尚無一個城市建立類似的電商信用評價機構,為此作為河源市政府要完善這方面的措施,應該任重道遠。
2.促進電子商務創新。意見指出積極支持物聯網等應用領域新的電子商務模式的革新,并給予相關企業以資金扶持,針對這一涉及到財政撥款的部分,一定要防范有些純粹是為了申請財政撥款而成立的企業,當政府資金到位后,這些企業將沒有任何創新驅動的能力,所以筆者建議這一點沒有必要采取財政直接撥款的方式,應該以最后產品減稅的模式來操作,這樣的話更容易避免上述現象的產生,同時以減稅的方式可以讓所有的產品都可以歸納到管理的范疇,也可以積極促進企業投入產出,從而避免有的企業在申領了財政補貼之后,就沒有任何產能輸出的弊端。
3.加快網絡普及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意見強調了三大運營商的合作,對于涉及網絡基礎的有線光纖、移動基站、無線網絡等設備,都提出了改造升級的要求。其實政府應該從市場的眼光看待網絡信號的普及問題,不能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敦促三大運營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并進行資金投放的觀點上,應該看到,既然整個社會對于網絡信號的普及有著巨大的需求,很多的商戶及企事業單位都有普及網絡信號的欲望,而消費者也有能夠隨時隨地獲得信號上網的需求,既然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完全可以遵從市場的規律來進行操作。譬如消費者要接入免費的wifi無線信號,可以通過二維碼關注商戶或者企業的一些公眾號,以投放廣告的形式展開合作。政府更應該以自己所掌握的公共資源,充分開放予大眾使用,可以出租一些面向開放人群的公共設施,租用后的企事業單位可以提供免費的無線信號,當然,受眾付出的代價應該就是關注上述單位的資訊廣告,這種雙方自愿并可以得以雙贏的措施,既使政府收益又不必投入更多的資金。
1.對于以銷售額為考核指標來扶持小微電商企業的做法有著很大的隱患。因為,一旦企業主覺得達到一定的銷售額可以獲得政府的扶持,那么就會為實現這一指標,而經銷一些對社會沒有什么經濟價值的產品,只要達到這個銷售額,就能拿到政府補助,如此一來企業家不是為了獲取利潤,而是為了獲取補助而生產,同時也違背了服務社會,并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營銷角度來獲利的正常商業行為。筆者建議應該將每項補助和銷售產品的數量及利潤掛鉤,積極鼓勵電商企業生產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商品,同時強調應該讓電商企業上馬一些河源市目前匱乏的商品和服務,將政府的資金用到實處。
2.有些扶持的政策不能僅局限于規模效應。比如對本地注冊O2O的企業入駐本地商戶要達到500家以上,同時要求自建平臺年銷售額要超過2000萬以上,政府方給予20%的補助,那么試問一下如果電商平臺進駐的企業達到了100家,或者是200家,以及銷售額達到了1000萬,那豈不是沒有一點補助?應該對于規模小的電商平臺企業適當予以小額的補助,對于大規模的當然要給予大量的資助,政府不能只注重于大型的電商項目而忽視中小規模的企業,畢竟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往往小微企業確實能構成整個行業的半壁江山,不能把政策過多地向規上、限上企業傾斜。
3.在政府的意見文件中,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很多字眼都集中在適當支持,這種并不明確的模棱兩可的字眼往往很難體現出執政的有效力度,也成了政府只提供關注,并不提供實質服務的托詞,應該用一些明確的,落到實處的定量化的數據,來體現具體的執政效果。例如從2016年起,市財政對按入駐電子商務產業園和孵化基地建設的每建筑面積給予每月每平方米兩元的補助,連續補助三年,每年每個最高不超過20萬元;對企業自建電子商務園區及面積入住率超過60%的,從2015年起市財政按照入住面積給予每月每平方米兩元的補助,連續補助三年。以上具體的扶持政策數據,方能真正體現政府落到實處的定量化的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