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 王 璽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是他精神分析理論的核心,他認為,人格是一個整體,完整的人格包括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本我是原始的我。可以理解為本能、天性,是無意識、無計劃的,沒有價值觀、道德觀,會無視外界環境的約束,一味追求自身的滿足。自我是從本我中派生而來的,有理性、機智的我。自我在盡可能滿足本我的原始欲望和需求的同時,又會根據道德規范、社會取向對本我進行抑制。超我是道德、倫理角度的“我”。它從自我派生而來,代表良心和自我理想,是傳統的衛道士和道德規范的代表,處于人格的最高層次。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三部分并不是彼此獨立的,它們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處于意識的最深處,把能量通過特定的途徑傳輸給自我、超我。自我在超我強制下,遵循現實原則的要求滿足自我的欲望。自我在人格結構中非常重要,它夾在本我和超我之間,努力調節三者之間的相互沖突,一個人要具備和諧的內心世界,就要實現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發展。
1.能夠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來看,追求享樂的本我受到社會道德和超我制約而無法展現其本身,本我就會向自我釋放能量對自我進行威脅。自我會馬上制住這股力量,但是這并不能阻止本我源源不斷地向自我施壓,當自我無法排解時就會把這股力量轉化為焦慮以求釋放。弗洛伊德認為自我同時服侍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沖突和矛盾不斷,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自我需要進行調節。所以強健的自我是和諧人格的重要保證,只有當本我、自我和超我達到協調滿足和平衡發展時,我們的人格就處于和平健康的狀態,否則心理就會發生異常。
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國有企業行業間也呈現出收入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等現象,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競爭加劇、人際關系也變得日益復雜,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相互激蕩,員工承受的工作壓力、精神壓力心理活動變化比任何時期都更為復雜,員工的“自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若一個人承受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甚至不堪重負,自我就會失去有效的控制,引發各種社會問題。出現諸如不信馬列,信鬼神;不講利他,講利己;不講原則,講關系;不講勤儉,講享樂等,在行為上做出了一些違背社會主義道德的事情。思想政治建設必需適應這種變化,思想教育工作者把人格理論融會貫通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從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
2.能夠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體貼人,就要關注人的思想變化。人格是思想的內在根源,人格動力是人思想與行為的根本動力。因此,人格成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著眼點。人格因其穩定性,施教者可以通過分析并預測受教者的思想與行為。思想教育工作者借鑒人格理論,可以了解各種基本人格形態的特點,判斷員工的基本人格類型,幫助深入地了解員工的心理狀態,在實際工作中更容易拉近與員工彼此之間的距離,與員工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培育員工的主體意識,發揮員工的本質力量。在幫助員工樹立良好的品德的同時,摸清造成職工迷惘、失落、孤獨、焦慮、抑郁等情緒困擾的癥結所在,抓住員工思想和行為的苗頭,幫助員工正視困難和問題,及時提供心理疏導,消除心理障礙,增強思想教育工作的預見性的同時,提高教育的主動性。
3.能夠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全面覆蓋,必須針對不同員工、不同問題給予針對性的處理方法。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有助于思想工作者了解人格形成、變化的動力根源,把握員工思想脈博,防止本我能量大量無序地釋放,造成無法駕馭的局面。
人格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的同時,又受年齡、家庭環境、社會因素等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因此,我們要幫助員工樹立理想的人格。根據每一名員工自己獨特的人格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幫助員工樹立目標,激發員工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本我的能量得到合理地釋放,讓超我激發員工自身的潛能,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引導員工自我認識、自我發展,完成人格的自我塑造。
1.灌輸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思想教育體制建設。新時代,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與時俱進,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創新,要拓寬思想政治工作范圍,將工作觸角延伸到每一個班組、每一個崗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導員工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在教育方式上,要將灌輸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灌輸教育可以看作是外驅動力,自我教育則是內部因素的激發。將新思想、新理論、新文化灌輸給員工,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確立的方針、政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員工對中國夢的認識、對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認識,解放思想,拓寬視野。
通過灌輸教育,引導員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讓員工經受得住紛繁復雜的思潮沖擊,保持清醒的頭腦。但要讓員工真正做到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在工作中自覺踐行標準,還需要員工自我教育來協助完成。讓員工通過自身內部的思想矛盾斗爭,自覺地接受灌輸教育,才能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接受轉化,產生思想共鳴,才能變為自己努力的目標,激發員工自我思考、自我改造、自我激勵。
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員工的實際出發,既要把握員工的思想動態,調整好灌輸教育內容的深度,又要貼近員工的生活,與員工的需要和利益聯系在一起。首先,要從創新教育手段上下功夫。上海徐房(集團)有限公司將正面宣傳教育與側面啟發相給合,正面說教與反面示警相結合。通過先進示范、典型引路等方式側面啟發員工,利用年度“優秀員工”、“優秀黨員”評選、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表彰和宣傳榮獲五一勞動獎章、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的先進個人,彰顯出榜樣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弘揚企業正氣,讓員工感受到榜樣的力量,找到前進的動力,在企業中構建“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營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推進的環境。其次,要從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上下功夫。物業一線員工工作地點分散,受急修工作的影響,工作時間也不固定,傳統的定時、定點聚集型學習教育,無法做到全體人員集中學習。因此,要在傳統教育載體的基礎上創新載體,建立員工學習交流QQ 群、微信群,在智能手機下載安裝“學習強國”等,利用移動平臺,實現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學習興趣。
2.營造人文氛圍基礎上的心理疏導機制建設。一線物業員工工作艱苦,勞動強度大,承擔著相當大的風險任務,還要直面各種各樣的環境、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需要妥善處理、調解因文化背景的不同或其他問題而引起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和爭論,承受著來自體能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本為核心的教育,要用人性化的方式尊重、理解、關心人,通過人文關懷,幫助員工將這些負面的心理能量需要及時疏導并釋放出來。
構建關愛、幫扶、勞動保護以及員工文體活動機制,努力為員工營造積極健康的工作環境。開展各類慰問、困難幫扶;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健康體檢;建設職工之家活動室;每年組織優秀員工參加短期療休養;酷暑及時發放防中暑藥品、防中暑飲料等;建立職工之家,為員工搭建一個學習、休閑、娛樂、交流的平臺等。針對員工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尊敬、關心、愛護員工。通過談話、走訪、工作交流、討論問題與員工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獲得情感支持,消除受教育員工產生的抗拒心理,幫助員工調節情緒。思想政治工作者還要做好員工情緒管理和心理監測工作 ,定期開展員工思想狀況信息采集,及時分析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
3.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員工培養體制建設。十九大報告把“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論斷列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拓展了人需要的廣度、深度,也為思想工作建立了新的航標燈。人的全面發展,強調的是人的智力和體力在生產過程中全面、自由、和諧發展。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就要開拓思路,把維護員工的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把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促進職工的全面發展作為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點。
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體現著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取向,兩者是辯證統一的。人的全面發展突出人的各種素質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個性發展強調的則是優勢潛能的發揮。人格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特點,都會在某一個領域對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優勢。在員工培養教育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員工的全面發展,也要發展健康個性。
針對一線員工隊伍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的現實情況,扭住關鍵點,加強職工隊伍建設。開展多規格、多層次、多形式的全員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素質,創建學習型企業。組織“師帶徒”,幫助青年員工成長;發揮老員工“傳幫帶”作用,創造讓老員工發揮“光”和“熱”的環境;組織勞動競賽,引導員工爭先創優,提升技能素質;在企業內部一線員工中開展項目經理競聘,為一線員工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成長空間等。鼓勵、引導員工發揮自身的優勢,幫助員工積極改進不足,打破束縛,使人性獲得解放,才能使員工的成長走向全面而自由發展的光明大道。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培養出“四有”新人。