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濟源 劉 靜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21世紀最為重要的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之一,為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同沿線各國及地區間的貿易往來,也在推進了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進程。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引起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這是我國21世紀最為重要的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之一,是我國“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推進力量,也是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要戰略選擇。2015年3月28日,我國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標志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正式推進。根據中國一帶一路網的數據顯示,在這5年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活動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超過86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立了82個經貿開發區,總投資超過280億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世界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經濟新常態下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面臨著包括經濟增速放緩、傳統行業產能過剩以及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足等在內的諸多問題,因而雙邊及多邊經濟合作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我國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推進。此外,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出口貿易中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存在給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不利于我國國際市場的擴大,因而,在世界多極化的區域發展壓力下,我國主導的多邊經濟合作機制的建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1.“一帶一路”倡議促使我國過剩能源資源的合理消耗。我國的第二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展得都過于迅速,從而滯留下了許多能源資源。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過程中,會對當地的基礎設施進行重點建設,這可以合理地將原本過剩的能源資源進行消耗。“一帶一路”建設完成之后,也可以利用這條通道將過剩的能源資源進行國外輸出。因此,這項倡議對我國第二產業中的能耗調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影響。我國中西部地區的自然條件制約了其經濟的發展,這與東部地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地區間存在著一定的貧富差距。這樣的經濟狀態十分不利于中國的整體經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地區經過于我國中西部地區,在實施過程中,會加強對這部分地區的建設和投入力度。沿線地區會在這一倡議的推動下完善自身的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方面會更加快捷。沿線城市與農村都會憑借著這一推力,加快經濟發展的腳步,將自身的有利資源轉換為資金,并且不斷拓展營業范圍和交易對象。中西部在這一浪潮中的發展會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努力趕超東部地區的經濟。在我國形成一種各地區爭相發展的良好面貌,同時這項戰略也為我國經濟整體的協調性做出了巨大貢獻。
1.區域合作機遇。從區域的合作角度來考慮,“一帶一路”倡議所關注的重點是國際性的經濟領域,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我國在沿線開發了許多的合作國家以及區域,這對于我國經濟整體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并且建立了南亞合作論壇以及中阿合作論壇等,給各個國家的經濟交流以及招商引資提供了很大方便。
2.促進經濟互補。從經濟互補的角度進行考慮,可以奠定雙方牢固的合作基礎,在經濟的互補上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即國際貿易結構上的互補以及產業結構上的互補。“一帶一路”沿途的國家有很多,并且可以與中國建立良好的互利共贏合作關系,使雙方國家的利益得到保證,實現產業的良性互補,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關系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中國在與其沿線國家合作的過程中更進一步的增加了民族之間的友誼建設,也是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趨向于和諧安定。
1.生態環境的挑戰。“一帶一路”的藍圖之下,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沿線有許多的惡劣地理環境,但同時這也是“新絲綢”的必經之路,長期難以攻破的建設難題會層出不窮,這無疑再給中國的戰略設想增加額外的難度,在此次沿線旅途中,要穿過世界第二大沙漠,即塔克拉瑪干沙漠,這對于中國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不僅如此,一路上還會有其它沙漠以及山脈對“一帶一路”倡議形成阻礙,在實施中勢必都需要解決。因此,我國在技術上需要加快進展,在“一帶一路”的建設方面需要技術的支撐。只有在科學和技術上不斷創新,才能創造出高效率生產建設的工具,從而面對各項挑戰。
2.更大國際市場帶來的供給壓力。“一帶一路”通過多邊合作機制的建立和經貿往來的推動,為我國帶來了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給我國出口貿易,尤其是制造業出口貿易帶來的壓力,但同時,我國國內經濟在步入新常態后,供給水平不足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需求水平的矛盾也在逐漸顯現,因而,“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更大國際市場也是對我國制造業供給水平的考驗。為應對產能過剩、經濟下行和供需矛盾等國內經濟問題,我國近年來始終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樣的,要應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貿易保護主義是阻礙經濟全球化的不可取行為,所以,我國在面對“一帶一路”更大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時,應當進一步積極提升供給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把握國際市場需求,通過中國制造產品競爭力的提升以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進程的加快,來調整出口貿易結構,積極應對國際市場壓力。
3.沿線國家與中國的政治關系。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的政治關系來看,中國肩負著很大的挑戰,有許多國家與中國的政治關系以及經濟關系并不是非常友好,這需要中國在實施倡議構想的同時,妥善地處理好與各個沿線國家的政治關系以及經濟往來的關系,尤其對于一些東盟國家來說,例如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等,這些國家不但與中國的關系較為微妙,同時在東盟內部國家秩序而言也很復雜,中國將面臨著與沿線國家政治關系冷淡、沿線國家之間政治關系緊張以及沿線國家自身內部矛盾較多的種種考驗。這類問題在處理時需要更多地運用政治手段進行調節,因為單一的通過經濟手段不利于問題的順利解決,我國仍然要堅定寸土必爭的立場。
“一帶一路”是本世紀我國所倡導的最為重要的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之一。我國應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提高產品供給水平,優化外貿結構,同時加強倡議發展和金融領域的監督工作,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